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言诗和五言诗的区别,汉赋和楚辞的区别。
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体裁。其中“字”指的是词。比如形式上,四言诗是以四个字为一句的古诗。
四言诗是古代最早的诗体。四言诗是《诗经》中的基本体裁,如国风、潇雅、大雅。在先秦两汉的其他古籍中,如《史记》中的麦修阁、《宋·程子注》、《左传》中的《子产咏》等。,四字体也占优势。可见,从西周到春秋时期,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下层,无论是娱乐还是祭祀场合,最流行的诗体都是四言诗。
春秋以后,四言诗逐渐衰落,但仍有不少诗人写四言诗。比如三国时期的曹操父子,魏末的嵇康,西晋的陆机和陆云,东晋的陶渊明。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作品,如曹操的《走出厦门,虽龟长命》:“老马蹲伏,志在千里。烈士之年,勇往直前。”从那以后,人们一直在吟诵它。
五言诗的起源很早,《诗经》中就有一些五言诗。但它的正式崛起还是在汉代。汉初《戚夫人歌》后四句为五言,西汉中后期乐府民歌,如童谣“邪路败良田,谤好人。”桂淑华不真实,黄雀巢在上面。以前被人羡慕,现在被人可怜。“也是一部完整的五言作品。五言诗和四言诗相比,只增加了一个字,却增加了一个整体的节奏。因此,句子中的容量要大得多,表现功能也强得多,为诗的变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东汉时期,无论是民歌还是文人的创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长城洞饮马》、《上山采风》、《十五参军》等乐府民歌都是可圈可点的作品。班固是最早写五言诗的作家。他的咏史诗,五言十六句,初显文人学民间新诗的现象。后来又产生了张衡的《并歌》、秦嘉的《赠女诗》、李炎的《见智诗》。到了汉末,随着《古诗十九首》的出现,五言诗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建安以来,五言诗压倒四言诗,进入全盛时期。
七言诗的起源也很早。《诗经》里也有一些七言绝句,比如“初二斩冰冲,初三收灵隐”。到了战国晚期,有了七言劳动歌。荀子的《香香词》采用了民歌的风格和腔调。西汉后期的一些谚语、乐府曲,如“画地不成题,雕木不合时宜”,都是以七言为基础的。东汉张衡写了四首愁诗,是最早的文人七言律诗。之后,曹丕写了《葛炎行》,一般认为这是第一首成熟的七言律诗。魏晋时期,相对于五言诗,七言诗受到了冷落。直到初唐,七言诗才逐渐兴盛起来,出现了许多佳作,如陆的《古意长安》、张的《春江花月夜》。
七言诗的字数比五四个字多,一句话能表达更复杂完整的意思,语气也更舒缓悠长。唐以后,五言诗、七言诗成为主要诗体,四言诗趋于消亡。
汉赋中楚辞的联系与区别:
一.差异
(一)背景不同
政治背景:楚辞出现在战国末期,当时社会动荡,军阀割据战争,社会不稳定,国家尚未统一。当时,楚国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正由盛转衰。此时西北边境的土地已经失守。后来情况越来越糟,楚国的都城郢也沦陷了。战国后期,楚国的西界一再东移,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向长江下游转移。与此同时,楚文化的重心被迫东移。韩大夫出现在西汉武帝初年至东汉中期。这一时期全国统一,汉帝国形成四强州的国家局面,经济也是最繁荣的时代。这一时期城市不断涌现,汉武帝北击匈奴,南派兵积极维护国家政权,制止边疆纷争。
