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铜山历史悠久。自南唐皇后李玉枝于乾德二年(964)建县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铜山山川秀美,风景秀丽,人才辈出。据通山县志记载,自通山建县至清末,共有31人考中进士,83人获奖。民国时期,42人考上全国各大院校,5人公费留学英、法、日、俄等国。这些人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此外,还有许多名人活跃在铜山的宗教、政治、军事、文学艺术等领域。本文只能选择一两个,对它们进行描述。

蒋,常州市宜兴人,北宋熙宁人。任御史时,因一朝臣弹劾与事实不符,被贬为道州酒税监,后被任命为通山县令。他的任期包括十首五言绝句,“我爱绵羊。”这组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朴实,生动地描绘了铜山的山山水水,表达了作者对铜山丰富的思想和深厚的感情,引起了铜山人民的强烈呼声,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阿明作家卢长庚在一篇文章中说:“人和山互相显示。”意思是一个地方的山川可以因人而出名,人也可以因山川而出名。铜山的山水因江的精彩描写而更加引人入胜,江也因对铜山山水的景仰而永垂不朽。以下三首诗节选,以飨读者。一:“我爱传羊,人住山城。眼前无俗物,枕旁有滩声。”第二:“我爱羊,青山为市,白云深,玉泉声为枕。”第三:“我爱羊,楼高如金城,青山常在我眼,水声不闻。”

张道清(1136 ~ 1207),湖北京山县人,从少年时期开始在他的门下学习道教和医术,足迹遍布川、湘、赣、鄂等地。后因治好齐安公主的病,赐东宫赵王常识。在惜春14 (1187),52岁的张道清离开繁华的临安,在久负盛名的九宫山创建道场。1194年,赵括为宁宗登基,他大力支持张道庆的道教事业,使九宫山道场得以建成。1207年,张道清去世,宁宗封他为“真牧”。他被安放在九宫山的真木殿(即真君石殿),被道教徒奉为九宫山始祖。

朱(1492 ~ 1566),本名,生于镇。1523年进士,不久任诸暨县令,1527任河南道御史,1529任两淮盐政史,撰写盐政志。1532任四川巡抚,1533任京畿政事,1537任南京太傅邵青,写马郑智;1544年任都察院钦差顾问,1547年任礼部尚书,1548年任工部侍郎,1549年任礼部右侍郎。不久之后,我回到我的故乡镇,在凤子山(今凤池山)会仙崖洞(今朱洞)闭门谢客,埋头读书写作。《两崖集》诗八卷,诗近千首,文三百余篇。卷六记载的九宫山之旅,气势磅礴,博大精深,有李白遗风。朱勤于思考,勤于写作,是铜山古代少有的“百科全书式”文人。他的盐政记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被收入《四库全书》。他收集的两处悬崖也很有研究价值,需要我们去挖掘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