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和束缚在土壤中生长

费老先生的《乡土中国》可能是最近看的最早的一本书。内容虽然单薄,但是精准。该书分析了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并将其与现代社会和西方社会进行了比较,揭示了中国社会最深刻的社会特征。即使在当下社会,我们也能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化的冲突。唯一的一点就是内容精致,一些有趣的点无法阐述,有点遗憾。

土壤复域

据中国历史文献记载,神农是第一个农民,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长期的农耕文明使中国人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尤其是“土气”的人。农村人以土为生,以土为生。基本上他们一辈子都住在土地的一边,很少搬家。农村人对土地有一种持久的偏执。生于斯,死于斯,葬于土是最好的归宿。书中说“光荣的历史是从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自然也会受到土壤的束缚”。农村人不喜欢流动,喜欢稳定。更像是父母希望孩子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舒适的生活。

仪式传统

中国这个土生土长的国家,说中国社会是礼治,不是人治,儒家说克己克己大概就是这样。与法治不同,礼求习俗,诉求教育,潜移默化地在人们心中建立行为标准。这显示了中国古代人管理世界的智慧,对赏罚过于放纵,大概是对其不满吧。他们只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这些标准坚如磐石,他们自觉地在没有人的地方行动。长辈的权利来源于作为监护人的仪式,以促进道德标准。在一个缓慢变化的社会中,礼仪规则的作用是坚定而稳定的。在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观念无法适应,从而产生冲突。

以血缘关系构建社会关系。

以家建设社会的职能单位、家庭、宗族观念深刻。你无法选择自己的血缘关系,也无法从礼法的统治中选择一套道德标准。你只能接受。这就是开悟的过程。在家庭观念浓厚的社会氛围中,孝道被提到了非常高的位置。“以孝治天下”,多变激越的爱情感情被搁置,父母指定婚约有利于社会稳定。缺少人员流动,和熟人建立社会关系,人情关系只能突出。

差序自我中心模式

推己及人,人际关系由内而外,远则疏,近则近。由于圈子边界模糊,公私观念模糊,进入现代陌生人社会,公德缺失。中国人缺乏博爱的观念,差别化的格局说明中国不会产生像西方基督教那样的平等博爱的宗教。

乡土中国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文字的起源、传统的男女观念、社会结构等。传统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涉及方方面面,文化、道德、语言、制度,像完美的工艺品一样和谐一体,是中国古代人追求的一种状态,具有长期稳定性。现代化对传统的冲击就在当下。更不一样的环境,更频繁变化的节奏,规则一点点被打破。不是乡绅知根知底,而是陌生人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很少为自己考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谋生,如何安顿下来,成了另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