文化背景:楚辞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楚国历史悠久,同时楚国巫术盛行,所以充满了原始的宗教气息。同时,楚辞是南北文化的交汇。汉大赋是在骚体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时,经学的兴起,扩大了士人的知识面。此时五言七言诗尚未成型,楚骚在汉代已有很大发展。这种风格可以抒情,可以叙事,曲折多变。同时,由于汉帝国国力强大,尤其是匈奴遭受重创后,气势磅礴,精神力量上升,需要大司马这样的风格。
(2)不同的体裁
楚辞是战国末期楚地出现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而汉大赋则采用主客问答式作为叙事形式,更注重对周围事物的描写,因此更接近叙事散文。汉大赋规模庞大,内容丰富,专事叙事。所以楚辞是诗,汉赋既是韵又是文。可以说,诗是散文,散文是诗意的,是有韵的散文。显然,两者是不同的风格。
(三)主题的不同形式
文学作品是日常生活的反映,楚辞是一种新的诗体,以抒情为主,往往表达个人感情,但不够具体。而汉大赋以描写和叙事为主,开始关注祖国的大好河山,体现了祖国的大团结。如:杨雄的《长阳赋》,班固的《杜亮赋》。其次是描写高超的建筑和高超的艺术,如张衡的《二都赋》中有许多对杂技的写实描写,此外还有司马相如的《猎帝赋》和班固的《二都赋》。
(四)押韵法
总的来说,楚辞通篇押韵。如:《离骚》《木兰Xi在晨,而夜在洲》日月忽不淹,春秋有先后。然而草木散乱,又怕美人迟来。“《九歌》:“浴兰汤如方木,汉服如英;灵莲袅袅而留,烂而明;我要向寿宫进贡,我要和日月广漆同在;龙驾驶,皇帝衣服,聊天,游泳,张州。“汉赋是用韵与散文相结合,不讲究用韵。
(五)句型的差异
楚辞多使用楚声,大量出现楚方言。而作为虚词的“Xi”和“一些”已经成为一个明显的符号。句子长短不一,参差不齐,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感受。而《汉大赋》很少使用虚词和语气词。“献出家庭之心,包括宇宙。”讲究修辞,采用问答式,盲目夸张,堆砌修辞,使用晦涩难懂的词语和短语,多用排比句,缺乏主观感受的表达。刘勰《文心雕龙释赋》也说:“赋,铺也;买散文,写写东西。”《诗经》:“傅,直赴。”简单明了地解释一下,赋是以布局和写东西为中心,句式工整。
(6)写作目的不同。
楚辞写作是宣泄自己的情感,如离骚没有任何外在的功利因素。另一方面,韩大夫作家不同。他们想飞上天,得到官职。司马相如、刘向等人为迎合当时的皇帝而作赋。班固在《两京赋序》中说:“至于武宣之世,乃崇官审文,内设金马石渠部,外促乐府协法,以兴废与未来,润泽大业。.....故言侍从之臣,如、余秋寿、王、、、王豹、刘向等属,早晚议其所思,日月献之。.....或抒发情怀讽刺神谕,或宣德忠孝,雍容华贵,重在传承者,抑雅颂亚。所以孝的世界被记录下来了,关于它的文章有一千多篇。”
(7)阅读语音的差异
一般来说,楚辞与楚辞、楚声有直接关系。“读起来很悲伤,很沮丧。”就算不会唱,也能在楚音里读出来。它的一些章节甚至由音乐和巫术歌曲组成。根据传说,朱买臣被皇帝提拔是因为他能用楚国的声音大声朗读。当然,这种技艺到了宋代就失传了。韩大夫不能唱,只能背。
(八)作者身份不同
高美说:“是布施之事,见之如崇尚。”杨雄也说:“挺像高人一等的。”说明他们的政治地位比较低,为了提高地位而欢迎当权者。楚辞的作者不一样,地位比较高。比如屈原是三闾的医生;比如宋玉,曾经身居高位。
(9)不同程度的批评
