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史(1):早期电影(从1880-1904开始)
1,出生
首先,电影史的开端是电影的诞生。电影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事物的诞生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电影也不例外。
说到电影的诞生,就必须提到电影的本质。周传基认为电影的本质是一种幻觉。这种说法虽然有失偏颇,但却是正确的。(这个说法我就不细说了。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听听周传基老师的公开课。网上资源很多,不保密。).
让我们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主角离家去银行。一般情况下,我们能看到的任何视频资源都不会被完整拍摄。主角会一路跟着镜头走出家门,去银行。就用几个镜头表现一下:主角关上门下楼梯,拐过弯,下一个镜头可以是银行门。这是我们格式塔心理学的运用。我们只看到了这几个镜头,但在我们心里,已经把主角走过的路程都补上了。
有了心理准备,就得有生理准备。众所周知,电影其实是快速放映一些画面,给人一种连续的错觉。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堆图片,但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看到的东西在动呢?这是一种视觉滞留现象。
我们看到的东西不会在看到的那一刻立刻消失,而是会在视网膜上停留0.1到0.4秒。只要我们在这段时间内为我们的眼睛看另一张图片,这两张图片就会连在一起,使我们的大脑认为我们看到的东西是移动的。
如果你还是看不懂(这个概念应该不难),那么你可以找一把扇子,或者在棍子上粘一张硬纸,在纸的正面画一只鸟,背面画一个笼子。当你快速地来回摩擦棍子时,你会看到鸟进入了笼子,这就是视觉保留。
如果太麻烦的话,可以在淘宝上买一个叫“绝招盘”的东西,像我们抽奖用的转盘,上面画一些图案,比如奔马。当你快速移动它时,你会看到马在奔跑。
当然,电影的诞生还有一个技术条件,那就是摄影技术和放映技术。这两个很好理解,就是摄影和投影。每个人都在课堂上或其他地方拍过照片,用过投影仪。如果想拍视频,只需要拍一堆时间上连续的照片,然后按顺序播放。
我们都知道那个著名的打赌。一名男子和摄影师爱德华·迈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打赌,这匹马在奔跑时会有一段时间是空的,于是摄影师在这匹马的跑道上接连架设了许多摄像机。当人们依次播放这些相机拍摄的照片时,他们得到了一段马奔跑的视频。
在上面的例子中,空间用于连续拍摄。还有一个叫朱尔斯·马勒的人发明了一种叫摄影枪的东西。只要按下快门,这个设备就会连续拍出六七张照片。
但这些东西只是电影诞生的基础。真正的诞生是爱迪生发明了会动的照相机和会动的电影放映箱。相机很好理解。其实和相机枪原理一样,只是可以拍更多连拍的照片。
但是投影盒和投影仪不一样。它不是把图像投射到大屏幕上让大家看,而是只在盒子里播放,这样观众只有把眼睛放在盒子上才能看到。不是说爱迪生不会发明投影仪什么的,而是他认为一次给一个人看可以赚更多的钱。
但一般公认电影诞生的标志不是爱迪生发明这两样东西,而是法国两兄弟卢米埃尔兄弟在咖啡馆放映电影。很大一个原因是爱迪生选择了这种放映模式,一次只能一个人看。大家都认为电影只有像卢米埃尔兄弟那样公开放映才能诞生。
但其实还有一个不那么光明正大的原因:爱迪生发明这项技术后,把它牢牢地握在自己手里,当成摇钱树,并对其他电影人征收专利税,所以其他电影人对他印象不好,不愿意给他这个荣誉。他的行为对电影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点我们后面会提到。
爱迪生和琉米爱尔都选择了这家公司来发展他们的电影,爱迪生还建立了一个电影工作室进行拍摄。虽然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机器(这种机器可以放大投影图像和拷贝胶片,是一种可以拍摄和播放的机器)并且曾经拍摄电影,但是他们在发现电影中的巨大商机后成立了一家公司,所以他们的数百部短片并不仅仅是自己拍摄的。
当时的电影公司雇佣了大量的摄影师在世界各地拍摄电影,然后在世界各地放映。他们不愿意出售自己的照相机或放映机(为了技术垄断),但卢米埃尔兄弟开始出售自己的电影机器,这极大地促进了电影工业的发展。
2.发展
2.1,卢米埃尔兄弟
