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和古农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国内研究情况
如上所述,中国传统农业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后代农书是在前代农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别是综合性的农书,从《齐姚敏书》到《农政全书》,都大量引用了前代的农业资料,并加入了当代的新成果,使传统农学滚雪球。但严格来说,在这种传承关系中,前代农学只是史料,不是研究对象,所以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古代农学或农业史研究。在古代,传统农学并没有像儒家那样成为显学。
古代农学或农学史研究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清代的考证。当时的园学者除了研究经典之外,还涉及到古代农业的研究。如程的《沟河治理笔记》和《九谷经》等,都是对古代农业或农业史的专门考证。清末民初,在朝野有识之士纷纷主张振兴农业、引进西方近代农学的时候,高润生针对“现今农校教科书只用日文译本,而不记载自己的农家”的情况,提出了全面整理和传承古代农学的计划,并计划出版《梨园古农学丛书》。他的计划没有实现,但他的方法是“以义说农,以义证农”,没有脱离传统考证的范围。解放前,农业领域的一些前辈注意到研究古代农学的重要性,从事收集和整理一些农业史料,从一些方面进行研究。最成功的人万,从1924开始在金陵大学从事祖国农业遗产的收集整理工作。他花了十几年时间,收集了3000多万字的农业古籍和其他文献的农业史料,准备编成《农民集成》。然而,在当时的困难条件下,他们的工作范围和成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古代农学或农业史研究,是从新中国成立后* * *和人民* * *的支持下开始的。1955年4月,中央农业部在北京召开“整理农业遗产座谈会”,对祖国农业遗产的整理和研究作出了规划和安排。在中央农村工作部、国务院农办和农业部的关心和组织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遗产研究室、西北农学院古代农学研究室等农业史研究机构相继成立,汇集了一些专家和农业史研究者,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的研究队伍。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对古代农业的研究以整理古代农业书籍为中心。文化大革命前,第一批重要成果已经取得。其中,石生汉的成就最为突出。他将传统的训诂研究方法与现代农业科学知识相结合,对生之书、四人月令、齐书、方便图编、农桑集、农业行政百科全书等骨干农业图书,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进行了校勘和研究。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石生汉对农业古籍和古代农学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撰写了《中国农业遗产简介》和《中国农业古籍述评》两部著作,从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高度对中国古代农业科技进行了精辟、浅显的阐述,对我们研究中国传统农学仍有指导意义。这一时期,设在南京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遗产研究室组织了相当的人力,在全国各地搜集了654.38+05.4万字的资料,整理成654.38+057卷的《中国农业史资料》,其中金陵大学目前留下的456卷,占665.438+03卷,4200万字。他们还从8000多部地方志中提取了3600万字的资料,整理汇编成120卷地方志综合资料、120卷地方志分类资料和449卷地方志产品。这部共7000万字、近1300卷的材料,是农业史研究的一部基本建设。实验室在农业古籍的校对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陈恒立的《农书补编研究》采用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该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为研究明末清初江南地区的农业科技和农业经济提供了重要资料,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中国农学史》(第一卷由科学出版社于1959年出版,第二卷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84年才正式出版),以具有代表性的农业书籍为基础,论述了各个时期的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情况,是研究中国农业史的一部创举。其他如夏校释《吕氏春秋·农本》和关《原篇》、的《中国农事志》等,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虽然古代农学研究的发展进程因“文革”的发动而中断,损失巨大,但这一时期奠定了其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20世纪70年代末,十年浩劫后满目疮痍的农史园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被解散的农业史研究机构相继恢复,并增加了新的机构。更多的人关心农业史研究,农业史研究队伍逐渐壮大。《农业考古学》、《中国农业史》、《农业史研究》等刊物和文集相继创刊,中国农业史学会于1987正式成立。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农业史的研究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农业经济史、农业生产史、农业思想史、农业科技史、部门农业史、区域农业史、少数民族农业史、农业古籍和农业古谚的研究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分支。除了农业书籍和其他文献,人们广泛使用日益丰富的考古发现和民族志材料,并将它们结合起来,以促进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所有这些事实表明,中国的农业史研究已经从整理农业古籍的阶段进入了对各个分支进行综合研究的新阶段。虽然古代农学研究常与农业史研究混淆,但实际上它只包括农业科技史和农业史中的农业书籍研究。在这两个方面,成绩也是丰硕的。农业古籍的整理还在继续,前一阶段的一些研究成果陆续来到付梓,这一阶段也有新的研究成果问世。苗启宇在前一阶段与万合作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推出自己的新书。其中,《齐姚敏书注》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善的版本,集中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元刻农桑集注》也是一部功力深厚的杰作。马宗申完成了传统农学最后一部巨著《授时通考》的校对工作。科技史上最重要的成就是《中国农业科技史》的起草。这是农业部组织的一次大型学术工作,动员了几乎所有农业史领域的学者。从1978酝酿到1989正式出版。历时12年,90多万字,内容包括农具、水土利用、生产结构、耕作制度、土壤肥料、栽培、良种繁育、植物保护等。农业出版社1995出版的尤新著《中国水稻栽培史》呈现出多学科、多研究方法、现代自然科学与历史研究相结合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农学研究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