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末代皇帝溥仪手握百万大军。他为什么选择退位?
有人说1911的清政府还养着几百万人。为什么小皇帝溥仪和裕隆太后在孙中山及其南方革命军发动武昌起义后,选择退位退出历史舞台,而不是与孙中山及其南方革命军展开决战,在江南消灭南方革命军?平定国内叛乱,收复山河。继续延续清朝的国富和命脉?
实际上,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就展开了积极的叛乱和围剿。但清朝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曾经最倚重的八旗子弟和绿营子弟,已经失去了战斗力。所以我们一次又一次的看到满清与西方列强灾难性的战争结果。所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政府的八旗子弟兵和绿营兵已无力平息叛乱,于是曾国藩的兄弟们和左组成湘军围剿太平天国。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再次耗尽了洋务运动建立起来的近乎现代化的军事力量。此时,清政府清楚地认识到传统军事力量与现代军事力量的差距。所以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在洋务运动中积累的半个多世纪的军事、经济、民生成果已经消耗殆尽。清政府开始改革军队,命令刚从朝鲜回来的袁世凯在天津站训练。培养一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军,而依托家庭背景的是经历了甲午中日战争的新式洋务军。
经过袁世凯的练兵扩军,一支具有现代战争意识的北洋新军逐渐形成。当然,这样的训练成果离不开满清政府的大力支持。满清政府也支持袁世凯训练北洋新军。花费了大量的国力和军费。这样一来,本来就不堪重用的满清八旗、绿营士兵就更加不堪了。
因此,辛亥革命爆发后,摄政王载沣和御龙皇后积极动员北洋新军开赴前线,准备消灭南方革命军。但北洋新军不是满清政府的新军,而是袁世凯的私军。此时,袁世凯正在老家河南钓鱼。北洋新军同意参战的条件是要求满清政府的统治者重用袁世凯,委以重任。由此可见,满清政府花费大量心血,精心演练的一支新军,并不是满清政府的利刃,而是成为了袁世凯的私人武装。
无奈之下,摄政王载沣只好重新启用袁世凯,并委以重任。就这样,袁世凯命令北洋新军开赴汉口抗击南方革命军。但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袁世凯,早已看清了满清政府的懦弱无能。再度得势的袁世凯并没有下令北洋新军全力剿灭南方革命军,而是将战争保持在对峙状态。然后依靠前线的战场形势为自己谋取更大的政治利益和资本。
于是,辛亥革命的爆发,从一场推翻满清政府的起义,慢慢变成了袁世凯重返权力中心、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契机。中国整个历史进程的发展也掌握在袁世凯手中。形势一变,袁世凯成了最重要的人物。因此,袁世凯一方面与南方革命军保持军事对峙状态,另一方面又秘密派人到南方革命军进行秘密谈判。同时不断向年轻的小皇帝溥仪和满族贵族施压,迫使他们放弃皇位和国家,退出中国历史舞台。
最后在袁世凯的不断运作下,南方革命起义军的最高领袖孙中山妥协了。满清政府及其近百万满清八旗子弟兵、绿营兵,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和平退位的事实。变成了新的中华民国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