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地名的变迁
楚州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楚州先后隶属于吴、越、楚等诸侯国。淮阴县是秦统一后所建,楚州是古代淮阴县的县城。在楚汉之际,它属于项羽和Xi楚。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韩信被封为楚王,滁州属于楚国。同年,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刘被封为射阳侯,滁州属二侯国。十一年,淮阴后国降为郡。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射阳后郭为郡。元寿六年(前117)设临淮郡,淮阴、射阳两县属临淮郡。王莽称制,改射阳为临淮阁,淮阴为嘉信。东汉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皇帝封为公(治白马鄂),之名初现。东汉末年,广灵郡迁至射阳。东晋艺兮七年(411),广灵、临淮二郡改为临淮、广灵、杨珊三郡,杨珊郡为杨珊郡治所。射阳和杨珊并存,分属临淮和杨珊两县。萧启时,阳平县派杨珊去治病。南齐永明七年(489),位于官渡(韩沟)以西的寿章县300户,位于克之都(盱眙王宇河)以东的淮阴镇100户设在淮安县。第一次看到淮安县的名字。这两个县都属于东平县,东平县原本是派去治杨珊的。隋开帝三年(583),设滁州。十二年,迁滁州山阳县,州废。隋朝大业初(605 ~ 618),至淮阴县,入山阳县,不久被迁。唐武德四年(621),设东州,治山阳郡。八年,西滁州被削,东滁州改称滁州,仍治山阳县。南宋建炎三年(1129),建立楚、泗、成州。涟水军驻滁州山阳城大使、淮东绥靖大使、JD.COM驻滁州甄宓大使。少定元年(1228),李权烧滁州城,于是废滁州,升山阳郡为淮安军,调至宝应州。元十三年(1276),在杨珊设立淮东绥靖部。次年,改为淮东总经理室。当时有杨珊、淮安、淮阴、忻城四县。20年,总经理改淮安府路,淮安、忻城、淮阴三县入山阳县。郑铮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设淮安府治理杨珊。清雍正九年(1731),笔者分析淮安的杨珊、郾城两县都在阜宁县境内。民国元年(1921),淮安府被废。3年,山阳县改名淮安县。抗日战争时期,滁州分属两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云西是29年8月成立的怀宝县抗日民主政府,云东是10,29年6月成立的怀安县抗日民主政府。民国35年2月,淮安市被淮安县定为江苏、安徽两省的直辖市。9月,淮安市并入淮安县。65438+民国37年2月,怀城等人第二次解放,与清江城一起建立两淮城。次年三月,淮北市被割,淮城区仍属淮安县。1950年3月,怀宝县被撤销,部分辖区归属淮安。淮安当时属于郾城区。1954年8月,淮安县由郾城区划归淮阴区。1983年3月,淮安市成立,淮安县隶属淮阴市。1988年2月,撤销淮安县,设立淮安市(县级市)。2001年2月,地级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县级淮安市撤市区,更名为楚州区。宋初,山阳县东南至射阳湖,以宝应、盐城胡芬为界。西南至尤氏山;该县与淮阴县的西部边界呈锯齿状。元末二十年(1283),淮安、淮阴、忻城三县入杨珊,杨珊县也是几个县。至明初,山阳县隶属郭县,北有淮河,西有高家堰,东南有射阳湖,东北有、庙湾镇、杨寨子,与元代相似。清初的县城和明朝没什么区别。雍正十年(1732),庙湾镇归阜宁县管辖,罗马、杨寨子等镇被削,县东北入阜宁县。乾隆二十七年(1762),位于小青口的清河郡被废,山阳县的清江铺作为清河郡。同时,原属山阳县的清江浦周边10多个乡镇(含王佳莹)划入清河县。此后,山阳县再无变化。这里山阳县辖“清河圆通寺西二十七里,清河县城西三十里。”它位于盱眙县西南谯周边界以西20英里,盱眙县西南60英里。南至宝应门界60里,南至宝应县治20里。东南至盐城金武庄界80里,东南至阜宁县治90里。它位于安东县以北60英里处。西北至清河县朱家沟界三十里。整个领土东西长7英里,南北长80英里。“民国时期,淮安县与清末山阳县的边界基本相同。建国后,四区略有变动,如属淮安县的曹甸划归宝应县,属淮安县的高良涧划归淮阴县。废淮保县后,向西运输的土地大部分回到淮安。1963年,仁和、黄集、岔河划归洪泽县。9月,1983,郧西黄马、沿河乡划归青浦区。到目前为止,郧西只有南闸、三宝、樊姬和林佶属于淮安。2002年6月,徐阳镇划归淮安经济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