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t南泥湾>这首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1943年,在日伪军大举进攻抗日根据地的同时,国民党顽固派也加紧封锁,包围了抗日根据地。在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毛泽东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在根据地广泛展开。

陕甘宁边区的部队、机关、学校都参与了大规模的垦荒、纺纱、织布的生产运动。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人亲自参加了大生产运动。为了歌颂为根据地群众生产做出贡献的八路军战士,陆毅戏剧系的何敬之作词,音乐系的凯尔作曲了音乐剧《花篮》。

后来,何敬之和凯尔将《花篮里的花香》修改,改编为《南泥湾》,《南泥湾》这首歌很快在边区和大后方传唱。《南泥湾》热情歌颂了为根据地群众生产做出贡献的八路军战士。南泥湾的歌传遍了祖国,延安精神也随着南泥湾的歌被带到了祖国的四面八方。?

扩展数据

贺敬之写南泥湾。

自1942以来,南泥湾翻天覆地的变化强烈地吸引了许多名人,他们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并写下了许多诗篇。著名爱国将领樊婷写的《南泥湾》诗20多首,著名诗人小三的《我两次来到南泥湾》,诗人何其芳的散文《记住王镇将军》,都高度赞扬了南泥湾的垦荒成就。

65438年至0943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逐渐达到高潮,359旅作为“生产模范”在边区更是声名鹊起。这一年,延安军民精心组织慰问,把文艺节目带到南泥湾,告慰359旅全体官兵。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秧歌队负责准备文艺节目时,有人认为要排练一个与359旅有关的节目。

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主创人员终于构思出一种名为“摘花篮”的秧歌,由8名女演员摘下8对花篮,配合幕间休息在舞台上表演。间奏的最后一段歌词叫《南泥湾》。

诗人何敬之接到为这一集作词的任务后,结合自己对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特别是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的深刻理解和体会,充分酝酿,一气呵成地写出了歌词,凯尔采用陕北民歌的模式为其作曲。

秧歌《采花篮》在南泥湾慰问演出中深受359旅全体官兵的喜爱。王镇高兴地走上舞台,与节目演员握手并合影留念。《南泥湾》这首歌诞生了。

后来随着《采花篮》在陕甘宁边区的巡回演出,特别是经郭演唱后,这首歌迅速在边区流行起来,传遍了全国。而一代著名歌手郭的艺术人生也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