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苏皖第一匪案的罪魁祸首,据说有一只玉猫护体,但多次逃脱,最后都死了。

在许多文清人眼中无限美好的中华民国实际上非常危险。除了饥荒和瘟疫,士兵和土匪每分钟都在杀人。直到新中国成立前,普通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即使在当时国民政府的首都江苏,虽然号称鱼米之乡,但土匪活动十分严重。北伐战争开始的同一年,在江苏省西北部的睢宁县,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土匪屠杀全村800多人的案件。

遂宁历史上属于黄河泛滥区,土地贫瘠。再加上清末捻军叛乱后,水患、蝗灾、兵匪频发,民生萧条,民不聊生。为了防范盗贼和散兵游勇,当地人选择群居,村落规模较大。各村外有土堤(墙),挖壕沟以吊桥进出,故地名常称“某堤”。甚至这个村庄也建造了自己的炮塔,并组建了武装部队进行自我保护。当时这种做法在整个苏北都很普遍,尤其是在苏皖交界处。绥宁县高作镇往南十里,有一个大料场,叫石家墩,又名十里墩。料场里大约有400多户人家,大多姓陆,姓张。集市上大部分人只求温饱,只有少数姓陆的地主比较富裕。主人叫陆子云,还有导演陆子贵和陆小丑傀一。为了保护自己的财富,也为了当地的和平,他们利用封建宗族势力,组织青壮年村民开设香火堂,成立“赤拳社”,每天练武,并购买了一些枪支和三门土炮,成为远近闻名的民间武装。时间长了,史家墩就成了周围村圩事实上的老大,打土匪也只有史家墩跟着干。由于石家墩实力雄厚,不仅小股土匪不敢轻易抢劫,有时路过寨子还会被会众射杀或追杀,从而带动周围的村寨与土匪断绝往来(以类似的方式出钱出粮,以避免抢劫)。长此以往,石家墩与土匪结下了冤仇,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洪泽湖附近土匪的“瓢”老魏三。

老魏三是谁?其实他也是遂宁人。1895出生于沙集西北的小朱庄。他的原名是魏启福。因为他是第三个哥哥和妹妹,他也被称为魏三。时间长了,就叫老魏三了。因家境贫寒,少年时逃往遂宁以南的安徽泗县(今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以东,在洪泽湖附近的城头、孙园、魏晨等地做长工,割草、养猪、放牛。有一年,临近春节,老魏三拿着老板给的两袋玉米,准备回老家。没想到,他去贵人集的时候,被地痞流氓抓走了。这可是一年的心血啊!老魏三忍不住发自内心的愤怒,恶向他袭来。他用一把木制的假手枪从一个当地地主家赢了三把真枪,在一个远房表亲的帮助下,打死了抢粮的地痞。好人做不下去了。从此,老魏三一个人“开天辟地”,开始了抢人家的土匪生涯。

此前,三在村陈家打工时,认识了比他稍大一点、当时在读书的陈家侄子徐和图。后者与官匪勾结,在当地设香堂收徒,成为土豪,因此被拜为“老人”(师傅)。有了官匪“一体”做后盾,再加上老魏三做事胆大心细,又有一定的领导才能,聚集在他身边的土匪势力像滚雪球一样迅速膨胀,成为苏皖北部边境特别是洪泽湖一带有名的“少女”头子。直接控制枪支近1,000支。如果加上他控制下的大大小小的“帐篷”,他利用对洪泽湖周边情况和芦苇荡的熟悉,把这里变成了自己的“匪窝”。他的活动轨迹遍布苏皖北部,敲诈勒索,烧杀奸淫,无恶不作,成为洪泽湖周边名气最大、势力最强、危害最大的土匪团伙。

老魏三虽然趾高气扬,却在石家墩上碰了一个硬钉子。老魏三刚开始害怕自己教众的武装,不敢硬拼。相反,他设法使十个码头主要。有一次,老魏三给圩场主任陆子贵写信,要求圩场准备一些米粉、鸡蛋、煎饼“上菜”。没想到,陆子贵也不示弱,给老魏三发消息:“没有米面和鸡蛋,只有钉子、犁头(土炮里当炮弹用)和子弹!”看到这片“倔强的土地”,劳伟三敢公然违抗命令。一方面是丢了面子,一方面是想给其他村点颜色看看。于是,他当众扬言:“我打不过十墩,我魏三不姓魏!”双方剑拔弩张,冲突一触即发。

陆子贵等人听说老魏三誓要碾压十墩,也全面加强了战备。组织人力把东南岸两边池塘里的芦苇全部割掉,防止土匪藏身。原来三卫门的东门用土袋堵住了,让北门和西南门白天开着,晚上锁着。在整个集市上,晚上制作大刀和标枪,许多石渣和石头被打碎,运到集市墙上,堆在那里备用。全围的居民,加上一些躲避土匪的外地村民,被挑了出来,准备参加战斗。加上一些有勇有谋的老男女,* * *有七八百人,带着武器在游行队伍上值勤,尤其是“红拳会”会众,光着膀子,裹着头巾,腰间系着红带,手里拿着刀剑,誓要与土匪决一死战。

