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攻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说到三国故事,也许诸葛亮是唯一一个所有人都知道的人,包括女人,小孩,有教养的人,没教养的人。和姜子牙一样,诸葛亮早已被神化。但是被神话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政治原因吗?如果是,那么与诸葛亮同时代人后期成为对手的司马懿为什么没有被后人神化?就政治资源而言,司马懿的后代都是皇帝,晋代已经很久了,但是司马懿并没有被神化。原因不是他的后人不想神化他,而是司马懿自己没什么好神化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诸葛亮本人一定有足够的因素让后人神化他。如果这个因素确实存在的话,是不是因为诸葛亮是正史所说的千古名人?也就是说,诸葛亮被暴露在政治光芒之下,后人对他的纪念和神化,完全是因为他的政绩。而这也恰恰是后来的皇帝、将军(现在叫政治家)称赞诸葛亮的原因,就连象牙塔里的学者也这么认为。

但问题是,在过去的1700年里,政治成就堪比甚至高于诸葛亮的人太多了。为什么诸葛亮在中国民间被神化?(当然,刘伯温在元明时期被后人神化了。)这可能与中国特殊的社会结构有关。知识分子在劳动群众中已经享有特殊的地位,何况诸葛亮(当然中国有五千多年),他是知识分子中的光辉人物。众所周知,宇宙和世界已经过了古往今来。对于这样的人物,如果人民不把他神化,那是不合理的。用民间的通俗话说,诸葛亮因为会掐会算而被神化。至于总理、政绩等东西,劳动群众不知情,不屑一顾。

我的观点必然会遭到唾弃,因为翻阅《三国志》、《资治通鉴》、《诸葛亮集》等正史,没有一个字说诸葛亮学过艺术、数学方面的书籍,甚至诸葛亮是否像孔子那样读过《易经》,至于边巍三绝,更是不得而知。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梁庚耕,好为‘傅亮尹’。八尺长,我比不上管仲和乐毅,所以我做不到。而博陵崔和颍川则豪爽爽朗友善,称得上忠厚。”“徐叔见了先主,先管了,说先主说‘诸葛孔明也是卧龙’”“明长于智谋,连盈亏皆弩,马皆不期;演绎兵法,做八阵图,好咸。亮字教人印象深刻。”“诸葛亮也是宰相,抚民、显礼、任人、专权、至诚、公正;忠于时代的人,会得到敌人的回报;违法而疏忽者,虽亲必惩;认罪失情者,虽重必释;巧言令色者,必遭屠戮;善无酬,恶无纤无堕落;平凡之事言简意赅,物理为基础,名利责任实实在在,虚伪轻蔑;最后,在国家的版图内,我怀着恐惧热爱它;刑政虽严,无怨者必以其意劝之。可谓知人善任,是萧的一匹马。但经过多年的动员,还是失败了,封面应变会略,不是它的强项!"

读读陈寿的《诸葛亮传》,就不跟这篇文章的序言了。既然说诸葛亮是“卧龙”,而你看上面的引语,善于思考、演绎兵法、善书善奏、善知治国,是否就可以被冠以“卧龙”的称号?!如果陈寿的文章没有问题,那么诸葛亮就是虚名了。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已经“炒作”了“卧龙”的称号,他不过是在自吹自擂,诸葛亮也不过如此。

古人是否和现代人一样充满“花花肠子”?

出于对古人的尊重,我精读了陈寿的《诸葛亮传》,逐字逐句,终于有所收获。陈寿终究是陈寿,诸葛亮也的确是“卧龙”!陈寿评价诸葛亮说“平常之事言简意赅,物理为本”,真是提纲挈领。既然诸葛亮一生都能够做到“言简意赅,形而下”,那么由此可以推断,《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的很多事迹,一定是以他生活中的事实为依据的。无论古今,如果一个人能做到“物理学的本质是简明的”,除了像孔子一样读《易》和《边巍三绝》之外,别无他法。《礼记释》曰:“清净精微而不窃,深于易经。”邵雍也说:“言无不尽,言无不尽。”如果诸葛亮没有学过物理和数学,那么他就不可能搞清楚事物的起源,自然也就不可能做到精妙绝伦。知道了这一点,就找到了诸葛亮被后人神化的根源。

历代很多先贤质疑诸葛亮为何以蜀国之弱多次入侵强国魏国,然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位匿名人士用诸葛亮的名字写的《出师表后》(此文不在诸葛亮文集,语气与《出师表前》完全不同,绝非诸葛亮之作)。匿名者给出了诸葛亮频繁用兵的六个理由,这六个理由真的很贴切。

今天易中天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易先生认为诸葛亮用兵是出于当时蜀国政局的需要。为了维持他的荆州集团的统治地位,诸葛亮必须采取攻守兼备的军事策略。(易先生的观点源于清代儒生王夫之,这个王夫之又来了!见我的随笔《邵雍与易展关系初探》)。本文不同意这种观点。原因有二:1。如果真如易先生所言,为什么所谓的荆州集团、益州集团、东州集团在诸葛亮死后都不争权?2.如果真如易先生所言,为何诸葛亮离开祁山时对魏国略有打击,以至于魏国朝野震动,导致魏国主公起用司马懿?那不是自找麻烦吗?

