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理论作业:读完e.h .卡尔的《什么是历史》

不久前,当我刚刚开始把历史理论理解为一种哲学或方法论时,我有点激动。可敬的历史学家讲历史和史学的概念,讲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历史研究成果的社会表现形式,也讲历史学家的基本素养和使命。在这样的世界里,他们似乎总是试图爬上某种观念的制高点,俯视历史的无数森林。但是,这与伽利略借助天文望远镜观测静止的星空是不同的。历史理论家的工作靠的是自己的眼睛,他们的研究对象是不断变化的历史本身,并不完整客观。因此,他们独特的工作和他们或多或少的哲学属性,造就了一种近乎落伍的学术态度,也容易让历史理论和研究者本身陷入一种尴尬的困境,即过度的抽象和主观。显然,“抽象”把历史理论简化成了一堆空洞、枯燥、令人费解的教条,当今社会很少有人会对这样的东西感兴趣。即使有,也很少有人能真正践行这些教条,即使是作家自己;“主观性”使历史理论失去了科学的光辉,也就是说,失去了持久的生命力。比如马克思主义史学或后现代主义史学在中国当今学术界的衰落,就是因为它们承载了太多的主观预设,以至于历史研究的过程几乎成了为这些既定预设补充有利材料和证据的偏执过程。当然,这并不值得人们全盘接受。也许一个学者努力了一辈子才得出一个结论,但是这个结论在他弥留之际突然被无情地推翻了。这实在让人难以忍受,但在历史理论界却屡见不鲜。这让我相信,很多研究具体问题的历史学家对历史理论漠不关心,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然而,卡尔——我更愿意称他为“历史理论家”,而不是“历史学家”——是如此的睿智和执着,他从不轻易放弃。这位业余历史爱好者从未停止过对历史理论的不懈探索,很大程度上也从未做出过自己的“历史是什么?”陷入上文所说的“过度抽象和主观”的深渊。这部史学理论领域的经典著作系统地分为六章,分别阐述了六个不同的、最引人注目的主题:历史研究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历史研究者自身及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关系;历史的客观性和主观性及其关系;历史研究中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的总路径是进步、衰落或循环;历史研究的内容是否在不断扩展和丰富。从内容上看,这本薄薄的演讲稿集充满了朴实无华的文字、深刻独到的见解和大量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所以,这本书绝不是无聊的空谈,也不是没有激情的迂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