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德统一东德的历史是怎样的?
自德国分裂以来,尽管德国的统一一直是东德、西德乃至世界其他地区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但由于整个国际形势特别是欧洲政治地理格局的制约,德国统一问题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美苏关系的缓和和欧洲政局的变化,德国统一问题再次成为各国舆论关注的焦点。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预言德国将在10年内实现统一。法国总统密特朗表示,德国统一将是本世纪末的大事之一,但德国统一进程的快速发展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65438年至0987年,昂纳克作为东德领导人首次访问波恩,揭开了两国关系新的一页。
1987年9月,匈牙利开放了与奥地利的边境。在随后的几个月里,50多万东德人从奥地利进入西德,西德承认这些东德人是其公民。接着,民主德国相继举行全国范围的示威游行,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了大改组。165438+10月9日,东德开放柏林墙及其与西德的边界。西方人认为明德的这些事件是德国“事实上重新统一”的标志。
165438+10月28日,德国总理科尔提出两个10点德国统一计划,在东西方引起不同反响。同一天,美国国务院立即表示支持美国柯尔百货公司的提议。发言人塔特威勒说:“科尔总理反映了德国人民对德国统一的最深切愿望...这是我们长期以来为之奋斗的目标。”
东德总理莫德罗断然拒绝了美国柯尔百货公司计划,但建议建立一个松散的联邦。东德政府认为美国柯尔百货公司计划不重视两个德国的主权和独立。如果使用“联邦”一词,人们会理解两个独立主权国家的存在。1年2月,莫德罗访苏两天后,提出了两德统一的历史性计划,根据该计划,统一后的德国保持“军事中立”。此后,两国建立了议会委员会等联合机构。第三步,将两国主权移交给既定当局。最后通过选举,召开统一的议会会议,制定统一的宪法,决定统一的政府,以德意志联邦的形式统一德国,首都设在柏林。
莫德罗的统一计划极大地推动了德国统一的进程,立即引起强烈反响。科尔发表声明“坚决拒绝德国中国文化的概念”。认为新德国采取中立政策是危险的,统一后的德国应该留在西方联盟中,既不能中立,也不能非军事化。
美国强调,统一必须在德国继续与北约结盟,并不断加强与欧盟联系的条件下实现。一个统一的德国应该还是北约的正式成员,法国也反对德国保持中立。
英国对统一的德国非常警惕。玛格丽特·撒切尔强调:“德国的统一不能影响欧洲的边界和安全。
苏联强调,一个统一的德国继续留在北约是不可接受的,戈尔巴乔夫也警告说,一个统一的德国必须尊重欧洲的边界,任何破坏军事战略均势的行动都是苏联所不能接受的。
波兰总理马佐维耶茨基强调,西德应“最终无条件承认奥德-尼斯河为波兰西部边界,并强烈要求参与德国统一的谈判进程。
鉴于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统一后的德国是否会再次对欧洲国家构成威胁自然是东西欧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这也成为德国统一过程中的一大症结,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苏联对德国统一的态度至关重要。当然,德国的统一受到各种复杂地缘政治因素的制约,但统一的列车已经启动,一个统一强大的德国将重新出现在欧洲,这似乎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
1990 7月1日,德国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第一个国家条约生效后,7月6日,德国开始谈判实现政治统一的第二个国家条约,8月23日,具有历史意义的两德“统一条约”签署,又称政治条约,或称第二个国家条约。条约规定人民道德在6500。
由于德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但苏联国内的政治形式相当严峻,为了减少统一后的德国对自身安全利益的损害,同时获得德国的经济援助,尽可能在欧洲新格局中争取更主动的地位,苏联从过去反对统一的德国转变为北约,采取了跟随的方式。1990年7月14日至7月16日吉科尔访苏期间,双方最终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双方宣布,统一后的德国将享有“完全主权”,“它有权独立决定属于哪个联盟”。该协议还包括统一后的德国的领土,以及苏联军队在三到四年内从民主德国地区撤出。美、英、法军队在此期间留守西柏林,未来德军最多时为37万人。在未来,德国将不被允许制造、拥有和支配原子、化学和生物武器。统一后解决了德意志联邦的归属问题,消除了德国统一的最大障碍。9月20日,在莫斯科举行的“2+4”外长最后一轮会议上签署了《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随后两德于65438年6月3日统一。这一天,德国各地都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尤其是被重新定为首都的柏林。至此,困扰欧洲40多年的德国问题终于得到解决,这标志着战后以德国分裂为特征的欧洲政治地理格局结束,以德国统一为起点的欧洲新政治地理格局开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