诸葛亮死后,他的后继者频频用兵讨伐魏。请问,诸葛亮及其后继者继续攻魏的原因是什么?其实易中天先生和无名氏给出的答案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建兴六年(228年武神年)春,诸葛亮在顾颉设疑兵,亲自率军攻打岐山。张?马谡毁于街亭,诸葛亮只好返回汉中。这是第一次北伐。

第二次北伐是在同年冬天。诸葛亮出关散关,包围陈仓。进攻20多天没断。魏援军到了,他不得不返回汉中。

第三次北伐是在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攻打武都和尹平,留在军中,自己领兵回师。次年,魏军攻汉中,蜀军加强防守,并增派援军。由于持续的大雨,子午谷和顾颉等道路被封锁,魏军撤退。

第四次北伐是在建兴九年(2365438+1911)。蜀军围祁山,司马懿接应,诸葛亮准备决战。司马懿拒绝参战。这时,刘禅听信谣言,命令诸葛亮撤退。再加上蜀军粮草告急,诸葛亮不得不调兵遣将。

第五次是建兴十二年(234嘉荫),诸葛亮率军在五丈原,与司马懿僵持不下。诸葛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努力安定局面。因为长期过度劳累,在五丈原力竭而死。诸葛亮死后,蜀军全军返回汉中,历时六年的北伐战争结束。

蜀汉十二年秋,魏嘉平元年(249岁),魏将军姜维率领不足万人的军队攻打永州(今陕西关中、甘肃东部)。据史书记载,魏自己修行西俗,同时又丧失了才能和武功,极力引诱羌胡以为自己有翅膀,说可以脱离陇西。每次想建军队,成本是多少?不守规矩,就没法和一万兵比。

这种近乎军国主义的向石头扔鸡蛋的做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天文学中寻找答案。诸葛亮精通天文。他早就推算出公元249年左右,五星会在荆、沈之间汇合,荆、沈的分界线就是西南地区,也就是蜀国的所在地。也就是说,在诸葛亮看来,蜀国所在的地方是一个得天独厚的福地。大约在249年前,蜀国一定会打败魏国,统一中原,恢复汉朝。更何况近60年来,世界各地都有纷争和战争。从汉献帝即位的189,到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的228,40年,到249,刚好60年。俗话说“一定要长久在一起”,命运表明诸葛亮不可能顺从天意!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诸葛亮英年早逝,使他效仿太公王建功立业的宏愿未能实现。

姜维是诸葛亮的得意弟子。诸葛亮临死前把自己一生学到的东西都教给了姜维。当然,他的二十年统一中原的宏伟蓝图也必须向姜维说明。从姜维敢以一万兵马挑战大卫来看,他自以为是替天行道,一万兵马绰绰有余。

魏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岭事件。魏正始十年(249),四月初八(丑日)改为嘉平元年。从此,曹魏政权实际上属于司马氏集团,曹魏变成了司马氏。听着,先生们,如果诸葛亮活到249岁,他的宏伟计划可能真的会实现。

原来,诸葛亮是在模仿《周文王剑商》的故事。诸葛亮认为上天赋予了他使命,要他协助刘禅完成统一天下的任务。既然天降祥瑞,诸葛亮就必须遵循这个规律,而且根据当时的形势,诸葛亮想北伐魏,所以不惜连年征战,希望用一个弱小的蜀国统一天下。

诸葛亮的愿望被司马燕实现了,直到30年后(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公元265年东晋建立),三国重归晋国。毕竟历史的步伐是有节奏的,人力资源可以让它快或慢。

第六十三回,诸葛亮痛哭。庞张彤一意孤行地释放了闫妍。诸葛亮曾在信中说:“明夜太好,今年岁已过,星在西;看干象,太白分罗城,主必凶多吉少。”

第四十九回:诸葛在七星坛祭风,三江口周瑜放火。孔明曰:“梁虽无天资,却遇生人,教道术天书,可呼风唤雨。”一直在下雨,但是完全可以用道术魔法的手法推算出11月20日甲子到22丙寅会有东南风吹来。

第103回:司马孤困于上,诸葛贵为五丈原之星。那天晚上,孔明出钱治病,抬头天文,十分惊人。姜维曰:“吾命危矣!”魏曰:“丞相何故言?”孔明曰:“我见三颗星中,客星较他人亮,主星隐,相得益彰。它的光线暗淡,天空是这样的。我的生活知道!”由此可见,诸葛亮至少掌握了太乙数、道术、七政四术,其中光是太乙数就足以让诸葛亮明白这个世界。所以,每次诸葛亮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都是有充分理由的。

朋友们肯定会说,你的观点正确吗?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不打算多说,只指出两点。1.在古代,天象是由专职人员——太史令来解释的,所以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太史令的作用。古代皇帝最信任的人是谁?2.在古代,使用天象有最严格的制度。除了皇帝本人,历史学家绝不会在别人的传记中提及天象;不利于一个皇帝的天象,在这个皇帝的传记里是绝对不会提到的。偶尔也会提到,证明天道是一种警示。朋友们不妨查查历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