汉赋最大的特点是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反对帝王的骄奢淫逸。比如《皇帝游猎赋》的主题就是劝俭戒奢。《司马相如传》:“虽然许多虚词被过度使用,但应归功于节俭。这和诗里的讽刺有什么区别?”(司马迁对《商》的评论)文章虽然用夸张华丽的文字大面积地渲染了当权者的享乐和宫廷的荣华富贵,但却起到了除了讽刺一个人,放弃或弱化劝告以外的劝众人的作用。而《楚辞》作者在被排挤后,理想抱负无法实现时,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愤慨。使用的语言不再温和,而是严厉而尖锐的讽刺、申斥和规劝。
(10)楚辞通过文字表达不满。
陆机《文赋》:“施事而明。”这说明赋比楚辞更注重描写外物,既“言志”,又“物”。
(XI)楚辞创作
比如《离骚》是一首发自内心的抒情诗,不以追求艺术和娱乐为目的,而汉大赋则不同。汉大赋的艺术追求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很多辞赋作家使用生僻字,滥用典故,堆砌修辞。
汉赋的这一奇葩,根源于楚辞。《汉书·贾谊传》说,“屈原...写了《离骚赋》。”由此可见,汉代人认为屈原在做赋,刘勰也说“奉诗人之命,扩大楚辞范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楚辞与汉赋的关系。当然,由于两者关系密切,汉赋的最高成就《汉赋》无疑与楚辞有相通之处。
第二,相似性
(一)虚构的想象和浪漫主义
由于楚辞属于南方文化,受巫术影响,具有强烈的虚构和浪漫主义倾向。《离骚》中有很多虚构的人物,比如“凤凰展翅举旗高飞”突然,我走在这流沙里,跟着赤水。我叫小龙去做梁金锡,我叫西帝去参与。“韩大夫继承了楚辞的这一特点,并将其发扬光大。如成人赋、子虚赋、上林赋。同时,楚辞的小说大多是内心世界,是天上的神仙、仙女。韩大夫是现实生活中的名山,相比之下更丰富。
(二)写作手法跌宕起伏,铺张浪费
楚辞代表作《离骚》气势磅礴,举几十件事来说明一件更小的事。如:“何琼的倾慕被打压,大众却置之不理。但是,如果这个党员不原谅我,他可能会吃醋,会折。五彩缤纷,变化多端,怎么才能走的长久?变而不香,变成了毛。”"许多女人嫉妒余的蛾眉,她们说余善于卖淫。"这一特点在汉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如《上林赋》以夸张华丽的笔调描写皇帝的花园,《田字猎赋》以开阔宏大的气势写出皇帝打猎的场面,场面壮观。
(3)作者都是失意的人。
所有的作品都在指责掌权者利用忠奸之人,不顾德愚,压制人才,社会黑暗。他们想为国家做贡献,徒劳无功,气不足。如楚辞中的屈原,汉赋中的司马相如和高美。杨雄信誓旦旦:“壮士不为志”,司马相如想改变自己的才子世家地位,但皇帝基本上没有给他以重任。如:杨雄《消贫赋》:“人皆绣之,棕不尽;大家都是饭梁,我是单果……”贾谊的《鹏鸟赋》等。,都说明这些作者情绪低落,理想无法实现,只能在作品中自我安慰。所以司马迁说“活在寂静中,留在泥土中不退。”。(《向任报告》)
(四)语言表达
楚辞的语言是由大量的楚辞构成的,华丽而优美。九思、离骚、九歌能给人一种舒适、细腻、博大的感觉。汉大赋的一大特色就在于华丽的辞藻和奇特的语言。杨雄说:“诗人的礼物是美丽的,辞呈也是美丽的。”这些都说明汉大赋的风格是瑰丽、庞大、华丽的,显然深受楚辞的影响。
(5)形式上
汉赋的基本结构形式是向楚辞学习。比如贾谊的作品,还有汉初的骚体赋,都说明赋是楚辞渐起的乐章。在汉代辞赋作品中仍能找到楚辞的影子,如“Xi”在赋中时有出现。一些汉族作家的作品中仍有楚辞的痕迹。刘熙载说:“伏叙有两法:列,一左一右,横义;叙述者,一前一后,正气凛然。”
总之,韩大夫深受楚辞的影响,她在吸收楚辞养分的同时,又有了自己新的内容。她是一部音声混杂的文学,是一部流传甚广的文学。虽然韩大夫有一些缺陷,比如内容空洞,文字华丽。但在那个阶段,汉大赋的出现是一种文学艺术,为后来的抒情小赋、法律赋做了准备。当然,我们不能把她抬到一个很高的层次,要客观地去审视和欣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