大学生学术论文和散文全集

学术论文是科研成果的重要体现,是衡量科研人员学术造诣和水平的最重要、最公正、最客观的尺度。这是我给你整理的大学生学术论文和随笔全集,仅供参考!

大学生学术论文,范文,百科一

中文日语

如果有人提出“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地主、知识、保险、生产、市场、经济、商业、烹饪”这几个词,全部出自日语。这些话用得多的中国普通人恐怕也不会相信。此外,这些词在日本的起源大多是可疑的。然而,这是事实。

关键词中文;日语;现象

在汉语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一万个左右的借词进入了汉语,其中有一千个左右是日汉词。1000不是很多,但是一万中的其他词大部分来自佛教术语,现在已经快过时了。但是,大多数来自日语的词汇都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概念,使用频率非常高,具有非常强的构词功能。在这方面,源自日本的汉语借词对现代汉语有很大影响。

我们都知道日语中有很多来自古代汉语的词(接近60%)。另一方面,大量日语词汇被引入现代汉语词汇,几乎与汉语融为一体。这些日语单词大部分是在19世纪传入的。

那么这些词是如何引入的,它们各自的结构和特点是什么,对汉语有什么影响?

1.日本留学热与日语翻译

19上世纪60年代,面对日渐衰落的中国,一些有识之士为了救国而出国留学,其中以留学日本为最多。

大量中国留学生来到日本,目的很明确:学习日本先进的东西,通过日本向中国介绍西方文明。这些人在日本学习日语后。立即在日本翻译日文书籍,然后送到中国出版。与此同时,中国翻译日本书籍的浪潮也随之而来。当时翻译的书籍有政治、经济、哲学、宗教、法律、历史、地理、工业、医学、军事、文学、艺术等。,甚至最早传到中国的《生产党* * *宣言》,都涉及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根据日本国际文化促进协会1945公布的中文翻译成日文的数量,当时翻译的书籍多达2600种。

第二,日语涌入汉语。

大量日文书籍被翻译成中文出版。与此同时,由于阅读日语书籍的影响,留学生在文章中自觉不自觉地大量引用日语。还有,当时在中国,尤其是上海,出版了很多日本的报刊杂志。就这样,突然大量的日语进入汉语。当然,所谓的日语大多是日语词汇,日语的表达方式也进入了少量。

在中国人当中,对于大量日本人进入中国的现象,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其中梁启超是一位亲派,他在文章中也大量使用日语。当时的另一位翻译家严复主张,最好直接音译西方文字,或者从中国古代汉语中寻找对应、相近的文字。而且有些人明确反对从日本引进文字。彭就是其中之一。他也是一名日本学生。1945年,他出版了一本叫《盲减法的新话》的书。在书中,他把从日本引进新词视为“事关民族存亡的大事”,并对日语的大量输入提出批评,认为这是“无耻的行为”,“想拿刀砍掉这些人的脑袋”。

就这样,在西方文字的传入中,一开始就出现了日本翻译语言和中国严复等人的翻译语言并存的局面。下面举几个例子:日语翻译——严复等人的翻译。

物理学-地理信息地质学-地质矿物学-金石学社会-人群伦理学-法律材料-自然功利主义-勒利主义

但严复等人的翻译大多不如日文翻译好。换句话说,他们的翻译大部分来自古代汉语,所以非常难懂,所以没有流传开来。严复的翻译方法行不通,因为文字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进入汉语的西方新词在中国社会中没有发现,但在古汉语中发现的这些新词对应的词无论如何也很难起作用。所以,虽然日本的翻译语言和严复的翻译语言存在了一段时间,但最终,日本的翻译语言胜出,严复的翻译语言消失了。后来连梁启超也不得不用“经济学”、“社会学”等日文翻译词。

当时借助日语翻译引进西方新词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现在《经济、社会、哲学》等日文翻译已经完全融入中文,本地化了。现在国内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些词是来自日本的外来词。我也不知道“规划、捐赠和团体研究”已经与“经济学和社会学”联系在一起

* * *存在的事实。

在日语迅速进入汉语的背景下,既有当时中国积极引进西方新词的原因,也有当时日语翻译中构词方法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翻译单词的方法:

(1)在当时的日本,翻译西方新词时,有少部分汉字是音译的,比如:

气体气体混凝土混凝土浪漫浪漫俱乐部淋巴淋巴

(2)大部分是意译,大部分是用汉字重组创造一个新词,如:

程序,以禁止和消除直接和间接批评社会组织在广义和狭义上的航道

(3)此外,也有少数人用古汉语来翻译,但意义却从古汉语的原语言发生了变化,如:

