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简介
修建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发生在都城濠江(今陕西Xi安)。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争霸,互相防御,长城建设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的建设长度相对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又将战国长城连接修复,称为万里长城。明朝是最后一个对长城进行大修的朝代,今天人们看到的大部分长城都是在这个时候修建的。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其中河北省长度2000多公里,陕西省长度1838公里。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代长城总长度为8851.8km,秦汉及早期为1,000 km以上,总长度为21,000 km以上。现存长城文物包括长城城墙、壕沟/壕沟、单体建筑、海关城堡及相关设施,共计43000余处(块/段)。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 65438+2月,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20年10月26日,165438+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地段名录。
长城的历史:
长城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建造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以来,连续修建了2000多年,分布在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全长20000多公里。自秦始皇以来,几乎所有统治中原的朝代都修建了长城。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修建了不同规模的长城。从修建长城的统治民族来看,除了汉族以外,很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建了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还多。清朝康熙年间,虽然大规模停止了长城的修建,但后来还是在一些地方修建了。可以说,从春秋战国到清朝,两千多年来,长城的修建一直没有停止过。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建了长城。如果把各个时代修建的长城加起来,就是10多万里,秦、汉、晋、明修建的长城长度都是1多万里。
1,先秦。
修建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周朝建造了一系列城堡“烈城”进行防御。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争夺霸权,相互防御,根据各自的防御需要,在边境修筑长城。最早的建筑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方城”,随后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诸侯国都修建了“互防长城”进行自卫。其中秦、赵、燕与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相邻。他们在修筑长城防止诸侯相争的同时,也在北方修筑长城抵御胡。之后历代君主几乎都加固修建过。此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不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公里到1000-2000公里不等。为了与后来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相区别,历史学家称之为先秦长城。根据防御对象,先秦时期的长城大致可分为北长城和南长城。
2.秦朝。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为了维护和巩固大帝国空前的统一安全,秦始皇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国防建设和边防的重大战略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大规模修筑万里长城。秦始皇三十二年(215),蒙恬将军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南之地。后来修建了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山尼县),东至辽东(今辽宁省),蜿蜒一万余里。自从秦始皇修建长城以来,它就被称为万里长城。
3.汉朝。
汉初,匈奴乘汉战之机,越过秦将军蒙恬修筑的长城,与汉帝国在战国时的秦、赵、燕长城对峙。由于长城年久失修,北方守军稀少,强大的匈奴不断进入长城劫掠。然而,就是这样一座破旧的长城,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军事防御的作用。成武是著名的驻长城士兵,治军严格。只要他镇守匈奴,就不敢来犯。后来卫青、霍去病、公孙贺、龚等人进攻匈奴,都是以秦、赵长城为主要攻退基地。
4.隋朝。
为了对付来自漠北突厥的骚扰和掠夺,隋文帝把修筑长城和巩固边防作为建国以来的一项重要国防政策。杨迪·杨光皇帝登基后,除了继续抵御北方突厥的骚扰外,还下大力气对付来自西北的吐谷浑入侵。正因如此,长城分两次修建,劳动量在隋朝是空前的。从黄凯元年到大业四年的28年间,隋朝统治者先后7次动员近200万劳动力,在北部和西北边境修筑长城和防御工事。在前代北魏、周齐修筑长城的基础上,东至何姿,经朔方、灵武境内,西至裕固谷以东的长城及工事。
5.唐朝。
长期以来,人们得出的结论是,唐朝没有长城,长城是唐朝修建的,但它是为了统一战争而修建的,这与传统的“拒胡长城”是不同的。唐朝建立初期,有14个割据政权,其中一个是刘武周,依附突厥,自称皇帝。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刘武周攻陷李渊出生地晋阳(今太原),攻占河东大部,欺凌关中。唐朝迅速采取强硬措施。一方面派秦王李世民抵抗刘武周,另一方面迅速修建防御设施,平城到禄口的长城就出来了。
6.宋朝。
宋代长城西起岢岚县青城山,东至荷叶坪山。现存的38公里长的宋长城全部由片石砌成。保存后高度约4.2m,顶宽约1.6m,部分地段有30cm左右的女墙,部分地段有堡寨遗迹。附近散落着大量的宋代瓷片,部分地区还发现了电池的遗迹。中国长城专家程大林在参观了克兰的长城后证实,克兰的长城是北齐、隋和宋三三个朝代修建的。这是中国首次发现宋代长城,填补了中国长城史研究的空白。
