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对国家有什么贡献?

郑成功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抗击外国侵略者取得全面胜利的英雄。他的父亲郑之龙,先是海上武装集团的首领,后来被明朝政府招安,成为明朝的官员。生母是日本人。郑成功7岁从日本归来,15岁考取秀才,21岁随父赴南京国子监读书。不久,政权垮台,郑之龙等人拥戴唐王朱,在抚州即位。当年随父去见隆武帝,受到隆武帝赏识,赐姓朱,并成功改名,故称“国姓”。他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反清斗争,二是收复台湾省。

隆武帝在福州建立政权后,他的大臣黄道周是一个真诚的反者,一心要帮助隆武帝发动北伐,但掌握兵权的郑之龙却矛盾重重,准备投降。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他撤掉了仙下关的驻军,不做战争准备。清军得以长驱直入,隆武帝被俘自杀。同年,清军到达泉州,向郑之龙投降。郑成功劝父亲“三思而后行”,郑之龙却视之为“小孩子乱说,不知天高地厚”,最后率兵投降。郑成功见父亲顽固不化,怒不可遏,于是只身前往南澳岛,招兵数千,坚决抗清。清朝知道郑成功是一个有能力的将军,几次派人引诱他,但郑成功拒绝了。这位清军将领让他的兄弟带着郑之龙的信去劝降。他哥哥说:“如果你不投降,恐怕你父亲会有生命危险。”郑成功态度坚决,写了回信,向郑志龙告别。

清朝灭亡后,郑之龙很快被清军带往北方。与此同时,郑成功的母亲也屈辱地自杀了。这些都进一步激发了郑成功反清的决心。不久,郑成功在福建安平宣誓就职,仍然使用唐王龙武的名字,自称“招降将军”。起兵后转战闽粤浙沿海,在金门、厦门设立反清基地,改中佐所(厦门)为思明府,设“六官”局长,并在七十二镇设支部,以示不被诱惑,“复明”的决心。郑成功年轻有为,吸引了各路反清势力的关注和依附,发展迅速。1649年改为永年历年,郑成功在桂王朱由朗封为延平公,1653年成为延平郡王。郑成功的军事实力严重威胁到清政府在东南的统治和消灭南明政权的计划。在军事镇压屡遭挫折后,清政府多次向郑成功投降,承诺赦罪授官,封海成公,授京海将军,均被郑成功拒绝。清政府投降失败,于是将郑之龙软禁入狱,并要求郑之龙转告郑成功,如果他不投降,就要杀死他所有的亲人。郑成功反对不公正和恢复视力的决心最终不为所动。郑之龙回答说:“我父亲不听我父亲的多次抗议。话有什么用?”有不幸就要为之报仇,以此结束忠孝博弈!"

经过郑成功的成功管理,他的军队已经发展到几十万。尽管如此,经过一番抗清努力,偏安一隅的李咏政权还是抵挡不住清军的围剿,被迫兵败夏门。

郑成功回到厦门后,和其他人一起多次击退了清军的进攻。清政府意识到不可能立即消灭郑成功。为了限制郑成功的发展,创造最终消灭他的条件,它发布了“撤边令”,“将沿海居民逐步推进大陆,并增加军队守卫边境”。郑成功也意识到“进步不易”,于是决定驱逐荷兰殖民者,退守台湾省作为反清基地。

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者用谎言和15块粗布骗取了台湾省的大部分土地,成为垄断台湾省的殖民者。收复台湾省,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把台湾省同胞从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也是郑成功的夙愿。

郑成功回到厦门后,立即修理了轮船,并计划出海。经过一段时间紧张的物资准备和军事部署,摸清了荷兰殖民者的底细后,161年3月,郑成功亲自率领100多艘战船,100多名将军和25000名水陆大军,从金门罗湾出发,东征,开始了一场将彪炳史册的伟业。

郑成功率领部队,以大无畏的精神,首先出其不意地收复了这座红色嵌城。收复赤阡市后,郑成功向荷兰侵略者最重要的据点——台湾省发起进攻。郑成功考虑到“攻台必亡”,决定以围攻的方式等待台湾投降。然而,侵略者并不满足于自己的失败,采取各种手段提出了“每年照常缴纳数万两白银和地方货物”、拖延援军“谈判”时间等荒唐条件。为了祖国的领土完整和尊严,郑成功命令中国讨伐军立即进攻侵略者。经过几个月的战斗,侵略者饥肠辘辘,1600多人死亡,只好无条件投降。至此,被侵略者奴役了38年的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省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在台湾省人民的积极支持下,郑成功收复了台湾省。台湾省的高山族和汉族人民听到祖国军队到来,“被派去参军的人陆陆续续来了”,有的人拿起桨和棍子,夺下敌人的战刀,配合讨伐军作战。光复后,郑成功十分重视民族政策,明文规定不准“侵占当地人民和人民现有的农田”,并亲自到各地巡回安抚高山族同胞,保护高山族的利益,传授耕牛耙牛的方法,五谷丰登,帮助高山族发展生产。同时实行兵农结合政策,奖励农桑。这些都为台湾省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创造了条件。

收复台湾省是郑成功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成就,其重大意义在于争取祖国的领土完整。就驱逐侵略者和维护祖国领土完整而言,在此之前,中国历史上没有人能与郑成功相比。所以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的成就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不畏暴力,抗击外国侵略者。同时,这一胜利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极大鼓舞了亚洲人民的反殖民斗争,具有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