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罗吉的历史
坎罗吉的重建是明末由尼姑庵附近的僧人发起的。晋安人,名小新,原名白衣,俗姓李,甘肃庆阳人。1950年她搬到宁夏,突然意识到时间飞逝,于是放弃了家庭,放弃了爱情。一开始是给静安的一个和尚剃头,牛头,后来在海浮塔一个广东和尚的座下穿完了。本来打算南下求学,路过马鞍山,停下来叹了口气,说:“这里是四运要道,明末战乱激烈,人迹稀少,过往商贾甚多。夏天的时候,我看着金美淑,日落的时候,我想着待在山洞里。”尼姑庵附近的僧人被景色感动,立下了长命百岁的大愿。他们找了一口井,渐渐有了水。他们专门请了广东的和尚来负责,搬土运石,一起修建梵天寺。从此云水谣的接收,让路人饥肠辘辘,劳动者歇息,他们的旧愿一直得以实现。因为和尚每念一次佛号,就往筐里扔一颗豆子,死时累积一百多担豆子,所以后人称为“百担豆和尚”。尼姑庵老师死到临头,死得痛快,得舍利子百余件。97岁时,其弟子为其建塔、牌坊,广东僧人为其题字,称赞为:“春秋时为97,为百载豆佛。坐西去上品莲。”
白丹豆子和尚之后,历经顺治、康熙、雍正等朝代。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尤其是同治年间,兵荒马乱,很多资料都丢失了,历代末年都没有找到记载。自清末以来,坎罗吉先后有圣宽、海杰、国芳、杰兴、果、法兴、姚政等为寺方丈。
1954年4月初八,坎罗吉开始向宁夏、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青海等地的僧尼传授三大戒律,受戒人数达数百人,盛况空前。
“文革”前,坎罗吉有山门、天王堂、大雄宝殿、祠堂、佛禅堂、禅堂、灵堂、僧舍、客房、斋室等多处建筑。寺庙中的天桥和回廊建筑结构精美。每年四月初八,佛教信徒、香客、游客蜂拥至宁夏及周边省份。文化大革命期间,坎罗吉的各种佛像和寺庙遭到破坏,僧侣被驱逐。1979年,坎罗吉和尚回到原来的寺庙挖地下窑,待了一段时间。他们清理荒地,填平沟壑,清除荆棘,背上建窑,剥砖烧砖。在灵武、银川、青铜峡等地佛教信徒及其同仁的大力支持下,历经十年,先后修建了大雄宝殿、结印寺、天王殿、山门殿、祠堂、佛禅殿。1994年新增观音殿、地藏殿。1995年,在郑尧大师的主持下,坎罗吉筹集了100多万元建造了菩萨峰,从破土动工到主体工程历时两年。菩萨峰建在一座干燥的砂岩山顶上,高耸在群山之中。从远处仰望这座建筑,可以将景色尽收眼底,非常壮观。1997年,在有关单位的关心和帮助下,灵武市和河东机场共同投资铺设了通往坎罗吉的整条柏油路,极大地方便了佛教信徒和游客进山拜佛。百年古刹焕发出新的生机。
坎罗吉历代有三处重要文物,分别是狮子碑、小信和尚碑和龚澎庵宝塔碑。此外,还有十五座佛塔,其中最著名的是百荷和尚塔和国方大师塔。该寺还收藏了一部清代的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