7.明朝。
明长城是明代北部地区修建的军事防御工程,又称边墙,与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不同。在明代,“内”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建在“外”长城之外。“内墙”在北齐的基础上,西起内蒙、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东经雁门关、幸平进入河北,再向东北,经涞源、房山、昌平三县,直达居庸关,再由北向东,到达怀柔四关,与“外”长城相连,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呈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许多地方与“内侧”长城平行。在某些地方,两个城市仅相隔几十英里。此外,还修建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周边就有24座“重城”。
8.清朝。
清代虽有康熙不许修边墙的命令,但形式大于意义。事实上,清代长城的规模是相当大的,其地理跨度也是空前的。其建设范围基本包括淮河以北的所有省份,尤其是黄河以北。清代长城不同于明代长城,也不同于历代长城。对内是镇压农民起义和民族起义的工具,对外不是。清代长城比较粗糙,保存较差,功能单一,所以很少提及,也无法与明代长城相提并论。
长城著名景点介绍:
1,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延庆,是居庸关前哨明代长城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海拔1015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明朝重要的军事关隘,也是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在这里爬长城,欣赏壮丽的山景。迄今为止,包括奥巴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在内的300多位名人都曾在此参观。八达岭风景区以其壮丽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闻名于世。历史上被誉为天下九大封锁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在明长城中独树一帜。八达岭长城博物馆是一座以万里长城为主题,全面反映长城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中国长城博物馆位于八达岭关外,1994开馆。?
2.慕田峪长城。
慕田峪长城位于怀柔区,是新北京十六景之一。西起居庸关长城,东至古北口。开放的2250米长城段,以长城两侧的垛为特色,尤其是正观台的三座敌楼。著名的长城景观箭扣、牛角边、倒挂飞鹰位于慕田峪长城西端,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慕田峪长城是山区,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慕田峪长城配备了国内一流的缆车,开发了中国梦石材城、石贝德滑道等项目,形成了长城文化、石材文化与体育、健身、娱乐的有机结合。英国前首相约翰·梅杰、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等多位外国领导人参观过慕田峪。1992被评为北京最佳旅游目的地。2002年,被评为4A级风景名胜区。?
3.司马台长城。
具有“险、密、奇、巧、全”五大特色的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县东北部的古北口镇,距北京120公里。东起望京楼,西至后川口,全长5.4公里,有35座瞭望塔。全段长城构思精巧,设计独特,结构新颖,造型各异,堪称万里长城之精华。著名长城专家罗教授称赞:中国的长城是世界之最,司马台的长城是中国之最。司马台长城1987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筑遗址。
4.古北口长城。
古北口长城是中国长城史上最完整的长城体系。由北齐长城和明长城组成,包括卧虎山、盘龙山、金山岭和司马台。古北口是山海关和居庸关之间的长城要塞。是辽东平原和内蒙古通往中原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辽金元明清。对古北口的争夺从未停止过,所以长城的作用尤为重要。
5.箭扣长城。
箭扣长城位于北京郊区怀柔县西北的八道河乡,距怀柔县城约30公里。群山千姿百态,险峰峭壁之上的长城更是雄伟险峻。带箭扣的长城,因长城全段蜿蜒呈W形,似弓又似箭扣而得名。箭扣长城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著名的险段之一。是近年来各种长城画册中上镜率最高的版块,一直是长城摄影的热点。
6.金山岭长城。
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密云县和滦平县交界处的燕山山脉中,距北京140公里。西起龙峪口,东至望京楼,全长10.5km..沿线有67座建筑各异的敌塔,2座烽火台,5座大小隘口。长城上有很多敌塔,一般50-100米。这堵墙以巨大的石头为基础,高5-8米。有拦马墙、垛墙、障墙,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被誉为“万里长城,金山鹤立鸡群”。
7.山海关长城。
山海关长城是万里长城入海的地方。长城,隶属山海关,全长26公里,主要包括:老龙头长城、南翼关城长城、北翼焦山长城、三岛关长城、九门口长城。老龙头长城是长城入海的末端部分,有“中国之魂”的美誉。
山海关城由关城、东罗城、西罗城、南翼城、北翼城、威远城、宁海城七座城堡组成。四周城墙长4769米,高11.6米,厚10米,城墙高大坚实,气势雄伟。城东、西、南、北四门,城东南角、东北角有角楼,城中央有雄伟的钟鼓楼。整个卫城建筑规模宏大,防御工程坚固。山海关是明朝建立“驻防制度”的产物,明朝的“屯垦制度”和改革政策对山海关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8.嘉峪关长城。
嘉峪关长城是明代长城西端的起点。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目前是保存最完整的城关,河西第一关,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城关是由内城、外城和护城河组成的完整防御体系。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城关的内城,它是由夯黄土建成的,上面覆盖着城砖。它坚固而雄伟。城市两端的城墙穿过戈壁,你能感受到沙漠孤城的苍凉。现代小草《长城》诗:“风吹大漠远千山,六月雪舞祁连;登壁台论楚汉,长城嘉鱼见雄关”给出了真实的诠释。?
