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源头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属于太行山系北端。它横跨梧州500多里,涵盖五台县、樊氏县、代县、原平县和定襄县。中心区台怀镇距五台县城90公里,距忻州市160公里,距山西省省会太原市240公里。

五台山是地球上最早的陆地之一。它的孕育可以追溯到26亿年前的太古代。震旦纪经历了著名的“五台隆升”运动,形成了华北最壮丽的山区。第四纪时,冰川覆盖五台山,留下了珍贵的冰缘地貌。五台山组完整而丰富。特别是前寒武纪地层,具有典型的发育性,已成为全国研究和对比的重点地区。五台山大部分地层都是以该地区的山、水、村镇命名的,充分显示了其在地学中的作用。

五台山,最低海拔只有624米,最高海拔3061.1米,是华北最高峰。蟑螂层层叠叠,峰峦交错。大自然为它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景观。

奇峰灵崖无处不在,名人五十余人。其中文字摩崖,用水沾湿后,用手帕仔细擦拭,摩崖面会显现出类似篆书的字迹,水干字隐。曾经有人把表皮石层去掉了,结果下面一层还能把字擦掉。有不同层次的话,用词也不一样。据记载,“天、日、月、星三宝,地、火、水、风三宝,人三宝”对联已找到。

清泉碧池,镶嵌群山,历史上被称为20多个有灵气的地方。其中,位于悬崖上的于越石窟直径有几英尺。每年清明节前后,山洞里都有鱼被流水挤出来,甚至破身断腮,一直到五六月份。鱼多为鲤鱼、鲫鱼,非常好吃。阿清王朝人张深形容为“无鹰渡江,鲸鲤来。”风疑破墙,水自生。"

佛洞里有30多块奇石。其中,牛心石形似牛肝。相传牛王默皈依佛门,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他老婆流氓心情不好,就追到这里来了。牛王默剖腹自杀,以示心意。变成这种石头后,刮石粉可以治疗心脏病。清朝康熙皇帝游五台山,陈聪争奇斗艳。康熙皇帝写了“岁月”二字,意思是石头虽大,岁月无情,但任意凿刻,必然破坏名胜。

《清凉山记》是这样描述五台山的:“清梁山者,文殊菩萨之言。.....公据代雁,潘博数州,居四关,五百余周。左边毗邻衡越,呈千峰;鸟瞰湍急而长流的地区;紫塞于北陵,扼制万里烟;南方被中原包围,是大国的挡箭牌。这座山的情况很难描述。五峰中立,千障开。弯了又弯,锁住了千道长河。翠青回蓝,帘重。我忠厚老实,他是山,所以他是大人。其间春意盎然,万壑飞扬。这里山高林密。隐而圣,蓄而泄云龙。无非是梵文的居所。隐藏圈里全是真人的房子。虽然寒风凛冽,但芳草竞香。夏日飞雪,名花争艳。白云凝结澄江,万里。太阳将会升起,看到一片邪恶的海洋。事实也是如此。”五台山的奇景可谓千古绝唱。

五台山最奇妙的自然景观是“圆光”射下游客的影子。一般来说,雨后彩虹是弯曲的。五台山不下雨的时候会出现圆形的彩虹,有时候圆可以达到内外两圈。更奇特的是,在五彩缤纷的圆环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景,或鸟类,或奔跑的野兽,或寺庙,或佛像,甚至是观察者本身。这种集自然、地理、气象条件于一身的自然景观,气势磅礴,神秘莫测,历来被宗教界视为“镇山之宝”。

五台山有600多种植物。其中有近400种优质牧草,形成了独特的天然牧场,由此产生了流传已久的“六月骡马大会”。有200多种观赏开花植物。唐朝的时候,武则天去她家做客,了解了佛国的奇花异草。她曾经从五台山移植了许多珍贵的花草,种在御花园里。药用植物150余种,其中太子参、黄茅、黄芩品质优良,驰名中外。蘑菇不仅是珍贵的药物,也是美味的食物。历史上作为贡品授予,今天已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夏秋登五台山,百花盛开。在殷珊的古洞,可以欣赏到“千年冰”和“万年雪”,真是“凉凉的,四时飞雪,创造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瑰丽极乐,六月莲花始开,化为金干坤。”

