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切尔希气质?
简单地说,荣格首先提出了人格类型的分类,而布里格斯和迈尔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发展成了MBTI。
关于大卫·凯尔西的信息真的不多。我只知道他是心理学家,写了一本书《请理解我》(
楼主有兴趣的话可以下来看看:/cgi-bin/fileid.cgi?fileid=4578877
MBTI、切尔希等应该在荣格理论的基础上发展。
关于切尔希气质的划分,可以简单分为四类:
艺术创作者(sp型人):享乐主义,乐观,创新,富有美感,喜欢探索。
守护(sJ型):占有,忧郁,鼓励,传统,教条
理想主义者(NF型):有道德,易怒,励志,善于空谈,敏感,友善。
理性人(NT型人):辩证、好奇、多疑且善于推理,思维坚定。
这是在豆瓣论坛上找到的(关于Chersi的信息太少了...):
古希腊和印度的哲学家,远至公元前450年的希波克拉底,中世纪的帕拉塞尔苏斯,早就注意到所有的人都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同一类型人的气质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心理学家大卫·切尔西(David Chersi)发现,这四种不同的气质,分别由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独立研究,在对性格的描述上惊人地相似。同时,他发现MBTI人格类型体系中四种人格倾向的组合与古代智慧总结的四种气质不谋而合。这四种组合是:
直觉+思考=概念主义者
触摸+感知=经验主义者
直觉+情感=理想主义者
触摸+判断=传统主义者
概念主义者之类的是MBTI的名字,捍卫者是切尔希的名字。
——————————————
以下是百度对MBTI的定义,比较专业...
MBTI原理对荣格心理类型理论及其发展的阐释
心理类型理论最早出现在1913。当时,召开了一个国际精神分析会议。荣格提出了两种对待人格的态度:内向和外向。1921年,他在《心理类型学》一书中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了四种功能类型,即两种理性功能——两种思维功能和情感功能以及两种非理性功能——感官功能和直觉功能。于是,荣格把两种态度和四种作用结合起来,形成了八种人格类型:外向思维、外向情感、外向直觉、外向感觉、内向思维、内向情感、内向感知和内向感觉。
美国心理学家布里格斯和迈尔斯在荣格的两类态度和四类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两类判断和知觉,从而形成了人格的四维八极特征,它们相互结合形成了十六种人格类型。经过20多年的研究,编制了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数,从而将荣格的类型理论付诸实践。接着,迈尔斯在荣格的上级功能与下级功能、支配功能与从属功能等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功能等级的概念,有效地为每一种类型确定了其功能等级的顺序,并提出了类型的终身发展理论,对心理类型理论作出了新的发展。
一、四维八极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及其特点
心理类型理论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类型的四维八极及其人格特征、类型的功能层次和类型的终身发展。
要理解心理类型理论,首先要理解类型的概念。类型是一种特殊的模式,它指出了现在许多个体形式中的一般态度。荣格认为“一个类型是一个样本,或一个例子,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再现了一个范畴或一个一般范畴的特征。”十六种类型中的每一种都与其他类型有质的区别。偏好是体裁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可以理解为“做得最自然最轻松”。类型理论经常用利手的隐喻来解释偏好的含义。优势手的每一个动作都比劣势手更自然、放松、轻松。但是在使用不利手的时候,你需要更多的注意力和努力,所以你更累,也更难。这意味着个体在外部行为和内部心理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但在每个维度的两极中,个体总是自然而然地倾向于使用某一极。偏好和行为有很高的相关性,但并不完全一致。这一点将在下面讨论。
