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的历史背景

莫高窟的历史背景是,它建于前秦赵璇皇帝苻坚时期,后来在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和元朝都有修建。

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从十六国时期到元代,它的挖掘持续了大约1000年,这在中国石窟中是独一无二的。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灿烂的艺术宝库,也是古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对话与交流的重要见证。

莫高窟共有735个洞窟,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多件,唐宋木檐5个。它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在石窟艺术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敦煌石窟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敦煌石窟的一个名称通常用来指莫高窟,是莫高窟、西千佛洞,有时也指安西玉林石窟的总称。

莫高窟景点介绍

1,中央塔洞

因洞中央有方柱而得名,方柱支撑洞顶,居于洞后半部,四面有龛(少数为一面或三面),前半部盖人字纹。这种形式是借鉴印度和新疆的支提洞形式,结合中国人字形屋顶的一种窑洞风格。它既受印度、新疆等地制穴形式的影响,也与当时佛教的禅修、巡穴、观禅形象密切相关。北朝大部分洞穴都是这种,比较典型的有北魏的254、248号洞穴和北周的428号洞穴。

2.寺庙洞穴

形式大致与顶形带斗洞相同。不同的是,庙洞有一个中央佛坛,上面有神像,前面有台阶,后面有一个后屏,直接在洞顶上(也有一些人没有后屏)。信徒们可以右手绕着佛坛转圈,向佛祖顶礼膜拜。有许多这种大型洞穴,建于唐末和五代。典型的有晚唐第85、196窟,五代第98、146窟,榆林第25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莫高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