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现状
汽车金融的发展决定了潜在的汽车消费欲望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的可能性。然而,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完善,我国汽车金融市场存在巨大的市场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汽车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要加快发展和扩大汽车消费信贷,支持符合条件的汽车供应商成立面向全行业的汽车金融公司,引导汽车金融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建立合作机制,显著提高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如果说2003年和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分别是“井喷”和“萧条”,那么2005年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市场稳步发展的一年。这一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共生产汽车570万辆,其中轿车295.84万辆,年增长26.9%。
虽然去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大幅增长,但汽车消费主要以现金支付,仍有巨大的购车需求因缺乏信贷支持而无法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汽车金融的发展决定了潜在的汽车消费欲望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的可能性,并最终影响到中国汽车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银行支持消费者汽车信贷的现状
2005年,对于很多准备买车的消费者来说,贷款买车越来越难,不是因为银行贷款压力小,而是因为如果投放不当,可能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增加。两三年前“零首付”提车导致车贷大面积坏账和坏账。然而,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商业银行并没有因为巨大的信用风险而完全放弃这项业务。他们的努力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对于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他们也知道光靠玻璃弓拉影子是不够的,所以他们在采取措施控制违约风险的前提下恢复了汽车信贷业务。目前,各银行都加大了贷款审查力度,从而有效加强了对贷款人的信贷监管。相比以前,直接从银行贷款买车要复杂很多。
其次,一些商业银行不仅想在汽车金融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还想有效控制风险,降低不良贷款率。他们选择与国外汽车金融巨头合作或直接投资成立汽车金融公司,而一些商业银行则选择与某汽车厂商合作。
当前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存在的主要问题
汽车金融服务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尚短,并且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没有一套完整的国外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因此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信用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在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完善,很多人因为短期行为而违约,导致汽车金融市场存在巨大的市场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汽车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虽然存在问题,但我们也看到各方为改善这些问题所做的努力。中国人民银行征信局2005年6月5438+065438+10月表示,我国现有央行征信系统已收录3500万人信息,涉及贷款金额214万亿元。目前这个数据基本相当于我国相关个人消费贷款的余额,意味着我国个人征信系统的覆盖已经相当完备,未来这种个人征信系统覆盖的人数有望达到。
2.为二手车提供配套金融服务。
随着中国二手车市场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多元化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但由于存在巨大的市场风险,至少目前银行并没有把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当成商机,所以二手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背后并没有商业银行的身影。在国外,二手车业务是汽车售后服务价值链中的重要一环,也是重要的盈利点。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市场风险,在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中找到最佳优势,将成为银行面临的首要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自2005年6月65438+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政策允许车商直接交易二手车,为二手车融资提供了更多可能,从而为消费者购买二手车提供了更多途径。但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制度,如何选择一种适合我国现阶段二手车市场发展的运营模式,仍然是政府、商业银行、汽车生产企业、汽车金融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
3.汽车金融公司的监管
银监会在颁布《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时,出于稳健的考虑,对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和业务范围进行了极大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为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设置了障碍。目前,我国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渠道狭窄,投资手段单一,只能开展汽车消费信贷和转让、出售汽车贷款应收账款。因此,如何及时放开对汽车金融公司的约束,也是监管部门当前必须面对的问题。
汽车消费贷款前景乐观;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汽车信贷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再到从盛到衰的痛苦过程。汽车消费信贷不可持续,制约国内汽车信贷业务顺利发展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中国大部分消费者已经攒够了一次性买车的钱,但真正愿意贷款买车的只有少数,尤其是目前贷款利率高且呈上升趋势,手续繁杂限制了消费者贷款买车的积极性。亚洲城总经理苏慧向记者明确表示,他认为北京的消费者对汽车信贷不太感兴趣。
第二,现在的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价格透明度低。记者调查发现,虽然五环细胞宣称其具有超低首付比例、贷款寿命长、利率优惠等优势,但其提供给消费者的价格并不是市场上最优惠的价格。最终消费者得不到任何好处,甚至还要多付钱。
三是汽车市场价格变化快、幅度大。近年来,汽车尤其是中高档汽车价格频频下跌,年跌幅高达65,438+00%的并不少见。一旦采用信贷购车方式,计算利息的基准价是固定的;另外,贷款利率每年都在涨。未来三到五年,用信用买车的消费者不仅得不到汽车降价的好处,反而要付出更多的钱。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逐渐成熟,业内人士仍然看好中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前景,尤其是信贷产品更加专业灵活、资金实力雄厚的汽车金融公司。据统计,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量已经占到国内汽车信贷市场的48%。
希望解决问题!
二、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中不良贷款的研究现状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不良贷款的研究现状是制度不健全,法律不完善。据有关资料显示,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法律不完善、银行内控薄弱等原因,国内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部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信贷意识明显增强,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个人消费贷款的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重视的问题。因此,本文从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提出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管理中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对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个人消费信贷,商业银行,现状,对策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f83文献识别号:A文号:
目前,随着我国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政策、信用体系的逐步完善,为消费信贷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末,工行、农行、建行、交行五家大型商业银行支持的消费贷款余额为61371亿元,同比增加7055亿元,增幅为12.99%。前三季度消费信贷合计11242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52991亿元,同比多增6224亿元;汽车消费贷款597亿元,同比减少31.6亿元;旅游贷款118亿元,同比少增18亿元;个人综合消费贷款6270亿元,同比多增638亿元。同时,充分利用现有银行信贷支持个人消费,是教育和医疗的现实举措。但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增长缓慢,社会负担较重,对超前消费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消费信贷的发展力度,以促进我国消费市场的跨越式发展。第三,住房贷款已成为中国消费信贷的主要形式。虽然中国已经全面推出消费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