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预测的高低点法如何选择高低点?基于业务量?还是按总成本算?还是两者都有?

高低点法是将一定时期内最高业务量(即高点)的混合成本与最低业务量(即低点)的混合成本之差除以最高和最低业务量之差,确定业务量的成本变量(即单位业务量的可变成本额),进而确定混合成本的可变成本部分和固定成本部分。

高低点法是历史成本法中最简单的分解方法。它的基本做法是初等几何中两点定直线的原理。所以只要知道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就可以解线性方程。得到想要的结果。

如上所述,混合成本是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混合,所以我们总是可以在一定的相关范围内,用y=a+bx的数学模型来近似描述。这也是高低点法的基本原理。

在这个相关范围内,由于固定成本(a)不变,所以总成本随业务量变化而变化所产生的变量都是可变成本。高点和低点的选择完全是出于尽可能覆盖相关范围的考虑。

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也是一致的。在高低点法的假设中,事先假设成本或费用或其他分析的因变量是由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构成的,否则高低点法无法进行成本行为分析。然而,在现实中,即使是固定成本也只是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固定,而可变成本和随成本激励而变化的相对固定成本才是大多数成本的真实状态。

高低点坐标的选择,一定是由一定时期的业务量水平决定的,而不是由成本水平决定的。高低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缺点是由于它只选取了两组历史数据作为计算依据,建立的成本行为模型很可能不具有代表性,容易导致较大的计算误差。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成本变化趋势稳定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