维数和极点
1,内向(I)-外向(E)维度
这个维度用来表达个体心理能量的获取方式和与外界的互动程度,即个体的注意力是指向外部的客观环境,还是指向内部的概念建构和观念。外向态度表现为主体的注意力和精力指向客体,即在外部世界中获得支持,依赖于外部环境中的信息,是一种主体对客体的利益向外转移。外倾的个体需要通过经验来了解世界,所以他们更喜欢大量的活动,更喜欢通过交谈来思考,在语言交流中处理信息。内向的态度表明主体的注意力和能量指向内在的精神世界,其心理能量是通过内在的思想和情绪获得的。内向的个体在内部世界中获得支持,重视事件的概念和意义,所以他们的很多活动都是精神性的,他们倾向于在头脑中安静地思考来处理信息。外向的人往往先行动后思考,内向的人往往沉湎于思考而缺乏行动。
2.感觉(S)-直觉(N)维度
这个维度,也叫非理性维度或感性维度,表示个体在收集信息时关注的方向。即我们倾向于通过各种感官关注现实的、直接的、实际的、可观察的事件,或者我们对事件的未来可能性及其背后隐藏的意义、符号和理论感兴趣。感官个体倾向于接受任何可以测量或证明的事物,关注真实、有形的事件。他们相信他们的感官可以告诉他们关于外界的准确信息,他们也相信自己的经验。他们关注当下,关心某一时刻发生的一切。直觉的个体自然地识别和寻找一切事物的意义。他们重视想象,更关注未来,试图改变事物而不是维持现状。直觉的个人看到一个环境,想知道它的意义和可能的结果。感性的个体被认为更有实践意识,而直觉的个体被认为更有改革意识。感觉-直觉维度在问题解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思维(T)-情感(F)维度
这个维度也叫理性维度或者判断维度。这个维度用来表示个体在决策时使用的是什么系统,即决策和得出结论的方法,是客观的逻辑推理还是主观的情感和价值。情绪化的个体期望自己的情绪与他人一致,他们决策的基石是对自己和他人重要的东西;其理性判断是基于个人价值观。有思想的人通过对情况的客观和客观的逻辑分析来做决定。他们注重因果关系,寻求事实的客观衡量,所以受个人感情影响较小。
4、感知(P)-判断(J)维度
这个维度用来描述个人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你倾向于更固定的生活方式(或者做决策)还是更自然的生活方式(或者收集信息)。这个维度是态度维度。虽然个人可以用直觉和判断,但这两极不能同时使用。大多数人认识到了自然,发现采取一种生活方式总是比另一种生活方式更容易,所以在与外界打交道时,他们总是采取这种生活态度。以判断为导向的个人倾向于以有序和有计划的方式控制自己的生活。他们期望看到问题得到解决,习惯并喜欢做决定。感性的个体更喜欢感性的体验,他们不断地收集信息以保持生活的灵活和自然。他们试图让事件保持开放,让它们自然变化,这样更好的事件就会发生。
以上是四维八极的类型,八极的基本人格特征如下:
外向型和内向型
倾向于对外部世界的物体做出反应,对内部世界进行冥想。
积极活动偏好内省
经验先于理解,理解先于行动。
从外界获得心理能量,从精神世界获得心理能量
试试吧——错误的工作方式,和长久稳定的工作方式。
对新异刺激和静态外部环境的偏好
感官直觉
关注现实和未来。
重视现实与自然,重视想象与原创。
注重具体性和特殊性,善于描写细节,注重普遍性和象征性,运用比喻和类比。
步进工作模式、跳跃工作模式
价值常规,相信有形之物不落俗套,相信灵感和推断。
倾向于观察具体事件,倾向于把握事件的全局。
对已知事物和新思想的偏好。
思维型和情感型
回想过去,分析非个人因素,前瞻思考,考虑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公平、坚定、怀疑、温和、富有同情心和体贴
倾向于以分析和逻辑的方式工作,倾向于按照自己的感觉工作。
简单、经济、挑剔的行为,期待他人认同。
追求清晰一致的客观原则和清晰一致的主观价值
判断直觉
