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龙潭传奇
龙潭山,屹立在松花江东岸,挺拔,景色幽静,树木葱郁,覆盖了整座山。龙潭峰海拔388.3米。爬到山顶可以俯瞰整个城市。清代,因山东北侧一条小河盛产小鱼,龙潭山又被称为西哈(满语,意为“小鱼”)山。龙潭山上,有龙潭山公园,有高句丽古城。龙潭山城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吉林省风景名胜区。龙潭山因龙潭山城和城内龙潭的传说而得名。
龙潭位于龙潭山西北角的最低点,又称“水牢”。据考证,是高句丽时代(另一个是辽金时代)守卫山城的士兵利用山泉修建的备用储水箱。水池东西长52.8米,南北宽25.75米,深9.08米。水深是蓝色的,墙壁是由整齐的长方形花岗石砌成的。无论天气干旱还是洪水,水位变化不大,历经无数寒暑,从未干涸。龙潭前有一座谭芳,曾有一块“娄泽QIA”的牌匾,是清德皇帝景宗1891(清光绪十七年)的御书。池水缥缈,四周绿树幽静,有“龙潭印月”之誉,为吉林八景之一。
关于龙潭的由来,还有一个感人的童话。传说很久以前,龙潭山一带天气好,五谷丰登。人们捕鱼、打猎、耕作,过着和平与满足的生活。有一天,突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一条龙从天而降,掉进了山塘。从此,人们把这个池子叫做龙潭,这座山也叫做龙潭山。这条恶龙经常求雨,洪水淹没山脚的人们。有一年恶龙又发洪水,淹没了山脚下的庄稼和房屋,百姓四处逃散。一个名叫林晓梅的女孩也被洪水冲走了,她的父亲翁琳在后面拼命追赶,最终游到了女儿身边。就在她准备去救女儿的时候,一只受伤的燕子突然落在了翁琳面前。翁琳先救了燕子,然后看着女儿却不见了。翁琳和他的妻子失去了他们唯一的女儿,他们非常痛苦。这时,获救的小燕子突然开口了。她安慰这对老夫妇,并承认翁琳夫妇是他们的父母。因为燕子住在龙潭,所以大家都亲切地叫她龙潭燕子。为了赶走恶龙,报答这对夫妇的救命之恩,龙潭岩决定飞往南海仙山拜师学艺。三年后,龙潭燕子成功归来,带领燕子打败了恶龙。从此,龙潭山脚下的人们又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据说投降的恶龙被铁链锁在池底。早些年,水池的树干上拴着一条铁链,另一端深深地挂在池底。有个爱管闲事的人拉了拉链子,顿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池水翻腾。相传池东南有一棵白桦树,高9尺,胸径2尺,枝干笔直,枝叶繁茂。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乾隆皇帝亲临此处,将此桦树命名为“圣树”,每年春秋与龙潭一同祭祀。解放后,有关部门曾对龙潭进行过疏浚清理,池底出土过铁链、金代陶器等物品。
龙潭区旧称土城子。西哈站(也叫乌拉站)清初设在这里,是东、西、北三个方向的交汇点,也是相邻车站的主要车站。光绪年间是吉林政府管辖下的雍支社。1930(民国十九年),隶属永吉县第十区。1936新增吉林市江北区、龙潭区。1950年8月更名为江北区。1951更名为第六区。1953更名为第四区。1956更名为龙潭区。吉化公司下属的企业大多集中在这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