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正式发起的“301调查”背后有什么含义?

近日,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于65438年6月8日宣布,美国已正式对中国发起“301调查”,引发各界担忧美国将采取单边行动损害中美经贸关系。

此前的8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行政备忘录,授权莱特希泽对所谓的“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展开调查。调查的焦点是中国企业是否“涉嫌侵犯美国知识产权并迫使美国企业转让技术,美国企业是否被迫与中国合作伙伴分享先进技术”。?

2017年8月4日,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行政备忘录,授权莱特希泽针对所谓的“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展开调查。

根据第301条,美国可以对其认为不公平的其他国家的贸易行为进行调查,并可以与有关国家的政府进行磋商。最后由总统决定是否通过提高关税、限制进口、停止相关协议等措施进行报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频繁使用这一工具处理与日韩的贸易摩擦。近年来,该条款在其特别修正案下主要适用于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WTO条款之外的部分。?

美国挥舞大棒有三个原因

尽管此前多次重申“美国优先”的贸易保护政策,但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中美在贸易方面达成了一系列协议:5月12日,经过多轮磋商,中美共同发布了《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的早期收获;中美领导人会晤后,中美积极推进“百日计划”,取得重要进展;7月,两国举行中美全面经济对话,讨论“一年计划”。?

中美关系似乎已经走上良性互动的快车道,那么美国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对中国发起“301调查”呢?

首先,当前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活跃,特朗普政府希望兑现“美国优先”的竞选承诺。从竞选开始,特朗普就一再强调中美贸易逆差,认为美国在中美贸易中持续遭受贸易、就业和制造业方面的损失,以此证明提高对华贸易门槛的紧迫性。美国商务部单方面数据显示,2016年来自中国的贸易逆差占美国贸易逆差总额的47%,中国也因为这项统计成为美国第一贸易逆差国。特朗普从竞选开始就一直强调“美国优先”。尽管中美贸易谈判的“百日计划”取得了一些早期收获,但中美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分歧。特朗普打算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威慑便利的经济和外交工具来兑现他的竞选承诺。

二是国内治理频频受阻,特朗普被迫在对外经贸问题上寻求“突破”,转移国内政治重心。由于美国国内的政治极化和社会分裂,特朗普上台以来的退出《巴黎协定》和“禁穆令”等政策屡遭质疑,医改、税改、年度预算等重要立法议程被一再推迟。国内政策的一再挫折正在压缩白宫的行政空间,削弱其控制力。特朗普执政仅半年,其36%的民意支持率创下20世纪以来的新低。他遭遇建制派精英集体抵制的程度,在美国历史上更为罕见。这些都成为特朗普拿起被美国抛弃了20年的“301条款”贸易保护王牌的重要背景。对于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特朗普可以延续他竞选时的战斗风格,继续调动选民的积极性。

第三,寻求谈判筹码和要价。美国混乱的僵局使得政府在寻求公平贸易方面的牌很少,在谈判前频繁释放烟幕弹是特朗普政府的惯例。这种要价行为几乎可以视为其特色对话机制的一部分。例如,美国政府为了在与中国的谈判中获得更高的价格,一再炒作“对台军售”和“世贸组织经济制裁”。有分析认为,美国现阶段的预期要价是让中国解除对外资的管理政策,这也是其对华贸易压力不断加大和升级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特朗普通过“301”贸易调查将矛头指向中国,可以最大限度地向美国选民展示试图开拓海外市场、为美国人争取就业机会的形象,因此不排除政治表现因素,“301调查”时间跨度较长,最终结果充满变数。

然而,鉴于政治支持的丧失与寻求保护主义势力支持的内在冲动成正比,特朗普未来的保护主义冲动可能会增加,中美经贸关系可能会受此影响更大。?

真正的影响有多大?

至于影响的大小,应该有理性的判断。回顾特朗普上台以来的对华贸易立场,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经济团队的核心成员都有商业经验,特朗普之前对中国的口头强硬最终转向了贸易谈判。它在与中国有关的经贸问题上的谨慎态度,使特朗普政府在中美贸易中的双边成就成为其新贸易战略的基准。在此背景下发起的301调查,不能排除美国寻求谈判筹码的意图。

值得注意的是,需要警惕美国“301调查”带来的连带效应,谨防其他国家参照美国提出相应法案。中国应该对此早做准备。

首先,中国应该预料到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未雨绸缪。自竞选以来,特朗普一直将美国的问题归咎于中国,并通过攻击中国获得国内民粹主义者的支持。他曾视中国为汇率操纵国,对中国产品征收45%的进口关税。虽然是竞选口号,但消除贸易逆差和解决知识产权问题都是特朗普在竞选期间的承诺,其落实与否直接关系到他能否在本届任期后连任。所以从“百日计划”到“知识产权调查”,特朗普的核心诉求一直很稳定,对华强硬也是其政策的必然。

一方面,“301条款”的实施受到WTO的限制。一旦美国突破WTO法律底线,中国将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对此,中国应该做好各方面的规划和调查,保留积极回应的权利。另一方面,中美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大方向上没有根本的区别。对我国“301”进行调查,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也无助于找到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美国指责中国知识产权由来已久。上世纪90年代,美国就此问题多次向中国发起调查和谈判。在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2017年度“特别条款301”报告中,中国被列在“重点观察国”名单的首位,指责中国在投资领域的市场准入方面存在技术转让壁垒。截至2016年底,中美已完成第31轮磋商。但特朗普上台后搁置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说明他对重新建立所谓“符合美国利益的公平投资规则”准备不足。不过这个调查不是针对传统行业,也不是针对单一产品。知识产权的产业覆盖面广,涉及产业发展的未来。由此可见,美方重视规则的主导性。?

贸易霸权思维不可取。

美国要对中国进行“301”贸易调查,体现了特朗普“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即倾向于抛弃多边体系的国际秩序,用美国的标准解决问题,体现了美国一贯的贸易霸权思维。美国对中国发起的“301调查”不仅是利益之争,更是制度之争,是以美国标准衡量贸易得失的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

当这种全球化逆势而行时,全球治理就面临着困难,比如知识聚集困难、治理工具缺乏、治理效率低下等。作为全球治理规则的主导者,美国正逐渐从中退缩。一方面依靠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中积累的实力,认为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不会发生颠覆性革命;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受国内民粹主义影响,对美国领导全球治理的意愿并不强烈。

面对利益交织的全球性问题,全球治理有赖于G20平台、WTO机制、金砖国家合作等多边运行机制。这不是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提供的公共产品,而是各国发展与合作的共同需求。特别是中国和美国,都是经贸大国。在关键时刻和重要问题上,更需要凝聚认识,坚定不移地支持和加强多边经贸体制和国际规则,让参与、协商、合作、开放成为全球治理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