组织,劳工,杂志,社会,经济,人性,革命。

总之,日本人在把西文翻译成日文的时候,可以说是用中文,遵循中文构词规律,慎重选择翻译语言。特别有意思的是,“动词+宾语”的构词法在日语中本来就没有,而且刚好和日语语法相反。这样做出来的日文翻译即使大量进入中文,中国人也不一定认识,但一定没有不和谐感。就像在日本长大的华侨回国一样。假设所有外来词都像战后日本那样用片假名处理,我认为日语是不可能大量进入汉语的。

第三,日语词汇的学习

1,不同学者的统计略有不同,但日语词进入汉语的数量约为1000。

2.近代进入汉语的新词大多来自日语。虽然有少数直接来自西方,但大部分只是名词,现在几乎不用了。来自日语的词,既有名词,也有动词,比如“服从、检讨、支持、分配、客服、支配、配给”。此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大多来自日语。比如:“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物理学、木工、建筑学、冶金学”等等。

3.来自日语的词现在在汉语中频繁使用。1996年,双音节基本词汇出现频率统计表发表在一本叫《文字改革》的杂志上。这是基于《红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中国阅读量最大的高中语文课本的调查结果。根据这一结果,在2285个双音节基本词中,有88个词的频率在500以上,而有25个词来自日语,占31%。日语词汇,不仅作为常用名词、动词,还有多达23个具有造词能力的词尾词,这些词在现代汉语中非常活跃,包括几个例子:

(1)-统一-多样化-概括-公式化(2)-快速问答-流程-简单公式(3)炎症-肺炎-胃炎-肠炎-关节炎-脑炎(4)动力-生产力-消耗力-驱动力想象力

5,一些日语单词在进入汉语后改变了意思,例如

(1)劳动者——(日本)劳动者?(中)劳动人民

(2)辩护人——(日本)律师?辩护人(中国)

(3)组合——(日本)工会?(中间)组合

6.有几个词是翻译日语时在中国新造的,也成为了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比如:

基于,关于,为了,因为,成为,被认为是

7.有些词虽然进入了汉语,但后来被淘汰了,比如

万年笔,太阳伞,残念,方,指拿,手形,切手。

8、引进汉语和日语的约定音不同。比如“哲学”来源于西文“哲学”,中文读作“哲学”,日文读作“德笃”。发音不同,但意思基本相同,所以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都不会把它当成外来词。这样的

这种现象恐怕只有中国和日本才有。

第四,日语对汉语的影响

关于日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高先生在《现代汉语借词研究》中指出,日语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很大。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大多来源于日语。西文词汇传入汉语,大多是通过日语的传入来实现的。具体影响可分为以下三点:

1加速了汉语复音化的进程。

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日语称为“汉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词很少,大部分是一个词。词的复音化是指一个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虽然复调是中国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过程中的一种趋势,但从日语传入汉语的外来词加速了这种复调过程。

2.汉语的复调使语义更加细腻,表现更加细致正确。

比如古汉语中的“行”就是“走、跑、行、演、行”。但通过现代汉语的复调,可以造出多个词,表达变得更加准确。

3、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和汉语表达。

大量日语词汇的引入,尤其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概念词,填补了汉语在这些领域表达的空白。它丰富了汉语词汇,增强了汉语表达能力。

4.日语词汇的输入也是西方文化的输入过程。

进入汉语的日语词汇多为日语西文词汇的翻译。在介绍这些词的同时,其实,

它也引进了西方文明和文化。

结局

从1896年第一批留日学生到达日本,到现在已经1000多年了,从学习和翻译日语,到使用日语词汇,将日语引入汉语,最后将1000多个日语词汇完全融入汉语。像“* * *生产党、干部、社会主义、经济、手续”这样的词,在中国人人都可以用,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些词其实来自日语外来词。

日语也是如此。到目前为止,大约一半的日语单词是汉语单词。这些词大部分来自中国古代汉语,只有少部分是日本造的,有中国造词规则。但是,日本人根本不会把来自中国的汉语当成外语。很少有人会意识到他们的文字是来自中国的中文。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

参考

[1]高?《现代汉语中的借词研究》,刘正王艳(1958年2月中国文字改革出版社)

[2]周祖谟《汉语词汇》(1958 8月人民教育出版社)

[3]石藤惠秀《近代日中谈判史》(1973初秋社)

[4]高·。刘政王燕。麦干勇。史有为《汉语借词词典》(1984上海辞书出版社)。

[5]傅怀庆《现代汉语词汇》(1985北京大学出版社)