9.大静门长城。
大京门长城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这是长城中唯一一个以城门命名的关口。长城四关之一。大京门长城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坐落在巍峨的东西太平山上。据长城战略关,是边关要冲。大静门门墙高12m,长13m,宽9m。西侧有明代万历年间开凿的西京门(小门)。明清古迹众多,有西太平山长城公园、来元宝、小荆门、关帝庙、二郎庙、山寺等。是“万里长城第一门”。
长城的传说和故事:
孟姜女在长城哭了。
古时候,孟老汉和姜老汉是邻居,一墙之隔。一年春天,孟老汉在自家院子里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浇水施肥的精心培育,葫芦苗长得又肥又高,爬过围墙,在姜老汉的院子里做了一个大葫芦,重达几十斤。当葫芦成熟时,老满江用刀子把它切开。突然,他看到里面躺着一个又白又胖又可爱的女娃娃。老满江喜出望外,跑去告诉每个人。村民们听说后,纷纷前来观看这一新鲜事物,而孟和姜却发生了矛盾,吵得不可开交。孟老汉很坚定地说:“这葫芦是我自己种的,胖姑娘是我的。”老满江固执地说:“这葫芦拴在我家院子里,这姑娘应该是我的。”吵了三天三夜,分不开,无果。经村民调解,说女娃娃分属两个家庭,轮流居住,互为抚养,取名“孟姜女”。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孟姜女也长大了。一天,当孟姜女在摘葫芦时,她发现一个人躲在葫芦架后面。孟姜女正要打电话给某人时,那个人捂住了她的嘴。后来,这个人告诉孟姜女,他叫范希亮,他躲在葫芦架后面,以躲避官兵抓人修长城。从那以后,范希亮住在孟姜女的房子里。俗话说,范希亮在两位长辈的同意下嫁给了孟姜女。不可预见的事情发生了。在他们结婚的那天,新郎被几个官员带走了。范希亮被派去当一名修理长城的民工。转眼间一年过去了,范希亮没有任何消息。她非常焦虑,孟姜女吃不下,睡不着,不知道该怎么办。和两位老人商量后,她决定去找丈夫,并发誓不找到丈夫绝不回家。
她给丈夫带了干粮和特别保暖的衣服就出发了。一路上,风吹雨打,日晒雨淋,饥寒交迫,跋涉千里,历经艰难跋涉,她终于找到了修长城的地方。她询问后才知道,许多人死于修长城,她的丈夫范希亮筋疲力尽,被埋在长城下,她的骨头找不到了。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孟姜女立刻泪流满面,泪如泉涌,如雷贯耳,哭得惊天动地,天昏地暗,眼看着长城一点点崩塌,她哭到哪里,就崩塌到哪里,这八百里。这一次,工程总监急着向来此视察工程进度的秦始皇汇报。秦始皇急忙去见孟姜女,想找出根本原因。见到她后,被她的美貌迷住,执意要让她做“宫中皇后”。孟姜女虽然满腔怒火,但还是压住心头的恨意,灵机一动。她必须同意秦始皇的三个条件才能成为“正式皇后”。首先,找到她丈夫范希亮的尸体;第二,要为丈夫举行国葬;第三,秦始皇要为范希亮、戴孝穿麻衣,并出殡。秦始皇听了孟姜女提到的三个条件,想了一下。为了得到美丽的孟姜女,他硬着头皮答应了。祭奠了范希亮的坟墓后,孟姜女的宿愿实现了。面对翻滚的渤海,她跳海自杀了。
2.在冰道上运送石头。