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意为群山中突然拔起五座主峰。山内宗教活动盛行后,发现“五峰突起,顶上无树,恰似筑土之台”,根据中国历史上“台湾”的发展演变过程,更名为五台山。此外,五台山还被称为梁青山、紫阜山、元光山、白云山、雁门山、灵九山、武顶山和五龙山风景名胜区。根据史实,经典,或者传说,都是充满趣味的。

五台山的五个主峰是以五方命名的。分别称为东台、北台、西台、南台、中台。五套指,如东台望海山,西河岳峰。另外三个在历史上有所改变。北台,初定大黄尖山,后改为叶窦峰;中间平台先定为叶(阅读威胁)斗峰,后改为崔琰峰;南台最早定为崔琰峰,后改为古南台,最后定为锦绣峰。五能指的变化应该是在历史的宗教活动中。南北发展的客观反映。

今天五台山有五个主峰,东台、北台、西台、中台是一系列的山,南台是独立的峰。岩石多由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组成,坚固不易被侵蚀。形成了平缓的山顶,可以降飞机;这个山谷很深,呈u形。五梯田各有山水。东有岳火珠,北有琼脂,西有李农,南有洞光珠,中峰有自明金和光壁。一代诗人元好问惊叹:“此景只应天上有,不知我在妙峰。”

东台享有盛誉,海拔2795米。它被顶部的山脊和周三的望海寺所包围。站在平台上,可以看到云雾弥漫在山间,露出一点点山尖,其景象犹如直立在海面上。云海有时平静柔软如丝;时而上下翻滚,云浪翻滚。云海上的山峰时隐时现,像漂浮在凌厉的海浪中。在峰顶看日出,可以看到一轮红日跃出云海,海天一色,如同红绫,蔚为壮观。

南台湾叫锦绣峰,海拔2485米。如果上面盖一个碗,就会被一个福赛特围起来。《梁青山志》说:“群峰险峻,烟碧艳,草细花杂,山势密布,故名。”

西阶名曰岳峰,海拔2773米,平顶。周二,法雷寺建成。明月西沉时远望,故名如悬镜。

著名的北方台地叶窦峰,海拔3058米,是“华北第一峰”。它的顶部又平又宽,凌影神庙建于星期四。民间有句话叫“卧北台顶,伸手可触星”。《梁青山志》载:“自下而上,斗之巅斗,故名。雷雨来自半山腰。有时候下面有阵雨,上面阳光明媚...有时狂风大作,雷声隆隆,让人感到可怕。品尝强风,把人吹进小溪,如果它伤害他们的耳朵。东望大海,北望大漠。”

中间的平台被称为崔琰峰,海拔2894米,顶部平坦。星期五,有一座燕郊庙。山顶连接南北台,南可俯瞰金阳平川,北可俯瞰雁门雄关。群峰雄伟壮观,绿色的薄雾漂浮在空中,因此得名崔琰峰。

五台山是闻名中外的佛教圣地,与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古往今来,帝王崇建筑,高僧走的路数不胜数。中外佛教信众和游客蜂拥上山拜佛,参观游览。

五座山峰高耸入云,顶部平坦宽阔,四周千峰开阔,钟灵美不胜收,被佛教徒视为佛国的精神区域。《大话严经》云:“东北有一处,名曰梁青。从过去开始,所有的菩萨都停在中间。现存菩萨、文殊师利及其家人、诸菩萨、万人常于其中行言。”《宝藏达拉尼经》也说:“佛陀告诉金刚,我死后,千山岛东北发生大地震,包括五岳。文殊少年,行军而居,为众生,是汉言。”“大地震,或震旦纪,指的是中国。文殊菩萨,或称文殊菩萨,是梵文音译,大乘佛之一,有时称文殊菩萨,有时称文殊菩萨童子,均指各种改编。《华严经》中,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都受到释迦牟尼佛的威胁,文殊菩萨在左,其造像多骑狮子。根据一般佛教经典,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教场。

释迦牟尼,佛教的创始人,出生于公元前七至六世纪的古印度国家卡匹罗威(今尼泊尔)。释迦牟尼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当他成为一个人时,他被称为佛,意思是开悟的人。因为他的家族属于释迦牟尼,所以一般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牟尼的圣人。释迦牟尼是个王子。他结婚生子,然后出家修行。成为道士后,他走遍古印度宣传自己的教义,追随者和弟子也随之增多。佛经上说,佛祖说东北有五岳,释迦牟尼佛的左仆,专修“智慧”的文殊菩萨。所以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也是闻名中外的。

五台山是在什么时代开始创建寺庙的?

