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前东吴东部包括哪些县?
因为长江在今天的皖南是斜向东北流的,所以东西和左右都是根据这一段河道来确定的。江东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秦汉三国时期,在安徽境内分为长江两岸,江北又称江西。(三国时期,部分江北地区隶属江东六郡)
孙、吴的疆域从195(汉兴平二年)孙策渡江,试图平定江东的陆游、颜白虎等地方势力开始,略覆盖东汉扬州刺史部的大部分地区,包括丹阳、、惠济、、庐陵、庐江。这一时期,行政区主要建在县级。
200年(汉建安五年),孙策去世,孙权继位。孙权统治时期,割据局面逐渐形成。孙吴在江东原有六郡的基础上,出兵入郡,征服了山地和越南,也向西、向南扩张。赤壁之战后相继取得长沙、江夏、贵阳等地以及石协邦交国,并在荆州的南郡、武陵、零陵等地击败关羽德,基本占领荆州,奠定了孙吴疆域的轮廓。
公元221年,吴国将南岭以南诸郡分为广西北海市合浦,北有广州,南有胶州,不久合并。
三国时期江东六郡是指吴军(江苏省苏州市)、会稽县(浙江省绍兴市)、丹阳县(宛陵县先治县,后迁江苏省建邺市)、张羽县(江西省南昌市)、庐陵县(江西省太和县西北)、庐江县(保安徽省庐江县以西)。
吴军
东汉永建四年(129),在浙江西部(钱塘江)原会稽县设立吴郡,归原会稽县吴郡(今苏州)管辖。会稽县仅保留浙江东部,迁至殷珊(今绍兴)。
吴军下辖的县有吴县、楼县(今昆山东北)、尤泉(今嘉兴南)、海盐(今平湖东南)、余杭(今余杭镇)、钱塘(今杭州)、富春(今富阳)、婺城(今湖州)、洋县(今宜兴)、无锡、毗陵(今常州)。
会稽县
在今天的江浙地区。秦故里,郡辖吴县(今苏州),春秋时辖吴越国故里江南。汉初由韩信的楚国领导,后由刘嘉靖、刘领导。七国叛乱后,恢复会稽郡。汉成帝时,统率二十六郡,人口百万以上,是当时最广大的郡,属扬州刺史部。
东汉中期,吴郡位于北方十三郡。会稽郡迁至殷珊(今绍兴),辖十五郡。
三国吴时期,会稽郡分设临海郡(今浙江东南)、建安郡(今福建)、东阳郡(今衢州、金华)。
丹阳县
汉高祖建元二年(141年前),秦炎县定名为丹阳县,中国以丹阳县命名。
宛陵(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为汉朝所治,三国初郡迁至南京。韩辖南京、常州、无锡、浙江、湖州、宣城、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黄山全部或部分地区。即皖南、苏南、浙北。东汉建安以后,辖区逐渐减少。
三国初,孙权以吕范为太守,将丹阳郡从宛陵迁到建邺(今南靖)以东。223年,孙权任命丹阳总督吕范为扬州牧。
俞张君
楚汉之际。辖南昌县(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市区)。西汉末年,属扬州刺史部。汉末,孙将的县设庐陵县、彭泽县和鄱阳县。
三国魏黄二年(221),吴设县,辖南昌,辖16县:南昌、海魂、新县、、上蔡、永修、建昌、武平、、彭泽、艾、宜丰、永乐、附城、宜丰。
公元733年,唐玄宗设置江南西路,“自北向南,江东在左,江西在右。”江西,又名江油,与江东遥相呼应。
庐陵县
庐陵县是中国从汉代到唐代的一个县,历代范围都有变化,但其核心区域一直在吉太盆地,大致相当于江西省吉安市的管辖范围。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孙策分张羽县、庐陵县,辖西昌县(江西省泰和市西北15公里)。辖西昌、高昌、石羊、巴邱、叶楠、东昌、新兴、吉阳、兴平、老城10县。西昌县移至江西省太和县以西,1.5 km。
庐江县
西汉十年(公元前196年)七月,设立庐江郡,境内设蜀郡(治今庐江县城)。
元二年(121年前)七月,江南南部庐江县被废,将衡山县东部与江北九江县南部合并,形成新庐江县(直属县)。
王莽建立新朝,改蜀县为昆乡。
东汉时蜀县改名(今仍治庐江县城墙),属扬州庐江县(治蜀县)。唐河二年(88),汉武帝即位,六安撤销,并入庐江郡(治蜀)。今安徽有10郡、侯国。分别是:淑贤(庐江县陈埠乡程池村)、万县(潜山县梅城镇)、居巢后郭(巢湖市东北)、胡林后郭(无为县呼龙县白胜乡林壁村)、龙树后郭(舒城县龙河口)、六安后郭(六安市南北朝旧址)、安丰。
东汉末年,建安四年(199),庐江县迁宛城(今潜山县梅城镇),改六县为六安县。建安十九年(214),吴拨宛城,庐江郡一分为二,而吴庐江郡仍控制蜀(今庐江郡城行及大城办)和魏庐江郡(今霍邱临水镇)的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