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战役,战前预测,战后结果,令人惊讶?

1948年9月中旬,早在济南战役尚未结束的时候,粟裕将军就规划了华东野战军下一步的作战方向,决心以苏北兵团的主力收复根据地的中心地区淮阴、淮安(淮安),然后以不少于三个纵队的兵力(其他部队帮助)攻占海州、连云港,然后全军转向休整。战役计划也得到了西柏坡的批准。

于是淮北的“淮”字和海州的“海”字合起来成为这次战役的名称,“淮海战役”的名称就这样定下来了。然而,这只是一个名为“小淮海”的战役构想。当时,华野并不打算与徐贲的70万江军进行一场大决战。其核心战役目标是歼灭上述地区的黄兵团,并将解放区扩大到苏北、苏中,仅此而已。

“小淮海”的战役目标还包括迫使徐州撤退全部或大部分长江防线以保卫南京,我军可顺利解放淮河以北广大地区。按照西柏坡原定的战役日程,华野必须在1948的11月和12月完成上述作战任务,然后休整到1949的1月。3月配合中原野战军“沿河各点守敌”,然后“秋随主力渡河”。

你明白吗?淮海战役原定的战役目标是消灭黄第七兵团,迫使敌刘智集团主力三面受敌向南逃窜,然后准备渡江,这势必更加困难。预计时间在8月之后1949。计划中估计的歼敌目标包括黄第七兵团(第100军尚未抽调)以3个军不超过8万人,还包括在海州的第九绥靖区(下辖44军)、两淮守备部队等。,最多不超过15万人。

西柏坡同时征求中原野战军的意见,叫他配合华野作战。9月25日,1948(济南战役正在进行中),中野司令员刘伯承、第一副司令员陈毅、参谋长李达联名发来电报:“济南攻克后,我们一致同意第一方案进攻淮海战役,最好能帮助敌人。”至此,从西柏坡到华野、中野,我们没想到战斗一旦打响,规模会有多大,也没想到这一仗能把蒋军徐蚌军集团全部吃掉。

然而,计划并没有很快改变。就在粟裕将军筹划实施“小淮海”战役的同时,蒋介石也在紧急部署。其中一个重要的决定是放弃郑州(孙兵团)、商丘(邱清泉兵团)、海州(李延年睢曲区)、新安镇(黄兵团)等原有重点,机动兵团全部收缩在徐州附近,企图对抗确定南下的华东野战军。9月下旬,负责配合的中野主力包围郑州时,突然发现守敌大部分已向徐州方向逃跑。

于是,战场形势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格局:我两个野战军已处于由东向西进攻徐州的有利位置。到6月初1948 11,济南战役和辽沈战役已经胜利结束,我野战军人数第一次完全压倒蒋介石,形成314万人对290万人的对比。东北野战军入关已成定局。华野和中野没有后顾之忧(他们曾担心华北之敌会南下增援),战略决战的条件越来越成熟。10月8日,165438+,在与张震参谋长彻夜会谈后,粟裕给西柏坡送去了军事史上著名的“陈琪殿”。

这份电文的重大意义在于,粟裕首次提出,在黄歼灭65438+20万人后,华野主力暂不南下淮河,而向西寻求与蒋军徐州重兵集团决战,从而歼灭长江以北全部蒋军主力,有利于今后渡江作战。电报中关于“今后长江以南不会有大的战役”“严肃的战役只会在华南打”的预言,被历史证明了惊人的准确,也充分显示了粟裕天才的军事头脑(指8日,又指7日至9日)。

西柏坡的答复又快又精练:“张苏告华东局、中原局:陈琪电告,应尽力歼灭徐州附近之敌主力,以免南逃,华东、华北、中原应尽一切努力保证我军供应”!这意味着这位伟人在战略决战中也把淮海战役的思想升华到了“大淮海”的高度,要消灭集结在徐、边之间的70万敌军。多年后,粟裕仍回忆说:“这封电报虽短,但字字算数。”。

根据“大淮海”的战役方针,中原野战军奉全军之命进入徐州战场,首先攻占了徐州与蚌埠之间的重镇苏仙,不仅切断了守军徐州的交通线和与南京的陆上联系,更重要的是切断了刘智集团和绥靖区几个机动团的退路,淮海战役进入高潮。从165438+10月6日起,华东野战军南下歼灭黄,从1949、65438+10月、10消灭杜宇团。我军* *以134000余人的伤亡代价,歼灭蒋介石5个团、22个军、22个军。

淮海战役的全面胜利,使蒋介石在华东的精锐主力在军事上彻底丧失,尤其是直属部队骨干邱清泉第2兵团和黄维12兵团全军覆没,其中包括被称为“五大主力”的第5军和18军。淮河以北已经完全解放,只有江北重镇安庆还在蒋介石的控制之下。我们两个野战军的主力已经到了长江(4月发起渡江战役),这一战役的辉煌结果与原来的设想和预测完全不同,堪称战争史上变化最大、最复杂的军事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