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身着日式战国铠甲,穿越清平乐?我该不该背这首《耳光大锅》?

编者按:宋代宫廷剧《清平乐》以其精良的古装道具,成为近年来制作最为精良的宋代古装剧之一。尤其是之前曹皇后的精美金甲,更是一度成功。然而,就在人们不仅觉得古装剧道具组不再敷衍的时候,《清平乐》剧组却毫不留情地送上了打脸大礼包...

▲身披金甲的曹娘娘

在《清平乐》最近的一张海报中,宋代著名歌手狄青身着日本战国时期的艺术铠甲。此外,宋朝的服饰飘逸,穿越时空,带来了非常独特的草感。

▲清平乐海报中的狄青。

▲网友恶搞

当然,相对于古装道具,清平乐中的铠甲复原并不是在轻重取舍中被抛弃的那种,但显然不如服装。比如一些小角色。

说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说一下,宋朝和日本的商业交流是那么的繁荣。一些日本公司怎么了?!有一种说法是,宋朝和日本的商业往来,确实让一部分日本武器流入中国。比如宋代大文豪欧阳修,专门为自己买的日本刀写了一首日文宋道,说:“宝刀近日本,得越多越海。”

▲出土的宋代船只

由于日本刀可能通过贸易传到中国,所以真的不好说会不会有几件盔甲,也会随着来往的商船带到中国。但且不说这种盔甲只有可能,真的会到一个狄青级别的将军手里,但海报中的盔甲样式其实与当时的日军盔甲形制严重不符。

▲平安时代中后期的日本大鲵

与宋仁宗同时,日本正处于平安时代中期的藤原政治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是日本政治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也是日本装甲发展的重要时期。正是在这个时期,诞生了两种著名的日本盔甲——大开和大丸。与奈良时代受大陆影响的挂甲相比,这两种甲可以说完全成了两种画风,日本甲的发展再次与东亚各国分道扬镳。

▲日本大榭

但无论是骑兵常用的大甲,还是步兵常用的躯干丸,也明显不同于狄青的甲。狄青穿的这种铠甲,其实更接近战国时期盛行的当代铠甲,尤其是长甲板,在战国中后期更为常见。与同时代的足相比,11世纪早期,大甲和躯干丸的甲片更小,同时由于其拼接方式,整个甲片看起来像盒子一样方。所以在狄青所在的11世纪初期,就算狄公是日本文化爱好者,也不可能得到剧中那种风格的铠甲。

▲和剧中狄青的铠甲差不多。

那么,在宋代的铠甲中,有没有和当代相似的铠甲呢?答案是:不会,不仅海报中的长钉片不符合唐宋盔甲装帧风格,护手上还有一个东亚盔甲中罕见的板状突起。这种结构在日式装甲中的作用是弥补后吹(也就是中国装甲中的颈/颈保护器)与主装甲之间的空隙。

而中国宋代的盔甲制作得更贴合人的颈部,防护面积比日本的头盔大得多。这种突起不仅没有效果,甚至会影响一些大面积物品的使用。换句话说,这套盔甲设计本身就是和头盔的配套结构,所以如果狄青真的穿了这套衣服,那么头盔...第二张图真的没有错。

▲宋铠甲

当然,要说编剧的脑洞,真的堪比马里亚纳海沟。虽然海报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当代,但是如果你看狄公视野的全身,这个盔甲真的叫道具组。

▲剧中的狄青(左)

嗯.....说实话,不过就狄青的护甲来说,防弹衣和团甲的连接部分有点宋佳的味道。但往下看,狄青大人裙甲,呃...又有大问题了。除了附在防弹衣上的裙甲之外,日本武士确实在原甲下穿独立的长裙甲。但有个问题,这种独立裙甲其实是穿在腿的两侧,而不是像剧中狄青那样穿在前后。

▲老照片中的日本武士

前后穿裙甲可以保护胯部,但是厚重的裙甲不仅会严重影响行走和骑行,还会使两侧暴露的腿部更容易受到敌人的攻击。尤其是骑马的时候,挂在前后的裙甲对防护没有任何作用,让腿部几乎处于裸奔状态。

▲正确穿戴的长裙铠甲,可以用来保护骑行时的腿部。

总的来说,狄青在剧中的护甲可以说是既暴露了道具组对护甲种类的认知不足,也暴露了对护甲防护最基本的认识不足。当然,狄青角色形象的还原也有好的地方,那就是剧中狄青脸上的纹身。

▲狄青脸上的纹身

对于宋代的刺青,可能更多的人对《水浒传》中的刺青流放比较熟悉,但实际上,宋代刺青的不仅仅是流放的俘虏,宋代的皇军和湘军,也刺青了士兵所属的地区和部队,这样他们成为逃兵后很快就会被发现。但宋代士兵的文身并不一定像狄青那样纹在脸上,很多都纹在相对不显眼的手臂、手背、手掌甚至逃跑的地方。当然,在宋朝,像狄青这样出身基层的将军,其实是可以洗掉纹身的,但在历史上,狄青是把这个纹身作为自己的特色的。

▲除了狄青,剧中其他宋军士兵和将领的脸上都没有纹身,这也不是完全无法解释。

最后,总的来说,《清平乐》如果不看军甲,绝对是国产影视剧里的一流水平。当然,考虑到《清平乐》本身的自我定位,只是一部以宋朝为背景的宫廷爱情剧,军事装备修复的问题...唉,只能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