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杏树是哪里的?
杏树,蔷薇科,原产中国北方,适宜山川、河流、山谷、海湾生长。抗旱耐寒,易种植,结果早。所谓桃三年,杏四年,就是说四年就能结果。且盛果期长达五六十年,树龄100年以上。镇远是一片黄土地。早在西周时期,先民们就将野生杏树移植到了庄户的庭院中,并世代繁衍生息。唐代大诗人李白说“帝乡三百里,杏在碧云之中”白居易说“杏园怎敢阻君去?没过多久,春天就来了。”这些优美的诗句充分证明了杏树在唐朝就已经有了栽培。唐朝的首都到处都是杏树。宋代诗人陆游的“小楼听春雨通宵,深巷买杏花明”和范成大的“浩荡风光无岸,春来杏园如何锁?”足以说明杏树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怀、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重要话题。明代赵世春编著的《平凉郡志》记载:“杏十种,仁有苦有甜,花有双。有枯叶。”史明镇原属平凉管辖,也就是说,镇远人早在500多年前就已经研究和选择了杏树品种。镇远的杏姓是人。据说他的祖先爱种杏树,被周王室封为“杏”。杏谐音“兴”,意为杏是兴,意为兴旺。镇远人民世代种植杏树,也是人口兴旺、家族事业发达的希望。
杏子有很多种。根据杏仁的甜、苦,分为甜核杏、苦核杏、麻核杏;按成熟时间分,有麦黄杏、糜黄杏;根据皮核的粘连情况,有粘连杏和脱离杏之分。还有少量嫁接杏,个头大、新鲜、水分丰富、成熟早,是当地最好的品种。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科学的栽培试验和示范,先后从外地引进了山西大边杏、兰州大姐杏、金马、张远、青皮杏、白胤杏、华山大姐杏、临夏唐王杏等品种。近年来,先后引进了巴丹杏、曹兴、李广兴、龙王茂、金太阳、凯特、一窝蜂等20多个优良品种,确定了县北部山区。同时要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目前,全县19乡镇优质良种杏发展速度加快。在各乡镇杏基地的基础上,由“新一代”、“新千年”两家食品企业投资90多万元,在林箐乡西沟泉村、城关凤台村建设了1100亩优质杏生产基地。
杏树都是宝。杏木坚硬细腻,纹路颜色艳丽。它是用于农具和家具的一种廉价和高质量的木材。从古人感叹“杏饰为梁”“杏梁不散”来看,其实是古时候合杏为荣的意思。杏果可鲜食、晒干、贮藏,四季常食;果仁富含油脂,甜的可以削皮吃,苦的可以煮熟脱苦,配上胡萝卜和葱花,拌上红白绿香菜,味道好又香又好吃。是镇沅最独特、最受欢迎的佐酒食品,是逢年过节大家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镇沅杏仁以其色泽、口感纯正、饱满、品质优良而享誉海内外。是中国盛产杏仁的县之一,年出口300多吨,居全国第二位。杏壳以前是做燃料的,过年过节多用来做酒,现在是制作活性炭的理想原料,供不应求。毫不夸张地说,青酸杏、黄甜杏、酸甜苦辣核与核壳、酸甜苦辣壳都是有价值的。杏已成为镇远农民奔小康、互助合作的金钥匙。
镇远县杏树发展迅速是在解放后。在历年的植树造林运动中,群众就地育苗,广泛种植杏树,逐渐形成了杏山、杏沟、杏坳等许多杏树。改革开放以来,镇远县提出了“沙棘戴帽,果树缠腰,洋槐填沟,杏树围村”的口号,在农家乐门前和村庄周围大力发展杏树。现在,全县杏林面积已达26.34万亩。建成万亩杏树乡8个,百株杏树18000户,500亩以上杏树、山岗100多株。形成了以县内四大流域和中南部城镇为主,以杏树改良为主,以退耕还林地区杏树大面积种植为主的杏基地建设格局。拥有大面积野生杏树的新疆沙河县,年产量全国第二,鲜杏2万多吨,杏干3300多吨,杏核2500多吨。杏树成林,也起到了很好的涵养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出现了“十里烟村红”的景点。
1982以来,镇远县不断加强系列开发,进行深加工种植,杏果产业成为富县富民支柱产业之一。90年代中期,全县有国有、集体、私营杏产品加工企业110家,从业人员5400人,杏产品产量达16000吨。杏产品企业35家,从业人员1650人。开发的系列产品有杏花、杏花、杏酱、甘草杏、八宝杏、牡丹皮、杏脯、奶油杏肉、杏软糖、水晶杏、杏仁罐头、速溶杏精、杏仁奶、活性炭等,年产量8500吨。祖国的南北,白山黑水,东海之滨,西南边陲,都有镇远出产的杏产品出售。产品还远销东南亚、独联体、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并获得26个国际国内奖项。新一代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先后被评为“1999年中国小商品交易会推荐产品”、“第十二届中国西博会新技术新产品奖”、“2003年3月15特别推荐产品”、“2006年5438+0甘肃瓜菜博览会金奖”、“中国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博览会畅销产品”、“中国庆阳民俗香包节指定产品”。
阳春三月,清风徐来,鸟语欢唱,空谷悠扬,田园清新爽朗。细雨过后,天高云淡,地高云淡,杏树繁花似锦,蜜蜂飞舞,蝴蝶翩翩起舞,满屋乡野弥漫着芬芳温馨的杏花,让人陷入仙境。红杏之乡镇远人民正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脚踏实地的精神,进一步开发杏资源,突出创新理念,与时俱进,拓展杏产品市场,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目前还没有图片,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