卢米埃尔兄弟在这部电影的诞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电影的后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卢米埃尔兄弟并没有一生致力于电影事业。在1905给他们放电影的时候,遭遇了火灾,被当局打了。他们不再拍电影(这也反映了他们当时只重视电影制作,但他们对电影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卢米埃尔兄弟拍的电影比较纪实,风吹树叶,自己浪)。他们记录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或工作场景,也拍摄重要事件(新闻)。他们认为电影只需要记录就可以了,所以不太在意电影的调度布景,拍摄的内容也以室外为主。
他们的电影通常只有一个镜头,没有任何布景或剪辑手法的变化(就像一个人站在固定的位置观看整个事件)。这也和当时的技术条件有关。只能展示20秒左右,20秒内很难创造太多技术。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完全没有任何花招或完全真实。电影《尼罗河全景》是摄影师在船上用相机架拍下的尼罗河两岸的景色。虽然只是意外,但也是一种进步(飞机的移动)。
再比如吕米埃兄弟的《浇灌的园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虽然这部电影完全是写实的,但是当他们发现观众喜欢这个有趣的场景的时候,他们也找了一些演员来演。而《工人撞墙》也采用了倒贴的手法(比如把片子倒贴,实际上拍的是工人撞墙,但是倒贴后的效果是一堆砖头自动变成了墙),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
2.2.乔治·梅·李艾(埃及)
乔治·梅·李艾有两个名字,也叫梅里亚,美国人,他也是推动电影发展的先驱。
梅·李艾原本是个魔术师。当他发现这部电影时,他觉得非常有趣,所以他在第一时间联系了爱迪生和琉米爱尔的公司,希望购买他们的设备。但由于技术垄断,两家公司都不愿意卖给他,他就自己做了这样的设备。
作为一个魔术师,他发现电影的特性时的第一反应就是用它来表演魔术,所以他的很多电影就像舞台上小魔术的录像带。但是看他的电影不像在舞台上看魔术。他用电影制造了很多神奇的效果。比如他在停止拍摄的时候,就用这种方法制造了演员突然消失的效果,这在魔术中是永远无法实现的,但在电影中却很容易。所以他做了最早的电影特效。
他的电影,以及排练过的新闻短片,都是让演员重新演绎重要事件,这与卢米埃尔兄弟完整的纪录片风格大相径庭。
梅李艾还制作了许多有故事情节的长篇电影,主要是神话和科幻类型的。之所以这样选择题材,可能也是为了充分发挥他电影特效的优势。他用停下来再拍、遮盖、叠印的方法来表现魔幻场景,其中最著名的是《奔月之旅》,至今仍很有趣。
然而,他的电影有着强烈的戏剧味道。他的电影大多是内景(因为需要布景的帮助)。他用戏剧的叙事方式,在银幕上打造了一部全长剧,把电影分成一个个场景(甚至写了前几个场景),这在我们现在的电影中根本看不到。
同时,他的电影的视角一般都是指挥的视角(即观众席中面向舞台中央的视角),所以给人一种戏剧性的感觉,没有任何布景或视角的变化(而我们今天看的电影几乎都会有告别或视角的变化)。
他还精简了电影制作,初步建立了电影制作模式(虽然是手工作坊)。他成立了明星电影公司,不仅在电影界制作发行电影,还自己设计电影海报,开了电影宣传的先河。
但受二战影响,电影业衰落,梅李艾晚年苦不堪言,只好开杂货店维持生计。这在纪念他的电影《雨果》里放映过,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2.3.布莱顿学校
布莱顿学校(Brighton School)是一所英国电影学校,因该校主要人物来自英国布莱顿而得名。虽然不如琉米爱尔兄弟和乔治·梅·李艾那样知名,但他们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的电影都有不同的场景,采用剪辑手法使叙事更加有趣,内外有机结合,可以说是创造了早期的蒙太奇。因为这些技术,他们的电影更“电影化”。有兴趣可以看看《玛丽·珍妮的灾难》(多译本,也叫《玛丽·珍妮的不幸》),很有意思。
卢米埃尔兄弟尽力让电影“真实”,给人一种我在亲眼见证的感觉。看了梅的电影后,人们会认为它是假的和神奇的。布莱顿学校将两者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真实的幻觉。就像《玛丽·简的不幸》虽然内容是现实主义,但并不排斥虚构和创作,这就涉及到了电影的本质。
2.4.艺术电影运动
艺术电影运动起源于法国。电影刚发展起来的时候,底层人民对它知之甚少,所以它是上流社会流行的高雅艺术。由于上流社会习惯于欣赏戏剧,而梅的银幕戏剧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现阶段,电影公司倾向于把电影作为一种表达戏剧的手段,而不是注重探索电影语言。这一运动正是梅电影理念的完美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的电影都是黑白无声的,但为了满足人们对彩色电影和声音的向往,人们会用胶片上色和乐队伴奏来弥补这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