据多种古籍记载,五台山在东汉永平年间就有寺庙建筑。相传汉武帝刘庄夜里梦见金人坐在祥云里,从西天飘来。他知道有佛的感应,立即派大臣蔡琰、等人到西方求佛。蔡、秦等人在大月氏家得到佛经和造像,恰巧在当地传教的天竺(今印度)国高增拍到了摩顿和朱发兰的照片,便邀他们一同来华。永平十年(公元67年),梵天和尚韩使骑着白马,带着经卷和佛像来到洛阳。汉明帝一见悉达多乔达摩,就越来越信佛,于是下令在洛阳修建白马寺,并为摩腾和朱发兰拍照,在中国传播佛教。永平十一年,两位高僧来到清凉圣地五台山,看到五个梯田环绕的腹地平台。它的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没有什么区别。回到洛阳后,他们邀请汉明帝在五台山建庙。于是汉明帝下诏,在五台山修建大富灵芝寺。大福是洪欣的意思。这座寺庙叫灵九山,意思是东边的五台山腹地和西域的灵九山差不多。这样,洛阳的白马寺和五台山的大富灵鹫寺成为中国最早建立的寺庙。大福灵芝寺是仙通寺的前身。

历史上,随着佛教的传播,帝王的崇拜,高僧的行走,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名气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寺庙建筑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其间佛教有起有落,各个时期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从汉明帝拍莫腾、朱发兰照片弘扬佛教,修建大福陵寺开始,一直到南北朝时期,五台山已经修建了200多座寺庙。在吴州的五台山,同在其他地方一样,寺庙的破坏非常严重。隋朝初,寺庙重建,佛教复兴。佛教兴盛的唐代,五台山有360多座寺庙。唐武宗会昌灭法,五台山佛教随之没落,寺庙数量减少。在宋辽金元时期,虽屡建,但因战乱破坏,未能完全恢复。到了明代,佛教复兴,五台山重修修建了100多座寺庙。清代以来,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一些青寺改为黄寺,并新建黄寺,形成了两青寺各具特色,汉、藏、蒙、满四族僧人和谐相处的佛教景观。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正确执行宗教政策,高度重视文物保护,拨出大量资金维修和修缮寺庙。和尚也用庙养庙,给钱补圣像。重建圣殿,整顿圣殿。五台山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台山,高旗时期中国北方研究《华严经》的中心。唐代高僧程观将华严字发展到了顶峰。曾是七帝之师,被封为“教授和尚”、“凉国师”等,被尊为华严宗第四祖。华严宗真正的兴盛是在成观时期。在《华严经》中,文殊菩萨被描述为道场在东北的梁青山。五台山不仅位于唐都长安的东北部,也位于佛教发源地古印度的东北部。山中气候常年积硬冰,但夏季仍下雪,没有酷暑,与华严经所说相符。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五台山佛教邀请文殊菩萨东来定居,将五台山改名为梁青山,并尊称其为文殊菩萨携家带口、游行居住、在中华大地上弘法的道场。后来又详细论述了文殊菩萨,使文殊菩萨的形象不断高大丰满,最后上升为“七佛之师”、“三佛以为母”。成为各族佛教信众中最崇拜的佛神,五台山也被尊称为“黄金世界”、“清凉净土”。五台山佛教在学习和继承古印度佛教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确立了不同于古印度佛教的菩萨信仰,并从佛教理论与佛教实践的结合上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对四大名山的最终形成起到了典型的示范作用。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五台山位于长城脚下,历史上处于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界处,历来受到封建皇族的极度重视。自北魏孝文帝在此建立避暑山庄以来,杨迪、宋太宗、元英宗、清圣祖、清等皇帝。都祝福过五台山。至于历代皇帝、皇后派遣使节到铁五台山,更是数不胜数,从未间断。翻开五台山各大寺庙的历史,“简佩筠”二字总是赫然写在第一页。达官贵人纷纷效仿。文人墨客写作,抒发情怀。佛教徒经常在禅修时游览龙门,聚集翰林人,这是五台山历史的真实写照。正因为如此,五台山佛教以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北方地区的民族团结与融合问题上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长城是民族对抗的产物,五台山佛教就是民族融合的象征。

