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筑史
2002年5月,苏州河西侧1131、1133仓库拆迁。那里的艺术家和东朗、那翔等著名画廊的老板搬进了附近的莫干山路50号,同时跟进了一批新的当代艺术家。2002年,另一个艺术仓库淮海西路720号也因市政拆迁而消失,而这群艺术家也于2003年2月进驻莫干山路50号。现在有21个工作室和画廊藏在这个安静的工业园里。2004年,上海市政府开始对苏州河进行考察,并对这一新兴产业给予扶持——从保护产业的基本目的到辅助产业的蓬勃发展,相关单位将莫干山路、福州路、丛珊路、多伦路等几大艺术聚集街串联起来,发展成为“特色文化街区”。现在莫干山路50号不仅是政策。
艺术家喜欢旧仓库。
上海作为中国现代工业的发源地,拥有大量的旧厂房和仓库,被称为中国LOFT的高地。位于普陀区苏州河旁莫干山路50号,有来自瑞士、法国、意大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50多家画廊和艺术家工作室。
摘自《艺术公园》
《薛嵩工作室》
“丁艺工作室”
那翔画廊
碧艺艺术中心
拆了还是留着?一方面艺术家对市区破旧的厂房情有独钟,另一方面城市化的步伐势不可挡。
莫干山路50号成为最后的高地,是拆还是留的前沿,是艺术空间与商业利润对抗的无声战场,是城市历史与现代建设、人文地理与城市规划碰撞的标本。各种利益和元素在这里交织...
2.昌化路136的老房子,捕捉着逝去的记忆。
负责人:水水
昌化路136号是一栋独立式花园洋房,建于1935左右,由当时上海著名的建筑设计施工公司阿特金森·达拉斯设计。建造者不详。这座建筑的外观简单而现代。远看还以为是厂房,但近看,耐火砖的外表经历了岁月,透露着精致,隐隐透出当时的繁华。这座建筑虽然是由当时一家著名的外国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但它的平面格局颇具中国特色,三间卧室,对称布局,让你走进一个传统的大厅,而且这座建筑确实有一个中国名字“唐以德”。这座建筑的名字来源于它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故事。清朝一位名官的祖先,长年保管文物,几乎遭受拆迁的历史,使得它今天的地位越来越珍贵。
3.去档案馆-钩子的历史。
地点:上海外滩档案馆
时间:65438+2月,经常举办(工作日和周末)
其他人员可直接联系项目经理(133-9128-1045,suxianccc@hotmail.com)。
目标对象范围:与苏州河工程相关的历史档案。
方法:检索档案-阅读-记录、整理、阐述、写作、出版。
4.专家访谈活动
负责人: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