[6]王玲译《中国现代文学》(辽宁大学学报1981第3期)。

大学生学术论文和随笔,第二部分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汉语变异

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网民数量已突破4亿,逼近5亿。网络在十几年的发展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的普及也在影响着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互联网的普及和大规模应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为了充分表达用户的意图,同一种语言会根据它需要表达的意思而变化,以各种形式存在。

第一,汉语词汇的变异

打开百度,在百度的搜索引擎里做?网络词汇?搜索了一下,很快发现搜索结果多达几十万条。但是谁也说不清楚哪个词是网络流行语的开创者。但是,毫无疑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词汇一直在创新,每个时期网民都在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新的网络词汇。网络上汉语词汇的变化反映了语言的变化。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现代生活的特殊环境使得人们无法使用传统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他们需要一种能直接打动人的语言或各种符号,以便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由于人们在网络上的自由度相对较高,加上传统语言在表达上的局限性,网民为了克服传统语言的局限性,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张扬个性,在网络上不断出现独特的词语,传统的汉语发生了变化。

在网络环境下,词汇的使用打破了原有的方式,汉字不再是主要的书写方式。有与汉语原文不同的词,大量使用汉语拼音和汉字同音字。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些词被大量网民使用。

1.词汇拼音

在互联网上,为了适应信息的快速交流和传递,为了达到介绍的目的和交流的有效性,大量使用汉语拼音,并按照一定的既定规则固定其含义。以汉语拼音的声母作为词汇的缩写,称为拼音缩写。比如mm代表姐姐,gg代表哥哥,dd代表哥哥,jj代表姐姐,lm代表辣妹,lr代表腐人,等等。这些话都反映了互联网的普及对人的影响。汉语拼音的缩写已经成为互联网上汉语的一大特色。互联网使人们的联系更加方便,拉近了人们的距离。这些毫无意义的字母变得富有意义,给人带来一点快乐和放松。

2.词汇的谐音化

网络词汇同音化可能是因为两个词的发音很像。比如:粥表示喜欢,果酱表示受宠若惊。

还有一种常见的谐音数字,比如:9494表示那个,4242表示是,是,7456表示气死我,748表示死,88表示再见,拜拜。847的意思是不要生气,987的意思是不要走,5555的意思是模仿哭的声音,哭的意思是,1414的意思是,3166在日语里是再见的意思,3q的意思是谢谢,8147的意思是不要生气,848不就是这个意思吗?这些数字的应用会受到大部分网民的欢迎,主要是因为这些数字的输入只需要使用键盘右侧的数字键盘,使用起来方便快捷,音质和汉字的差别也比较小,容易理解,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

3.叠词的使用增加了。

人们在上网或在论坛上留言时,经常使用叠字来增强文字的形象。用口语代替汉语书面语,会给语言增添一点善意和俏皮,会更加强调写信人的语气。用这种略带孩子气语气的词汇最有代表性的方法就是把?事情?叫它?东东?现在,这种网络语言被带入现实生活中使用,网络语言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同样具有代表性的是?漂亮?叫它?漂移?叫书包?包包?打电话给苹果?水果水果?这样的例子很多。成年人在网络上频繁使用儿童经常使用的语言,这似乎是不规范的,违背常识的。其实也不奇怪。现实社会的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让成年人内心向往着天真无邪的孩子生活,渴望回到童年时被父母呵护和照顾的时光。【1】只有在互联网上,在虚拟的世界里,人们才能充分宣泄自己的不满和压力,也只有在这里,才能没有竞争和压力。人在这里人生地不熟,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甚至不知道对方的性别和年龄。这种现象在年轻女性中更为普遍。他们渴望年轻的心灵在免费的网络上自由玩耍。所以这种充满童趣的词汇出现在网络上,让网络多了很多乐趣。

4.新词的出现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它已经遍布人们的生活。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网络不仅代表高科技,而且是一种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观念也在改变。新词的出现反映了他们年轻人的心理。新词的变化主要有两种:加前缀和加后缀。

带前缀的新词,如:

零:零奖励、零收入、零投诉、零缺陷、零容忍、零增长。

高:高智商,高素质,高质量,高回报,高质量,高曝光。

另一类是带后缀的新词,如:

酒吧:迪厅、音乐酒吧、休闲吧、聊天吧、网吧。

g:博主、黑客、flash客户。

家庭:月光族,上班族,车主。

奴隶:房奴、车奴、卡奴

还有一个新词,是依托原有词汇,受网民在网络上追求个性的影响。它在现代汉语原有词汇的基础上,在网络背景下有了新的含义。由于网络具有非常好的自由度和广泛的传播性,许多人已经逐渐习惯了这种新的词汇,并将这些词汇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个词出现的情况主要有两种。

