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棒的历史演变
红枣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早在乾隆初年,山西人在菏泽地区就“受贿远贾”。山西有些商人会唱晋剧,方便闲暇时教当地人唱。清光绪初年(约1875),山西遭遇灾荒,一个专业的戏曲班“十万班”来到鲁西南,在菏泽、运城等地演出了一年多。所以在一些地方,聘请山西专业美术家授课很方便。第一个被聘为老师的山西艺术家是潘(枣艺术家尊称他为“潘师傅”)。他教的这种梆子调来自山西的上党梆子,或者上党宫调、泽州调。先后在郓城刘口、范庄、郭屯、于淼、张集等地正式收徒。两年后,第一个专业剧团“一生班”正式组建。之后运城、鄄城、巨野等一些地方的人自动聘请老师学习艺术,组织上课。从1915到1938,全区先后开办了吕公堂培训班、唐店培训班、范庄培训班、于淼培训班、鄄城培训班。这些班培养了艺术家,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女演员,如范武扎(丹)、吴(丹)、王(坏脸)、梁胜淇(坏脸)、梁宝兴(坏脸)、桂莲香(丹)、刘云辰(红脸)、赵凤来(红脸)、余恒久(红脸)。前代艺人在演唱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吸收地方戏的精华,融合了一些民间小调风格,从而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枣梆。
1946年底,部分枣子舞者加入革命队伍,由冀鲁豫行署第二州委直接领导,在根据地演出。当敌机轰炸时,演员们献出了他们的生命去营救警察包厢。周胜利同志(艺名“大男孩”)光荣牺牲,另有两人受伤。后来几经改组,于1950改组为菏泽人民戏剧社第二组。有些剧,经过创新,获得了很多奖项。
1961年,菏泽特区合并了知止、郓城、梁山三个枣庄剧团,组成了菏泽地方话剧院枣庄剧团,人才济济,阵容齐整,走到哪里都很受欢迎。
1963期间,山东菏泽早梆子剧团赴山西上党演出,给上党梆子剧团的演员们讲根,互相观摩演出,交流经验。
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仅存的灶梆子剧团被迫唱京剧,成为不伦不类的所谓“灶井”,该剧种濒临灭绝。经年累月,枣剧团重新焕发生机,枯木逢春,重现百姓本色。许多业余剧团经常在家里登台演出。
菏泽市唯一的专业枣剧团——菏泽地方戏曲剧院枣剧团,演员阵容齐全,阵容强大,在1992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天下第一剧团”展览中,荣获剧目、演员等五项大奖,受到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