老魏三也信守诺言,从上、中、下三个湖(洪泽湖不同地区的旧称)抽调刘荣多、刘光义、陈茂昭、梁家山、邓武等土匪100余人,收缴枪支约1500人,按顺庄、关帝庙周边大小分布,随时准备进攻。他们还准备了几门土炮,把附近一带村民的耙齿全部卸下来当炮弹准备进攻,还带了几辆牛车在过外壕的时候进行过桥进攻。

8月1927,17日下午,随着两声枪响,天黑了,一个土匪从东、南、北三个方向袭击了史家墩。前面三个方向都有人举着旗子。匪徒的枪上戴着红布,背后站着一个人。他中等身材,微胖,微黑。他的嘴角右下角有一颗痣,有一撮大约一英寸长的毛。知道的人都会说是老魏三。当强盗靠近时,在集市上发出了呼叫,会众开枪还击。土匪数次进攻,有一次逼近圩墙,却被圩墙上的守军用刀、矛、石砍,激战至天黑,全部被击退。

第二天早上,土匪再次袭击,形势变得更加激烈,尤其是在巍子的东边。战壕里有些地方几乎被土匪的尸体填满了。土匪们把几辆牛车装满麦秸,浇上煤油,点燃,推向大门,想把它烧掉。第一辆牛车被集市上安装的土炮击中,连人带车翻下了沟。然而,第二辆牛车终于顶住了大门,熊熊大火把它点着了。在卫门指挥战斗的“赤拳会”头目卢怀空,下令开炮。没想到土匪开枪打死了。当圩门一时攻不下时,土匪们就把土炮集中在圩墙上。许多圩田的墙都倒塌了。凡是倒塌的地方,村民都用门板和土袋填满,然后打退趁机上来的土匪。守卫鲁看见一个匪徒抓着堤壁上的一棵小树,想往上爬,于是他高举大刀,一刀把匪徒的头砍了下来,连小树也砍断了。

到了战争的下午,圩田里的子弹和火药都用光了,圩墙也垮了,于是土匪入侵圩田。“赤拳会”的会众虽然和土匪展开了肉搏战,但是外面没有援军,自己伤亡惨重,最终也是筋疲力尽。老魏三一伙杀人,不分男女老幼,大肆屠戮奸淫,十户人家死在人间地狱。集市上有一片榆树苗场,许多来不及逃跑的人死在那里,或被土匪强迫坐在垂直埋在土里的刀尖上刺死,或被当场砍死枪毙。东北角的一口井几乎被尸体填满,井水变成了血。土匪一边杀人,一边抢劫他们看到的一切,焚烧房屋。甚至猪圈和羊圈也被烧毁。集市上3000多间房屋化为灰烬,许多躲在房屋里的村民也葬身火海。堤防决口时有村民试图逃生,但由于护城河太深,一些妇女和儿童淹死在护城河里。土匪撤退时,掠夺140余人,有的被杀在路上,有的被强奸。据事后统计,全圩有827名村民遇难,40多人受伤。一家三四口人被杀,有的一家被杀,与家人失散。

土匪彻底撤退后,死里逃生的村民和邻居才敢回村收尸。农历七月底,天气酷热,数百具尸体高度腐败。此外,他们被狗撕咬得面目全非,尸体的味道几英里外就能闻到。情况惨不忍睹,成为睢宁县有史以来最大的血案。在史家墩,有一个鲁,后来在国民政府中担任宿迁县令。当时他在国外留学,父母姐妹都在这场匪祸中遇难。他带头四处奔走呼救,请求当时的江苏省政府出兵打土匪,救助灾民。他先后筹集了17000银元,帮助幸存者重建家园,但村民被杀太多,元气耗尽,十墩从此一蹶不振。派去“剿匪”的官兵与老魏三帮暗中勾结,屡遭镇压。老魏三刚还在周围作案,一个* * *在土村大屠杀前后大大小小干了几十桩。如1930年春,老魏三带领数百土匪攻打离金锁阵四里的魏小鹏,烧杀抢掠,抢走18枪,打死当地群众数十人。国民政府淮阴署专员曾感叹:“一洼之地(指洪泽湖)扰六郡。”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从镇江迁至洪泽湖以东的淮阴市。为了扩大自己的个人影响,该省省长韩德勤对三一伙采取了“打压、安抚、拉拢”的策略,同时加大了拉拢的力度。迫于压力,魏三老于1938年7月接受诏安,被韩国任命为江苏独立旅旅长。他随王的江苏常备七旅驻扎在洪泽湖对面的老子山。老魏三也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字,叫魏志新。然而,虽然改了名字,但邪恶的土匪行为却丝毫没有收敛。相反,在日本伪政府的暗中支持下,变本加厉地危害人民,不仅在湖上设立关卡收税,还经常上岸到程子湖西岸抢劫杀人,公开反对我党领导的地方政权,甚至阻断抗日武装东西部的联系。

