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著名的书店?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美丽的岳麓山下,湖南大学校园内。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晚唐五代时期芷玄等两位僧人办的学校。北宋九年(1976年),潭州巡抚朱东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创建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一直是湖南的高等学府之地。虽屡遭破坏,但基址未变,此起彼伏,发展有序。一千多年来,弦歌不绝,故又称“千年大学”。
岳麓书院占地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留,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书院依山傍水,坐西朝东,步步高升,与庐山风光融为一体,消失在群山之中。中轴线有头门、河西台、门、二门、讲堂、御书楼;其左右屋为院落,北面为响水学堂教室和专祠,南面为百泉轩、碑廊等园林建筑。院落左侧并列文庙,形成自己的院落。此外,庭院前还有焚香吹亭、风云亭。
书院采用当地传统做法,以砖木结构为主体结构,灰墙青瓦,硫玻璃脊,墨柱,朱芳栗木门窗,略作彩绘雕花,古朴典雅,尽显清雅清新之风。院内还保留着大量的牌匾和对联,显示出一种温和的氛围。文庙以官式建筑的红墙黄瓦为特色,别具一格,形成强烈对比。
白鹿洞拼贴画
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院之一,位于江西省庐山东南的五老峰脚下。白鹿洞原是唐代李伯和其弟李劮读书的僻静之地。李伯养了一只白鹿,被称为白鹿先生。该地区被四座山包围,从上面看像一个洞,因此得名。南唐四年(94O),设庐山郭雪。宋开宝九年(1976年),江州乡成为著名书院,深得朝廷宠爱,在宋初被称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宋六年(1179年),朱被任命为南康知军之军,复兴白鹿洞书院,成为洞主,设立学习场,制定课程,制定学习规则,藏书,使白鹿洞书院达到一个高峰期。它被称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历代虽多风风雨雨,但办学一直延续。
白鹿洞书院山地面积近3000亩,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地处深山峡谷,青山环绕,环境优美幽静。这是一个办学的好地方。由于历史原因,书院留下的古建筑并不多,现存建筑多为上世纪80年代修缮重建,但其平面布局、建筑风格、建筑规模基本保持原貌。书院由并排的五个院落组成,核心的主要建筑是邢星门、礼门和礼庙。在礼圣的前面,有池畔和状元桥。礼乐寺的西面是圣人书院,包括前院和后院两个院落。“白鹿原书院”是礼乐寺东面的一组建筑群,包括御书亭、明伦堂、白鹿洞、思贤台等。紫阳书院的门楼、崇德殿、平台是白鹿书院东面的一组建筑群。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城北三公里的嵩山南麓,太史山脚下。因地处嵩山之阳而得名。它与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商丘睢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北魏太和八年(484年),这里建有嵩阳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僧人数百人。隋朝改松阳寺,为道教活动场所。五代以后改为太乙书院。宋至道三年(1997年)定名为太师书院,宋景尧二年(1035年)改为松阳书院。宋代大学者程颢、程颐、司马光、范仲淹曾在此讲学。黄金和人民币都浪费了。明嘉靖八年(1529年)重修,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重修,仍名松阳书院,甚得民心。
现存建筑和布局大体上保持了康熙年间重建时的基本建制,轴线对称,院落宽敞,主楼五间,两翼,近百间房屋。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有大门,有寺庙、讲堂、道观、图书馆;东西两厢有四不斋,即博悦斋、三义斋、考场、李泽厅、廊室。在松阳书院,第一殿、报告厅、道观、图书馆等祭祀建筑相互穿插,别具一格。
睢阳书院(应天府书院)
原址在河南省商丘县。晋代末年,杨仪曾在此建书院,师徒相传,齐曾在此求学。杨去世后,齐跟随老师在此讲学,聚集弟子百余人,史称睢阳书院。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曹诚在其土地上建学馆150所,藏书1500册,广为招生。范仲淹当时就在这里读书。天盛四年(1026),颜姝从天府学起,颜仲彦任教,整理有序的学风成为“中州之大学府”,学术始于宋初。院址属应天府,因之得名。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商丘原名睢阳,故又称睢阳书院。毁于明清。
石鼓学院
原址在湖南衡阳石鼓山,唐元和曾是李宽钟秀才书院。北宋转道三年(997),李氏宗亲果然重修书院,聚儒讲学。游静二年(1035),周知被授予“石鼓书院”的数额和研究领域,后改为州学。现在被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