五台山一直是名僧遇精的地方。东晋高僧慧远,出生于五台山脚下的原平县。北魏的檀峦、灵边、灵秀、法聪、贾府;北齐的刘;回龙与隋代的解放:唐代的道宣、窥基、向辉、程观、法昭、鉴真;宋代的智、悟、善;金代的苏、李、惠洪、法充:元代八思巴、旦巴、真觉、性、焦红、海大云诗;到了明代,大宝、王法、苗丰、寒山、白子、甄诚、石大也、茹辛律师等纷纷落马。这些中国佛教史上的名师、大师,或生于本地,或长年居于深山,或终生修习山寺,都对五台山佛教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甚至对中国佛教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五台山在中国佛教中的突出地位吸引了许多外国佛教信徒。盛唐时期,五台山成为外国信众学习和聆听经典的高等学府。唐朝以后,外国僧人继续来五台山朝拜。五台山的佛教正以强大的生命力传播着它的影响。唐朝贞观年间,新罗国僧人慈藏来到五台山上学。回国后在朝鲜半岛开辟五台山。以中国的信念为中心,积极推广文殊信仰,使中国五台山的文殊信仰在朝鲜半岛开花结果。日本从奈良时代开始就受到五台山佛教的影响。圣武天皇效仿中国武则天,在五台山上赐下大华严寺,曾将大华严寺的牌匾挂在日本东渡寺的南门。日本著名高僧任远的《访唐求法录》对五台山的佛教有详细的描述,在日本影响很大。中国宋太平兴国时期,日本南部东大寺高僧来华朝拜五台山。回国后计划将爱岩山更名为五台山,仿照五台山最古老的大清凉寺,创建中国大清凉寺。可惜野心来了,人先死了他的弟子请求朝廷允许将栖霞寺原来的沙加多改名为梁青寺,后来成为汇聚天下信仰的名寺。中国的五台山寺庙搬到了日本,所以可以说五台山的信仰已经传到了东亚。如今,五台山的佛教吸引了众多东南亚信众,每年信众络绎不绝。

五台山的佛教宗派分为青教和黄教两大体系。清代佛教是汉传佛教的总称,先后出现了法象宗、律宗、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密宗、禅宗及其下属的林佶、林佶察宗、曹洞宗等。特别的是莫滕方济各会。历史上,显通寺的僧侣认为该寺是由莫顿方济各会创立的,所以称之为莫顿方济各会。其教义是禅宗和净土宗的结合,时代不宜过早。黄教是藏传佛教的总称。五台山传入的时间分为唐朝和元朝,清朝达到顶峰。清朝初期,朝廷将五台山的十座青庙改为黄庙,僧人也由僧人改为喇嘛。从此,五台山出现了汉族喇嘛,这在中国还是很少见的。清代五台山黄教分为菩萨峰札札克和镇海寿张甲两大体系。僧人是汉、满、蒙、藏、土等民族的信徒,成为民族团结、和睦相处的圣地。

五台山寺庙组织,孙和十方分子。儿童寺收小沙弥,按师、师、徒、徒排名。一个庙分几个家。除了寺庙的共同财产外,每个家庭还可以拥有私人财产,如房屋、金银等。老师去世后,徒弟会分享遗产。子孙庙里严格规定,本庙的部必须由本庙的和尚担任。家族拍卖私有财产必须卖给本寺其他家族。五台山的寺庙大多属于子孙庙,这是维持五台山佛教兴盛的基本组织形式。十方寺不允许剃度,所有和尚都叫同行。云游僧入寺挂挡,是寺中天然的一员。只要你遵守规则,有相当的能力,就可以担任重要的职务。五台山著名的十方寺有狮子窝、梁青桥、碧山寺、十方殿等。其中,碧山寺的影响力最大。