当初修建嘉峪关长城,需要数千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在黑山凿好石条后,人抬不起来,车拉不动,山高路远,无法运输。大家一边切石条,一边发愁。眼看冬天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来。工期一拖,没工资就小了,这个头就难保了。每个人都在叹息。就在这时,突然山顶传来一声闷雷,一片锦缎从白云中落下。所有的工匠很快抓住了它,看到上面隐约出现了几条线。大家看了之后恍然大悟,照着做了。冬天来了,人们就修了一条从山上到关城的路,在路上浇上水形成冰巷,然后把石条放在冰巷上滑行运输。结果,石条顺利运到嘉峪关市,不仅没有耽误工期,反而节省了不少时间。许多工匠为了感谢上帝的保护,在关城附近修建寺庙供奉神灵,成为工匠们开始职业生涯后必去参拜的地方。
3.山羊搬运砖块。
嘉峪关城,城墙高9米,城墙上会建几十个大小不一的亭子,无数叠垒的城墙。用砖量非常惊人。那时候施工条件很差,没有起重设备,全靠手工搬运。当时修关城用的砖都是40里外烧的。砖烧好后会用牛车拉到关城下,再用人工抬上去。由于城市的高度,唯一能上下的路很陡,上下都很困难。虽然派了很多人去扛墙上的砖,个个累得要死,但背上的砖还是供不应求,工程进度受到了严重影响。一天,一个牧童来到这里和羊玩耍。看到这一幕,他灵机一动。他解下皮带,在两端绑上一块砖,放在山羊身上。然后,他用手拍拍山羊的背。小山羊背着砖,一路小跑上了墙。人们看到后又惊又喜,纷纷效仿。大量的砖块很快被运到城墙上。
4.打释延明。
相传古时候,嘉峪关柔远门有一对燕子筑巢。一天清晨,两只燕子过了海关。黄昏时分,雌燕先飞回来,雄燕回来时,大门紧闭,无法入关。于是,雌燕伤心欲绝,不时发出“唧唧”的声音,嚎啕大哭而死。他死后,他的灵魂仍在。每次有人用石头砸墙,他就发出“唧唧”声,告诉人们。在古代,人们认为在嘉峪关听到燕鸣声是吉祥的。将军出征作战时,妻子敲墙祈祷。后来,士兵们出门前,都带着孩子到角落里祈祷,这就形成了一种习俗。
5.万年灰和燕京城。
人们说万里长城是秦始皇首先修建的。事实上,起初他并没有建造长城。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位燕国王子,因为疆域狭小,兵马不多,实力弱小,随时有被邻国吃掉的危险。燕国的君主为了保住自己的国家,征用民夫,在自己的国家边境上修筑了一道高墙,以防止外敌入侵。
因为当时没有石灰,他建的墙、石头、砖都是用泥抹的。为了抓紧时间,尽快修复城墙,他下令冬天不停工。天冷了,泥浆需要热水,于是民工们把大铁锅扛到工地,用三块石头撑着,加柴火烧水。久而久之,铁锅被烧了一个大洞,锅里的水都漏了出来;扑灭锅下的火。但民工们也意外地发现,当水洒在锅的石头上时,滚烫的石头遇水爆炸,炸出许多白面。民工们看着想着,很奇怪。一个人把这种白面和水混合,觉得比泥巴更湿润更粘,就把它放在石条和砖的缝隙里。第二天,民工们发现用这种白面粉抹的石条和砖缝比用泥巴抹的牢固多了。燕人受到启发,从此烧石灰擦城墙缝。
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为了防止中华民族被匈奴征服,也模仿太子之道,修建了万里长城。开工时,他下旨让原燕人做烧石灰的工作。所以当时修建长城用的石灰都是燕人烧的。长城建在哪里,就在山坡上烧灰,烧出来的灰质量非常好,被后人称为“永恒之灰”,意思是万年不变质。长城建成后,其他民工都回到了各自的地方。因为燕人烧骨灰,秦始皇掏出金银,为燕人建镇。这个城镇就是北京。所以当时北京叫燕京,燕人烧骨灰用石头的山统称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