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方言史
海南自由贸易港总体建设方案正式出台。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对于海南这个上世纪80年代才建立的“后浪潮”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建省前,海南长期归广东省管辖。这段历史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明朝,延续了600多年。
海南在近千年的历史中虽然几经易名,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建省之前,基本都在广东的管辖范围内。有意思的是,广东漫长而深远的治理影响并没有使粤语、客家话、潮汕话等当地流行的方言成为海南的主流,而是由闽南话(闽南话)发展而来的海南话成为岛内使用最广泛的方言。
海南方言分布覆盖岛内北部和东、南、西南沿海地区,900万人口中有700多万人是通用语言,占80%。此外,海南本土的黎话、客家话、粤语儋州话、南岛语族的话在海南也有很多听众。
黎族是海南当地的土著。早在秦汉时期,当第一批汉人到达海南时,他们就能够在岛上找到大量的黎族人。他们被视为古代百越民族后裔的一个分支,以黎族方言为交流语言,流传至今。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发兵南下,用了几年时间才完全攻占岭南地区,并分别设立南海郡、桂林郡、大象郡。当时海南岛正好在大象县的范围内。但由于地域偏远,秦朝对海南只有象征性的管辖权。
秦朝灭亡后,岭南地区缺乏对中原政权的普遍认同,排外的态度促进了南越国的诞生。起初,南越受西汉皇帝威赫的影响,不敢兴风作浪;然而,随着他们权力的不断扩大,他们的管辖范围涵盖了越、粤、桂、琼等地,他们与达汗的关系也日益恶化。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下令大军一举歼灭南越,将岭南地区完全纳入中央集权。在海南岛,建立了朱雅和波尔两个郡,管辖十六个郡。由于治理的需要,中原的一些官员和士兵也在海南登陆。但总的来说,数量还是很稀少,远远少于土著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