1940年3月,我党领导的泗阳八区抗日政权成立,辖陆机、吉杰、太平、高集、龙集、金威等六个乡办事处。不久,第八区召开各界代表大会,提出联合* * *打倒老土匪魏三。3月20日晨,老魏三、高竹久等湖匪联合进攻第八区,被第八区自卫队击溃,连续溃退30余里。5月,新四军第5支队在、张爱萍指挥下,与苏鲁豫支队、龙海南下支队密切配合,将老魏三的靠山王赶出根据地,土匪也退入洪泽湖。8月,在江北指挥部的指挥下,第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率部北渡三江,解放了淮保全境,使皖东北、淮南、淮海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通过沿湖抗日武装的连续进攻,逐渐压缩了旧魏三匪部的活动。9月16日,劳伟率1000余人在陆机附近上岸抢粮,与八路军第5黄克诚部会合,损失惨重。

1941年2月,新四军第3师第9旅回到皖东北和首克青阳镇,很快把战果扩大到周边,扫除了洪泽湖沿岸的土匪陆上据点,在陆机、田集一带又一次击溃了老魏三的土匪部,成功地进了半城。为巩固皖东北根据地,打通淮北、淮南、淮海解放区的水上联系,第9旅决定消灭洪泽湖土匪。5月2日,9旅25团在2师5旅、4师10旅配合下,从临淮老汴河口、泗阳黄码头、程子湖西岸高嘴三路向湖中土匪发起进攻。经过三天的战斗,湖里的土匪大部分被消灭,老魏三里的土匪全部被消灭,只有他一个人潜水逃脱。

侥幸逃过一网的老魏三,始终没有改变。他又投靠了韩德勤,成了团长。这次转而从事间谍活动,组织“黑杀队”,加紧在我国渗透潜伏,策划暴乱,煽动叛乱。起初,它确实有一些结果。孙德坤被吸收入党,远房侄子魏宝斋甚至加入了抗日政权建立的洪泽湖管理局,当上了副局长。然而好景不长。这些间谍活动都被我们公安部门一一侦破,孙德坤和魏宝斋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不黑了,又亮了。1943年春,老魏三跟随韩德勤、王,侵入淮北抗日根据地里仁集、城道口,意图策应安徽蒙城国民党顽固派东进,企图自东向西进攻,消灭新四军第4师主力。07年3月17日,第四师主动进攻吉杰湖东北约12英里处的山子头村。经过15个小时的激战,活捉韩德勤等1000余人,击毙王等100余人,但老魏三又从包围圈逃脱。

18年3月的一天凌晨,老魏三去了离山子头村约20里的邱庄,敲开了邱祥久家的门,那是他自己守着的。老魏三对邱说:“只要你把我送到洋河,你要多少大洋都可以,我给你留两箱枪!”邱祥久一边假装答应,一边偷偷派侄子邱连夜向图远区乡乡长徐红楼汇报。那天早上,躺在床上睡觉还没起床的老魏三被人用枪逮了个正着。老魏三本以为这一次生不如死,但过了两天,事情又发生了变化。原来,当时虽然双方总有摩擦,但毕竟是合作抗战时期,同时新四军为了体现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方针,决定释放山子头战斗中的全部被俘人员。

老魏三听到这个消息,不禁摸了摸挂在胸前的东西,心中窃喜。看来在一只“狸猫”的帮助下,真的不会要我的命!原来,老魏三信以为真,多次“化险为夷”,逃过一劫,与他随身佩戴的一张“双头玉猫牌”有关。这只“玉猫”是三在1930年春从一个姓秦的地主手里得到的。他平时很爱,白天穿在身上,睡在头下。当地民众对此传得入迷,说是有“火信”(有事发生)时,“玉猫”会抖抖身子,提醒老魏三快逃命。

但这一次,玉猫救不了老魏三了。第九旅官兵带战俘去半个城附近的大王庄指挥部时,途中路过陆机。曾多次在此烧杀抢掠的老魏三,被收粪的当地人认出。消息传开,老百姓听说老土匪头子魏三被新四军抓住了,于是聚集了100多人,恰巧遇到第9旅旅长魏国庆路过。大家拦住马头,说明理由,一致要求新四军立即处决罪大恶极的老魏三。魏国庆见众将真怒,立即上书通讯员送至护送队队长处,将已去汤怀南桥的老魏三带回鲁济。老魏三见来人只把自己带了回来,知道自己这次难逃一死,无奈地叹了口气:是天意害死了陆机!

3月24日中午,老魏三在陆集圩西南角的一个乱葬岗被处决。围观的人也不觉得冤,脱光衣服烧在玉米秆上。在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后,他的妻子和徒弟设法将这具面目全非的尸体运回了沙姬的家乡,并埋在了离他祖居约3英里远的一块地里。不久,石家墩的人们听说老魏三被新四军打死了,他的尸体被运回安葬,于是有65438000多人带着铁钉铁锹来挖坟焚尸,为他们报仇。家人只捡了一些散落的骨头,重新埋在了坟墓里。到了1958,人民公社最终将老魏三墓夷为平地,这个穷凶极恶的歹徒和他的传奇一起成为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