行为是有组织有系统的,行为保持开放。
严格的时间观念,认真对待截止日期,松散的时间观念,经常更改截止日期。
注重工作结果和工作过程。
倾向于解决问题会使问题变得有弹性。
认真完成预设的目标,在获取新信息的过程中不断改变目标。
根据心理类型理论,个体之间存在两个根本的差异,即我们如何收集信息,以及我们如何处理收集到的信息并做出决策,从而形成第二和第三个认知功能维度,这两个维度往往被视为最重要的维度。第一,四个维度是态度维度,描述了我们对心理能量的处理,以及如何面对外界。需要注意的是,没有好坏类型之分,个人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使用所有的偏好。类型论不能解释一切,也不是用来测试能力的。它只是定性而非定量地显示了个体在态度和功能上的倾向。
以上四维八极构成了十六种不同的心理类型。特殊列表如下:
(ISTJ)内向的感觉思维判断
(ISFJ)内向感觉情绪判断
(INFJ)内向直觉的情感判断
(INTJ)内向的直觉思维判断
(ISTP)内向感觉思维感知
(ISFP)内向的感觉情绪感知
INFP(内向直觉情感感知)
(INTP)内向的直觉思维知觉
外向感觉思维知觉
外倾感觉和情绪知觉
(ENFP)外向直觉的情感感知
(ENTP)外向直觉思维知觉
(ESTJ)外向性感官思维判断
(ESFJ)外向性感觉情绪判断
(ENFJ)外向直觉的情感判断
(ENTJ)外向感性思维判断
注:I:内向E:外向S:感觉N:直觉T:思维F:情绪J:判断P:感知。
二、心理类型的功能层次和终身发展
根据心理类型理论,心理功能是在各种情境下仍保持同一性的某种心理活动形式。荣格声称“从能量的观点来看,功能是理比多的表现形式,理比多在理论上是永恒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它被看作是像物理力一样的物理能量的形式或暂时的表现形式。”根据心理类型理论,个体对信息的感知和获取方式以及对所获取信息的加工和决策方式存在两种基本差异,而这两种差异是与生俱来的。
这两个差异构成了四个基本的心理功能,即以下两个维度,即感觉(S)-直觉(N)维度和思维(T)-情感(F)维度。前者称为非理性维度和感性维度,后者称为理性维度和判断维度。当个体偏好感觉功能时,他对周围外部环境中的事件有强烈的兴趣但对不现实的事件关注很少;当个人偏爱直觉功能时,他对事件所代表的意义和可能性有着强烈的兴趣,但几乎对现实本身视而不见。当个体在行为中考虑事件前后的一致性和逻辑性时,他是在使用判断维度的思维功能;当个体考虑一个事件是否能让别人开心,或者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时,他就是在使用感性维度的情感功能。
第四维度,即感知(P)-判断(J)维度,反映了生活方式中个体外在行为的差异。个人总是偏好感知或者判断,这就导致了在第二维度和第三维度之间的偏好。由此,判断和感知的过程构成了个体人格的核心,思维、情感、直觉和感觉四种功能之间的偏好构成了个体行为的本质区别。
迈尔斯说,“自然地,个体在感知和判断上的本质差异相应地导致了外显行为的差异”,因为感知维度“决定了个体在情境中获得什么信息”,而判断维度“决定了个体对一个事件做出决策的方式”。根据心理类型理论,一个人在现实中不可能同时发展所有四种心理功能,因为各种功能的类型有不同的方向。因此,在类型发展的过程中,个体的心理功能必然会发生分化。而先获得发展的功能就成为个人最自然的偏好。这种偏好或多或少已经完成,这种被开发到最大程度的功能已经形成了一种心理类型。也就是说,在个体行为中,总有某种功能从心理内部成为影响行为的主导功能。因为,“这种最高权威总是单独属于一种职能,而且它只能属于一种职能,因为另一种职能同样独立的干预必然会产生另一种不同的倾向,这种倾向至少会与第一种倾向发生部分冲突。”这个功能对于一个具体的个人来说是终生不变的,它始终是他的主导功能,它首先是从他的意识中分化出来的。这种功能既是主导功能,也是主导功能和优势功能。
主导功能为个体定位生活提供坐标。如果主导功能是感官功能,那么个体就会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收集现在正在发生的事件和相关信息。如果主导函数是直观的,那么个体会尽力得到未来可能事件的“全局地图”;如果占主导地位的功能是思维功能,那么个体期望并追求一种有序的生活,并利用非个人化的逻辑尽力控制自己的生活;如果主导功能是直觉的,那么个人会努力让自己的生活与自己的价值观保持一致。在体裁发展的过程中,其他三种偏好的功能也得到日益发展,相继参与到意识层面。