五台山的寺庙,在北齐时号称200多座。唐代中期可以找到64位名人。在宋嘉佑年间,可以找到72位名人。明万历三十一年(16O3),碑刻90处,分四个等级,其中大庙12处,五庙5处,各山中小庙39处,各山静庙34处。清初《清凉山志》收录寺庙104座,其中五级以内寺庙68座。台湾以外的5座寺庙称为台湾以外的寺庙,共有36座寺庙。清朝末年,五台山有十座绿庙,十座黄庙。在全山的两座黄青庙中,第一座叫五处,包括三座苗青庙,即仙通寺、塔院寺和书香寺。黄庙2座,分别是菩萨峰和罗后庙。公元1956年的一次调查发现,当时有124座寺庙,其中绿庙99座,黄庙25座。现存寺庙43座,其中台湾境内37座,境外6座。

今天,五台山已成为中国不可多得的古建筑宝库。

中国保存最早的古代木结构寺庙建筑是唐朝的遗物。五台山的南寺殿和北寺的东殿是唐代木结构建筑的祖先和典范。历经唐、宋、辽、金、元、明、清,直至民国,都在五台山留下了典型的大型木结构建筑。唐代建筑庄重古朴,宋代建筑柔美华丽,辽金建筑大胆减柱,元代建筑粗犷自然,明代建筑规矩严谨,清代建筑豪华精致,民国建筑精致繁复。五台山古木寺建筑历史沿革连续性强,建筑规模宏大,细部构造精细,风格多样,工艺典型,在中国独树一帜。可以说,五台山保存下来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典型建筑,本身就是一部卷帙浩繁的中国古代寺庙木结构建筑史。

五台山,有许多宝塔和寺庙。从使用材料看,有砖塔、石塔、玻璃塔、木塔、铁塔、铜塔、银塔、玉塔、水晶塔等;从建筑形制上看,有挡车塔、密檐塔、亭塔、亭塔、金刚宝座塔、组合塔;自然界中,有佛塔,也有佛塔。佛塔中有佛塔、灵塔和一般的朝拜塔。墓塔可分为高增墓塔和一般纪念塔。从时间上看,最早的石塔是北魏时期,其后各时期都有发现。最近的一座是近年来为五台山孤僧修建的佛塔。从规模上看,最大的一座高达56.4米,直刺苍穹,欲与天庭抗衡。最小的只有0.05米,精致玲珑。考虑到我国现存佛塔的价值,国源寺的元建阿育王塔、塔院寺的释迦牟尼舍利塔、仙同寺的组合式铜塔、华严经的字塔都是稀世珍宝,都可以引以为戒。五台山塔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取材广泛,形制完整,性质复杂,为国内同类地区所罕见。

至于五台山的佛像,有关部门只调查了37座寺庙,数量就达到了17445。整座山的佛像数量恐怕要增加一倍。在用料和制作上,大致可分为八种:泥塑(包括挂塑和延模)、金属铸造(包括铁、铜、镀金和金)、石雕(包括玉雕)。可分为全塑、浮雕、摩崖石刻)、木雕、烧瓷、纱拓、刺绣、人像(包括壁画、轴画、叶画配卷轴插图)。最早的佛像是南北朝时期的遗物,重点密宗有明显的艺术手法。佛像多为泥塑,自唐代以来连绵不断,形成了独特而完整的演变体系。最难得的是明代著名画家丁画在菩提叶上的《十八罗汉》,共12画,奇数偶数,笔法工整,色彩厚重,全在一册。五台山的佛像有不同的原材料,不同的工艺,不同的时代技法。整幅作品色彩斑斓,浓墨重彩,使五台山成为不可多得的佛教艺术宝库。

有大量的钟、鼓、碗、板、碑、碑、楼、匾、牌、对联、诗、散文等。保存在五台山寺外。其中很多都属于国家的珍贵文物。

五台山也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农历六七月,三伏天烈日炎炎,酷暑难耐,但五台山气候清凉。这里群峰葱茏,绿树葱茏,野花烂漫,清泉遍地,寺宇散落其中。不时有微风吹过,吹拂着人们的脸颊。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洒下一阵阵碎雨,到处都是阳光明媚的清新。盛夏白天,气温适中,早晚略凉。在这清凉的圣地疗养,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