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柳永

柳永(1720?1805 65438+10月24日),字崇儒,号世安,山东诸城人,祖籍安徽砀山。清代政治家、书法家。柳永出身官宦之家,属于贵族家庭。曾祖父刘必贤是顺治年间的一名学者,而他的祖父白柳曾担任过四川的使节,他的父亲刘统勋是乾隆朝的一位著名大臣。因此,他在浓厚的书香氛围中长大,接受了良好的文学教育和思想教育,这也为他日后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乾隆十六年,365,438+0岁的柳永,因为父亲的恩情(指在封建制度下,祖先和父亲的地位,使其后代在入学和仕途上享受特殊待遇),以举人的身份参加考试和殿试,并以二甲第二进士的优异成绩。他立即被授予庶吉士国子监的编辑,并很快被调到柳永的右翼去当讲师。

虽然这里没有列举具体事件来描述柳永这个人,但从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和长大后取得的成就来看,两者是成正比的,即使这里面有一些?打爸爸?但这一步带人进士,完全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那么我们就不难得出结论,柳永在进入仕途之前,确实是有野心,有能力的。

原来乾隆二十年有个小插曲。上一次,因为父亲的善良,柳永在上学的路上高人一等。但这一次,因为父亲刘统勋因军事失当入狱,也受到牵连和惩罚。后来,刘统勋父子虽被宽大释放,但柳永却被贬为国子监编修。

同年,柳永被释放为地方官,从此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地方官生涯。但成绩突出,从安徽提拔到江苏再到太原。14年,任地方官时,因父亲缘故被重用,授江宁知府。

柳永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尽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到公正廉洁,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经过20年的努力,有些得到了乾隆皇帝的称赞。这一集展现给我们的是柳永充满骨气、不甘落后、敢于拼搏的优秀品格。

随后几年,柳永的仕途也因为种种原因起起落落。好在乾隆四十七年,柳永终于在当地出人头地。这一年,他作为左都御史被调到北京,走在南书房。

据史料记载,面对当时嚣张跋扈的小沈阳,柳永并没有像电视剧里那样针锋相对泪流满面,而是像大臣们一样表现出被动回避的态度,有时甚至不得不有些谄媚。当然,我想说的是,这也怪不得柳永,我们现在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待过去。当时,从众心理是明智之举,巧妙地避开了小沈阳的边缘地带,以便将来作战。所以这个时期的柳永,本质上是一个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

不过,可能是地方官惯了,但调回中央的柳永在以后的事件中犯了错误。先是因为泄露皇帝谈话而被训斥;然后省考负责人在一个受贿案中被弹劾;然后他因未能纠正下属的失职行为而被降职。但这只是开始,随后他在担任省考主考官期间被批评安排不周,严重影响了省考质量。选举不称职的戴世义为知府;还被皇帝指责从来不真诚,懒惰。

所以,这一时期的柳永似乎变了一个人,给后人带来了更多的错误和无能。但仅凭这一时期的失误,并不能掩盖他面前的光芒,他在晚年也挽回了一些面子,尤其是在与比自己小近30岁的小沈阳的斗争中。这时候,柳永再次展现了他不惧的一面,查出了小沈阳及其党羽敲诈勒索、掠夺民脂民膏、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等20项罪行,然后上报朝廷。

嘉庆立即将小沈阳处死,为朝廷消除了一大后顾之忧,为百姓减轻了赋税压力。同时他也喜欢提?刘呢?那时候柳永已经80多岁了,老了背都驼了。嘉庆帝戏谑地称他为刘驼子,于是有了刘罗国的称号(柳永常年低头练字,导致驼背,这是另一种说法)。

小沈阳案五年后,柳永在家中去世,享年85岁。他被追赠给太子太保,谥号文清。从他的谥号和谥号不难看出嘉庆帝对柳永的高度评价和对他一生功绩的高度认可。

所以,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最忌讳的就是单方面评价人物而没有具体事件。如果不能结合客观事实,考虑是非曲直,那么读者再怎么客观公正,也会被作者的内容带偏,形成偏颇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