由于意识的调整过程,某个功能明显变成了主导功能,那么对应能力的第二个功能的出现自然就被抑制了。因此,另一个功能只是次要的。这种劣根性的重要性在于:在一定的情况下,它并不作为主要功能,即作为绝对可靠的决定性因素发挥作用,而更多地起辅助和补偿作用。但只有当其性质不足以抵抗主导功能时,才能显示辅助功能。例如,情感功能不能作为主导思维功能的第二功能,因为它的本质是与主导功能过度对立的。虽然从属功能的性质不能与主导功能对立,但它总是与主导功能不同。对于占主导地位的思维功能,只能以感官功能或直觉功能作为其辅助功能。因此,辅助功能只有在服务于主导功能,并且与主导功能不冲突的情况下,才是可能的、有效的。
从上面的解释可以看出,在第四维度,即感知(P)-判断(J)中,主导作用总是与辅助作用相对的,可以形成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也就是说,如果主导功能是知觉维度的感官(S)或直觉(N)功能,那么它的辅助功能必然是判断维度的知觉(P)或判断(J)功能,反之亦然。这从赔偿的角度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对于任何个体来说,其理性判断功能总是需要非理性感知功能的配合。荣格认为,“这一原则对所有实际出现的类型普遍有效,即除了意识的主导功能外,还有一种相对无意识的辅助功能,这种辅助功能在各个方面都不同于主导功能。”
迈尔斯认为,主导功能和辅助功能应该在三个方面有所不同。
首先,从感觉(S)-直觉(N)维度。个体对内在精神世界或外在客观环境的关注是不同的。内向型个体主要关注概念、想法、思想等内在精神世界;而外向的个体主要关注外部的人和事。所以,如果环境允许,内向的个体总是把自己的感知和判断指向观念、思想等。而外向的个体总是把自己的感知和判断指向外部环境。因此,外向的个体必然外向地使用其优势功能,而内向的个体必然内向地使用其优势功能。这里要说明的是,外向应用必然导致另一极在外向或内向中的不平衡,外向应用是指在外部客观世界中的应用,内向应用是指在内部精神世界中的应用。
第二,从补偿的角度。心理类型学理论认为,良好的类型学发展需要个体在外向的外部世界和内向的内部世界中同时发展。无论单一的外向还是内向,都是用优势函数。所以必须对其辅助功能进行补偿。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主导功能是外倾的,那么辅助功能必须是内倾的才能达到平衡。例如,如果ENFP的主导功能是直觉,辅助功能是情感,那么这种类型的个体就会在外部世界中运用直觉,通过内向来获得平衡。对于ISTJ型来说,它的主导功能是感觉,辅助功能是思维,所以这种类型的个体会内向地在内心精神世界使用它的主导感觉功能,外向地在外部世界使用它的辅助思维功能。
三、从感知角度(P)——判断角度(J)。迈尔斯在考察荣格类型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知觉和判断的作用,提出了心理类型学的第四维度,即知觉(P)-判断(J)维度。这个维度反映了个体在与外界打交道时所习惯的生活方式的偏好,因此可以用来识别个体在知觉功能和判断功能中更倾向于使用外倾性的哪个功能。也就是说,当一个外向的个体在知觉(P)-判断(J)维度偏好知觉时,其主导功能是知觉功能;当个体是内向的时候,外向性使用的是知觉功能,而因为内向性使用的是它的主导功能,所以根据补偿功能,它必然是外向性的辅助功能,所以它的辅助功能必然是知觉功能。例如,一个ENFP型的个体在外部世界中使用其占主导地位的直觉功能,同时又通过内向使用其辅助的情绪功能来平衡。
在两个功能维度中,两个极点分别成为了主导和辅助功能,而另外两个极点相应地会得到较少的发展和关注。相对于主导功能的另一极,荣格称之为次等功能,它作为主导功能的对立形式,已经被主导功能最大程度地压制,进入无意识层面。由于它在本质上与主导功能的对抗,在开发上有潜在的困难,所以这个功能最终只能开发出来。“主导功能总是作为人格在意识层面上的表现而存在,而次等功能只是发展得比较少,只能简单地称为‘存在’”。因此,下等功能只能成为功能层次排列中的第四个功能,辅助功能所在维度中与辅助功能相对的另一极成为功能层次的第三个功能。
