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扎村的历史
开扎也是晋中平原重镇、古镇吕梁山的咽喉。这个村庄的古老程度无法考究,但根据对1936年北山修堡出土的陶瓷、石器和洞穴的研究,早在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在这里。早在西汉时期,村名就叫平阳。明日五年(1625)《文水县志》记载:“筑门城,准备北虏为温榆口”。因为它是一座城市,所以也被称为“门城”。宋金时期,两家公司的合并被称为“开门红”。该镇位于温榆河谷的入海口,是吕梁山地区的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西晋永安元年(304年),匈奴左、刘渊在离石左国城(今方山县南村)与金交战,在大岭(古称文水县)与西晋军队决战。结果刘渊大获全胜,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族割据政权——汉国。两军交战的地方是开扎地区。宋靖康元年(1126)七月,宋金交战,两军在这场战争中调动了数十万士兵。明朝末年,为了防止陕西农民起义军入侵晋阳,政府出兵开闸八年。清朝顺治五年(1648)至康熙十年(1671)政府军在此驻扎。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开扎长达7年半。解放战争中,解放军与金军作战,双方都为打开城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开启了“三街六巷九门”的原始传说。据考察,旧村有三条主要街道:南街、中街、北街。公元31年(公元1767年),大雨滂沱,突如其来的温榆河水暴涨,冲出狭窄的河床,猛冲而下。村里中南街和中街南半幅的房子在洪水中晃动,几乎全部倒塌。剩下的中街北半段,也就是现在开放的下街。北大街现在是开阳东街和开阳西街。
开扎依山傍水,地处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从三国到解放战争,开扎人也过着动荡艰难的生活。尤其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开城门的人在拉锯战中挣扎。在残酷的岁月里,打开大门的热血男儿参加了抗击日寇、维护和平的正义战争,为家乡、为祖国、为人民、为幸福和平而战,与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决一死战。
自古以来,开扎商业发达,市场繁荣,有“小北京”之称。一直是吕梁的重镇。民国时期,开扎的主街——今天的开阳东西街,店铺林立。兴隆村也有少量店铺。建国前,开扎有40多家大商店。其中有钱庄、丝绸店、食杂店、药店、木器店、酒铺,还有少量的粮店、木器店、粉醋店、旅馆、理发店、熟食店、点心月饼店、面粉厂、典当行、棉布店等。
建国后,开扎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工农副业齐头并进,县城经济发展比较好。
目前,开扎村为开扎镇人民政府驻地。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函汉(2006 54 38+02)10号《关于文水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仓尔会乡并入开扎镇,设立新的开扎镇。以苍耳会乡、开扎镇原行政区域为新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仍驻开扎村。
《图片经典》:吴伟建造了凯扎堡,位于文水县以北20英里。当时叫温榆口,今天也叫开城门。凯东和西玉宝,周四,10英尺高,6。按温榆口两峰来看,互不相同,是非常危险的一周。今天我们沉浸在温榆河,我们将拯救它的一半。
清·康吉田《金城寻访》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