偷换概念的一种方法,使原文有了新的含义。这些词包括:控制是指喜欢某件事的人,逆天是指做违背常理的事,开手术是指取笑别人,解剖是指分析某个人,泡菜是韩国人的称呼,废柴是指没用的人,扑街是指摔倒在大街上,跳水是指不发表评论。

二是通过词语的表征产生联想。比如偶像是指要吐槽的人,强势是指好,有魅力是指好看,腐败是指吃喝,反腐是指请人吃饭,晕是指不理解,拍砖是指给建议,追女生是指追女生,高是指特别兴奋。有钱的单身男人叫光棍,不好看的女生叫恐龙。有能力就叫有见识,等等。这些词语因其特定的含义而被广大年轻人所接受,但由于其固有的缺点而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广泛使用。

第二,语法变异

网络语言的特点要求简单、快捷、高效。人们在上网时并不特别关注汉语的语法,而是更关注词语背后的含义。所以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不符合语法的句子和词汇的出现,句子的随意搭配,词语的倒装句。这种情况出现很久以后,慢慢被大众接受,形成新的语言。这种新的语言组合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任意省略大量存在。

人们在利用网络交流信息时,使用电脑键盘输入信息,这就使人的思维和文字输入有一定的时间差。因为打字的速度比说话的速度慢,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适应网络的快节奏,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增加信息量,在单词的输入中出现了一个不合语法的遗漏。

2.任意构词法和缩略语的新类型

网上的信息量是巨大的,人们可以在网上阅读大量的信息,手头也有大量的资料可以利用。此外,人们在网络上的自由度相对较高,一些随意组合的词语层出不穷。比如非典型爱情。还有一些国外的产品,一些完全可以用中文表达的英文单词,为了简洁也用英文发音代替,比如中文里?下载?英语单词是什么?下载?为简洁起见,直接在网络语言中使用?什么时候?来代替。英汉混用的现象也大量存在,比如?我的e家?,?快乐的e生活?等等词汇,不胜枚举。[2]

3.词类的灵活运用

网络词语的大量使用引起了语法上的变化,也促使了这类词语的出现。比较常见的有:名词做动词,你学过百度吗,这句话里?百度?是名词,就当动词用;形容词用作动词。一般来说,你的电脑已经被黑了。这句黑色的句子本身是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形容词,比如你太老土古董本身就是名词,在这里用作形容词,形容别人过时的观念;形容词在网络上被用作副词来表达夸张或加强语气。比如我很爱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4.句法变异

网络上为了展现年轻人的个性,经常出现状语后置句式,可能是因为口误。其中我觉得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周星驰的经典台词?我先走吗?。

第三,语用变异

在网络上,由于人与人之间相对陌生,最初交流时难免会有一些自我保护意识。比如A说:?你是谁??b说:?网友。?在这两次对话中,信息交流为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废话。这和传统的交流是不一样的。网络语言的变异还体现在语气的夸张上。句子可以用各种语气表达,如肯定、疑问、欣赏、强调等。相比传统语言,网络语言更加夸张,比如?跪求解答!?等等,在网络上使用非常频繁。这些语言技巧的运用可以让语气更加生动,偶尔做做也不错,但是过多的运用只能说明语言使用者的浮躁心态和语言技巧的欠缺,并不会对传统语言产生很大的冲击。

网络语言繁荣的直接原因是2010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江苏牛逼?文化强省?文章,这个网络用语被用在了《人民日报》上,让大部分网友觉得很亲切。一段时间?牛逼?这个词已经被许多主要媒体使用。网络词语能够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现象,反映出最初被认为朴实无华的网络词语已经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被大家认可和接受。网络词汇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反映,也与网络本身独特的环境密不可分。离开了环境,就失去了意义。汉语强大的包容性也在推动网络词汇的发展。[3]语言是有生命的。随着社会的变化,必然会更新,会出现新的网络词汇。同时,网络词汇也是一把双刃剑,正确使用网络语言可以让复杂的观点更容易表达。一旦脱离网络环境,很多网络词语不符合汉语言的语法要求,会对汉语言的发展和传承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种不好的影响对青少年的伤害更大。青少年正处于知识学习阶段,自己的知识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另外,青少年本身是我国网民的主体,接触网络时间长,容易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不利于今后现实生活中汉语语言的规范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屠静。网络词汇丰富。汉语的词汇是什么?牛逼?[J]。乘风而写,2010,(12)。

[2]孙向华。对网络时代汉语规范化的思考[J].焦作大学学报,2008,(1)。

[3]孙向华。网络背景下的汉语变异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