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简单介绍一下台湾省的主要城市?
分析:
主要城市有台北、高雄、台中、台南、基隆。
北市是台湾省的国际化城市之一,集台湾省政治、经济、教育、娱乐、文化于一体,而台北也是台湾省最大的城市,面积272平方公里,人口244万。
台北市位于台北盆地中心,以淡水河、新店溪、景美溪、台北县为界。如果从空中鸟瞰台北,棋盘式的道路系统、高耸的建筑、星形的公园绿化带、川流不息的车流,真的是人们辨识这座城市的绝佳指标。
沿着淡水河和基隆河蜿蜒而上,北部包括大屯山系和七星山系的阳明山公园,不仅是自然保育的生态课堂,也是台北的后花园,四季风情各异,魅力无穷。位于台北市中心的二二八和平公园、植物园、大安森林公园是典型的都市绿洲,周围文化艺术活动频繁,是都市人休闲的好去处。在南区的穆卡山区,除了徒步旅行,你还可以享受喝茶的休闲时光。
台北,肩负着岛内文化的领导地位,也有相当数量的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寺庙和历史遗迹。位于外双溪的故宫博物院是岛内外首屈一指的艺术宝库,一街之隔的顺义台湾省原住民博物馆展现了原住民文化。台北市立美术馆、儿童游乐中心、大龙洞安全宫、台北夫子庙、圆山周围的星天宫,描绘出强烈的人文活动轨迹。大道城和付嘉是台北移民血汗汇聚的历史街区。其中,迪化街、下海城隍庙、龙山寺、花溪街是了解老台北必不可少的地方。
寸土寸金的台北大都市,到处都是西门町、东区、天目、士林、公馆等商圈,家具街、书店街、电脑街、婚庆街、花市、玉器市场等各种专卖街和市场也是大都市细致分工的产物。在大街小巷,有咖啡馆、泡泡茶店、KTV、卡拉ok、PUB。灯光初放后,闪烁的霓虹妆点出了不夜城的景象,让台北的夜呈现出另一种风情。
高雄小港、台中、嘉义、台南、屏东、花莲、台东、马公、金门、马祖等机场都有直飞台北松山机场的航班。
这条铁路贯穿台北市。市中心的台北总站和东部的松山站是两大车站。各级列车停靠,频率密集,相当方便。
公路外主要客运是台广客运和统一客运,连接台湾西部和宜兰主要城镇。此外还有三重、台北、淡水、新店、贵德、福和等各种客运服务,紧密往来于邻近的基隆、台北两县。台北总站周边是城市的交通中心,萧中西路、公园路、观前路、重庆南路公交密集,而南区的公馆、北区的士林、东区的萧中东路四段、西区的中华路一段都是重要的公交换乘圈。在台北旅游,最好买一本公交手册,方便参考。捷运是台北最快最方便的公共交通工具。木栅线贯穿台北市东区和南区,淡水线到北区,中和、新店线穿过南区,板南线贯穿东西。配合密集的联合公交客运,非常方便。
高雄简介
高雄市位于台湾省西南部,西临台湾省海峡,南接巴士海峡。是东北亚通往南太平洋的要道,也是先天条件优越的理想商埠。
高雄人口140万,经济活跃人口90多万。它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由于海洋气候的调节,这里终年阳光明媚,气候宜人。此外,近年来,其工业发展迅速,经济繁荣,是台湾省最大的商业港口和世界第三大集装箱港口。
台中市位于台湾省岛的西部,台中盆地的中心。全市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城区和北屯、南屯、西屯三个郊区。面积163平方公里,人口75万。是台湾省第三大城市,也是台湾省中部历史文化名城。
台中市气候温和,交通便利,内部环境优美,街道整洁优雅,被誉为“宁静之都”。
台中市过去被称为“东大墩”和“茅屋洞”。它周围的土地肥沃,全年气候温和。它盛产大米、甘蔗、水果和烟草。它不仅是台湾中部产品的集散地,也是重要的工业城市。
台中市的发展晚于台南市和高雄市,但与台北属于同一时期。这里曾是高山族居住的地方,人称安里舍。郑成功成功后,闽粤沿海移民开始进入台中盆地从事垦荒。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总指挥兰廷珍从福建漳州招人定地。到清朝雍正时(1723-1735),人口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叫“大墩”的村落。由于这一带的土地被辟为良田,水资源丰富,盛产稻米,又由于地表溪流落差大,沿河建起了许多水车,碾米店相邻,稻谷脱壳加工业逐渐兴起,发展成为台湾中部省的农产品集散加工中心,这就是台中市最早的雏形。清同治六年(1867),形成顶街、中街、下街等市街,改名东大墩。清光绪十三年(1887),台湾省正式建省。当初是山川环绕,中间开平原,气势磅礴。同时,计划在那里建立一个省会。清代连横撰写的《台湾省通史》记载:“光绪十三年立省,迁台湾府于此,附郭亦称台湾省。先是巡抚岑来访,选了兰星堡东大码头脚下的土地,刘铭传也认为可以接受。十五年开工,选了八门四楼施工...十七年二月略成,一周650尺,造价21.52万。碑文一过,就上去了。”后来的总督认为这里离经济发达的台南和台北都很远,而且有很多溪流阻断了南北交通,所以把省会改成了台北。台中只是名义上做了几年省会,实际上两年多建的工程没有完工,台中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东大墩还是个小镇。日本殖民者* * *,此地位于台湾省中部,1897年在此设立台中县,后于1920年设立台中县,台中为州辖市。1945台湾省省回归中国后,台中市改为省辖市。但由于台中市没有特殊的自然资源和工业基础,又远离海岸,没有直通海港,所以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都比台北、高雄慢。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这里才建立了台湾省省第三个加工出口工业区,并修建了最近的台中港和连接台中市的高速公路,加速了该市的经济发展,扩大了城市建设规模。1975年,台中市人口比1950年代增加了1多倍,超过53万,成为台湾省省第三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