以上原则是类型的动力机制。
下面是ESTJ式和INFP式根据上述原则的具体应用。
对于ESTJ型,有四种偏好:外向性、感觉性、思考性和判断性。通过对第四维度的偏好,可以看出个体在外部世界时倾向于判断。由于他们的外向态度,他们的主导功能是判断维度的思维功能。所以他的辅助功能是感性维度的感官功能,又因为思维功能是主导功能,相对的情感功能是第四功能,而直觉功能是第三功能。它的顺序是:思维、感觉、直觉、情感;对于INFP类型,有四种偏好:内向、直觉、情感和感知。通过对第四维度的偏好,我们可以看到个体在外部世界的时候倾向于感知。由于个体的内向态度,知觉维度的直觉功能是辅助功能,而判断维度的情感功能是主导功能。所以,与主导功能相对的思维功能是第四功能,而感觉功能是第三功能,其顺序是:情感、直觉、感觉、思维。通过上述原则的应用,我们可以对每一种具体的人格类型在认知功能的两个维度上的四种功能进行排序。列表如下。
功能级别*
ISTJ类型
1.感受2。思考3。情感4。直觉
ISFJ类型
1.感受2。情感3。思考4。直觉
INFJ类型
1.直觉2。情感3。思考4。感觉
INTJ类型
1.直觉2。思考3。情感4。感觉
ISTP类型
1.思考2。感受3。直觉4。情绪
ISFP类型
1.情感2。感受3。直觉4。思考
INFP类型
1.情感2。直觉3。感觉4。思考
INTP类型
1.思考2。直觉3。感觉4。情绪
ESTP类型
1.感受2。思考3。情感4。直觉
ESFP类型
1.感受2。情感3。思考4。直觉
ENFP类型
1.直觉2。情感3。思考4。感觉
ENTP类型
1.直觉2。思考3。情感4。感觉
ESTJ类型
1.思考2。感受3。直觉4。情绪
ESFJ类型
1.情感2。感受3。直觉4。思考
ENFJ类型
1.情感2。直觉3。感觉4。思考
ENTJ类型
1.思考2。直觉3。感觉4。情绪
*引自《组织中的类别简介》一书
* http://www.sanjie.org/groups/15 MBTI理论研究论坛
根据心理类型理论,每个个体都可以使用这四个维度中的八个偏好,但很少有人能自然恰当地使用所有偏好。他们总是很自然地偏爱这四个维度中的一个。在体裁发展的过程中,个体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然地”发展自己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表层行为和动机有其喜好的动态原因。
迈尔斯认为,类型的发展是一个终生的过程。虽然在两个功能维度上的发展是等价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功能都适合。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开发不同的功能是可能的。结合心理类型理论的动力机制,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个体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偏好,会先发展自己的主导功能,然后,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开始发展自己的辅助功能。青年时期是个人喜好明确和发展的时期。然而,在生命的中后期,个体开始发展早期被抑制和忽视的偏好,即剩余的第三和第四功能。
根据心理类型理论,个体天生具有先天的气质和功能偏好,而这种先天的天性就是形成类型的原因。但来自家庭、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很重要。迈尔斯说,“这是因为环境因素不仅可以促进个体先天偏好的理想发展,还可以通过行为和动机中的负强化,使个体先天偏好的发展变得困难甚至受阻。”这种个体类型发展的理想途径导致转化,荣格称之为“篡改”,认为这会导致神经官能症或严重的身体衰竭。
以上是心理类型理论的功能等级理论和类型的终身发展。这两部分通过类型的动力机制相互结合,构成了类型论的主体部分。
关于MBTI的事情很多,楼主可以自己去找MBTI的16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