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航天技术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成就?
1965年8月,我国开始实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计划。经过五年的努力,中国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卫星的重量、跟踪手段、信号形式、星温控制都超过了其他国家首颗卫星的水平。“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两弹一星”国家重大高技术工程圆满完成。
“两弹一星”工程的伟大成就是新中国成就的重要标志。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如果中国在60年代没有原子弹、氢弹和卫星,中国就不会是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不会有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体现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两弹一星”工程的实施,使中国的国防实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广泛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中国在卫星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在卫星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1971年3月,我国首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实践一号”发射成功,卫星在轨运行时间超过8年,远超设计要求,这在当时的国外卫星中并不多见。1975 165438+10月26日,返回式遥感卫星首次发射,在太空正常运行三天后成功返回地面,使中国成为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美国和前苏联的返回式卫星在多次失败后成功回收,中国的返回式卫星在首次飞行试验中成功回收,获得了宝贵的遥感数据,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1984年4月,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成功发射,并准确定位在东经125度赤道上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主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首次发射的试验通信卫星实用化,正常运行超过设计要求三年以上,创造了世界通信卫星发展史上的新纪录。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20世纪初,中国在卫星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并陆续取得了许多新成果。1988年9月,首颗极轨实验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第三个自主研制并发射极轨气象卫星的国家。1997年5月,中容量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发射成功,固定在东经125度赤道上空。卫星的主要性能指标达到了世界同期同类卫星的先进水平。这颗卫星的研制成功和业务应用,标志着中国在通信卫星领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97年6月,首颗静止轨道实验气象卫星“风云二号”成功发射,完成全部实验任务。1999 10,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资源一号”发射成功,即中国主要研制、巴西联合研制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卫星正常工作3年10个月,超过了2年的设计寿命要求,在首次发射时提供了有效的应用。这标志着中国透射式遥感卫星技术取得突破,中国航天遥感进入新阶段。
21世纪,中国卫星发展实现了31次飞行试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2000年6月5438+10月和2月65438+2月,发射了两颗北斗一号导航试验卫星,并在轨正常运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导航卫星的国家。北斗一号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双星导航定位系统。2002年5月,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发射升空,结束了中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5438年6月+2003年2月和2004年7月,分别发射了与欧洲航天局合作研制的“探索一号”和“探索二号”卫星,成功实施了地-空双星探测计划,实现了中国空间探测技术的跨越式发展。2007年5月,我国基于东方红四号平台成功研制并发射“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完成在轨交付,实现了我国整星出口的突破。“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设计寿命15年,输出功率达到10000瓦,综合容量是“东方红三号”卫星的20多倍,卫星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同类通信卫星先进水平。这颗卫星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通信卫星技术的新的飞跃。
目前,我国已形成返回式遥感卫星、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风云气象卫星、石坚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资源地球资源卫星、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等六大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各类卫星整体水平显著提高,达到90年代国际水平。此外,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与外国联合研制或独立研制了多颗微小卫星,在微小卫星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载人航天技术的巨大飞跃
载人航天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代世界高科技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1992我国启动的载人航天工程是继“两弹一星”之后的又一重大国家高技术工程,也是我国航天事业建立以来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极大、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最高的航天工程。1999 165438+10月,“神舟一号”实验飞船成功发射并回收,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之后,三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成功发射并回收,为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2003年6月5438+10月15日至6月16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将中国首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千年飞天的中国梦,树立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5438年6月+2005年10月,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进行了“两人五天”的载人航天飞行,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试验,使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了又一重大成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历史性突破和连续成功,是中国航天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胜利。
2011 2016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它的主要任务是作为空间交会对接目标完成交会对接试验;保证航天员在轨期间的工作和生活;并初步建立可短期载人、长期独立可靠运行的空间试验平台。中国神舟八号飞船于11 1 10月1日凌晨与神舟八号首次成功对接。经过12天的组合体飞行,2011114时2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第二次成功交会对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一期的核心部分是研制神舟载人飞船。我国载人飞船研制起步较晚,始终坚持高起点、高目标,攻克了一批国际航天界公认的技术难题,采用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跨越美俄40年的历史,研制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载人飞船。神舟载人飞船的整体水平已经达到或超过了第三代,也就是世界上最新一代的载人飞船,并且有自己的特点。它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可容纳3名航天员。返回舱直径2.5米,是世界上可利用空间最大的飞船。返回舱返回后,与国外抛弃轨道舱的做法不同,轨道舱可以在轨停留数月,继续进行空间科学探索和技术实验。中国载人飞船的发展实现了高起点、高效率、跨越式发展。
深空探测技术的历史性突破
深空探测是继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活动的第三大领域。2004年,我国启动了探月工程,这是新时期启动的16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探月工程分三期实施,即一期、二期、三期,即月球探测;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天;月球采样返回。中国探月工程一期的核心部分是研制“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实现地月转移和绕月飞行,绕月飞行。”“嫦娥一号”是中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虽然发展起步比国外晚,但坚持高起点,瞄准国际深空探测技术前沿。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在充分继承成熟技术的基础上,攻克了月球探测轨道设计、制导导航与控制、远距离测控与通信、卫星热控与有效载荷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嫦娥一号卫星技术水平达到当今世界同类月球探测器先进水平。中国首次探月工程的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国深空探测技术的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