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的历史演变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建立广汉郡。汉武帝第五年(公元前106年),广汉郡由程响(今广汉市)迁至梓潼县。汉安帝元二年(公元115年),为镇压少数民族反抗,益州刺史部、广汉郡均迁至府县,三年后州县均迁出城。东汉末年,刘备在蜀国。建安二十二年(217),广汉县北部设梓潼县,建兴三年(225),广汉县东部设东光县。此后,市界由州、县、政府等县级以上行政区沿各代而建。
两晋南北朝的三百多年间,战乱频仍,政区设置变化很大。隋代以来,行政区划的设置逐渐稳定。民国二十四年(1935)统一四川府,仅市内现城区成为四川省第十三个行政监察区。1948,绵阳、安县、绵竹、德阳、梓潼、罗江、广汉、什邡、金堂、张明县归。
新中国成立后,1950设立绵阳地区,属川西行政区域。1952绵阳区属于四川省领导。1953,广汉、金堂、什邡三县划归温江地区;原广元特区的广元(嘉陵镇)、旺苍(冯家坝)、剑阁、江油、北川、平武、青川、赵华(宝轮镇)等8个县划入绵阳特区。管辖15县。1958将原遂宁特区所属的遂宁、三台、蓬溪、盐亭、潼南、射洪(太和镇内)、中江划入绵阳特区。撤销张明、江油两县,合并张江县(中坝)。绵阳地区辖21县。1959张江县改名江油县。撤销赵华、罗江县,将赵华县并入广元县;罗江县并入绵阳、德阳、安县。绵阳地区辖19县。1970绵阳地区更名为绵阳地区,隶属绵阳县。1976绵阳市由绵阳县设立,隶属绵阳地区领导。绵阳地区位于绵阳市。辖1市和19县。1977年潼南县划归江津地区。绵阳地区辖1市和18县。绵阳县撤销1979,县级并入绵阳市。绵阳地区辖1市和17县。
1985,撤销绵阳地区,绵阳市升格为地级市,设立市中区;绵阳江油等7县划归绵阳市管辖。撤销广元县,设立地级广元市和市中区;绵阳青川、旺苍两县划归广元市管辖。撤销睢宁县,设立地级睢宁市和市中区;绵阳的蓬溪、射洪两县划归遂宁市管辖。1992 10 10月30日,民政部(人民银行[1992]127号)批准撤销绵阳市中心区,设立涪城区、游仙区。
2002年,安县茶坪乡搬迁并更名为千佛镇,江油市九岭乡搬迁至九岭镇,安县人民政府由安昌镇搬迁至华边镇,平武县项燕镇人民政府由现集镇搬迁至东南约2公里的大松树。2003年7月6日,撤销北川县,成立北川羌族自治县。7月31日,撤销北川县,成立北川羌族自治县。2005年4月4日,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由涪城区林园东路76号迁至高新区火炬大厦。
2012原绵阳经济开发区、农业区整合为绵阳经济开发区。同年5438年6月+10月,国务院同意绵阳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