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有哪些传说?
相传秦始皇当始皇帝时,劳动繁重。范希亮和孟姜女结婚三天,范希亮被迫着手修建长城。不久,他死于饥饿、寒冷和疲劳,他的骨头被埋在长城下。
孟姜女穿着一件御寒大衣,历尽艰辛。万里来到长城寻找丈夫,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在城门口哭了三天三夜,城市被撕裂,露出了范希亮的遗体。孟姜女绝望地投海自尽了。
冰道石料运输
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上千条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黑山的工匠凿完石条后,抬不动,车也开不动,山太高路太远,运不动。大家一边切石条,一边发愁。眼看冬天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来。工期一拖,没工资就小了,这个头就难保了。每个人都叹息了很久。就在这时,突然山顶传来一声闷雷,一片锦缎从白云中落下。所有的工匠很快抓住了它,看到上面隐约出现了几条线。大家看了之后恍然大悟,照着做了。
冬天来了,人们就修了一条从山上到关城的路,在路上浇上水形成冰巷,然后把石条放在冰巷上滑行运输。结果石条顺利运到了嘉峪关大门口,不仅没有耽误工期,还节省了不少工期。许多工匠为了感谢上帝的保护,在关城附近修建寺庙供奉神灵,成为工匠们开始职业生涯后必去参拜的地方。
嘉峪山传说
很久以前,从祁连山流出的雪水源源不断地汇入北大河,穿过河西走廊中部的荒地,浇灌了那一带的良田,哺育了那里的各族人民。一天,一个牧童在荒地放羊。他遇到一个背上背着一袋石头沙子的古怪老头,问他去北大河怎么走。他说:“这条北大河曾经是我的家,但是被一群人抢走了。我这次想用石沙堵住它。”牧童听了这话,很生气,马上反驳道:“别说你用了一袋石沙,就算你把北方的山搬过来,也是想改道北大河。”老人一听,立刻把那袋石沙拉向左右。突然,荒地上出现了许多小山和一座山。这座山此刻是嘉鱼山。
原来这个怪老头是只乌龟,但他念了咒语,想把嘉鱼山敲下来堵住北大河。就在这时,突然刮起了大风,电闪雷鸣,玉帝派雷神去杀老人。在他死去的地方,立刻升起了一座山包,形状像乌龟,就是此刻的“龟壳山”。
山羊砖
嘉峪关城,城墙高9米,城墙上会建几十个大小不一的亭子,无数叠垒的城墙。用砖量惊人。那时候施工条件很差,没有起重设备,全靠手工搬运。当时修关城用的砖都是40里外烧的。砖烧好后会用牛车拉到关城下,再用人工抬上去。由于城市的高度,唯一能上下的路很陡,上下都很困难。虽然派了很多人去扛墙上的砖,个个累得要死,但背上的砖还是供不应求,工程进度受到了严重影响。
一天,一个牧童来到那里和羊玩耍。看到这一幕,他灵机一动,解下腰带,两头各绑一块砖头,放在山羊身上。然后,他用手拍拍山羊的背。小山羊背着砖,一路小跑上了墙。人们看到后又惊又喜,纷纷效仿。太多的砖块很快被运到了城墙上。
石燕明
相传古时候,嘉峪关柔远门有一对燕子筑巢。一天早上,两只燕子经过海关。黄昏时分,雌燕子先飞回来了。公燕子回来的时候,门是关着的,进不了关。所以雌燕伤心欲绝,不时发出“唧唧”的声音,一直哀嚎到死。他死后,他的精神挥之不去,每当有人用石头砸墙,他就发出“唧唧”声,告诉人们。
在古代,人们把在嘉峪关听到的燕鸣声视为吉祥之声。将军出征作战时,妻子敲墙祈祷。后来士兵们出门前,都是带着孩子去墙角,这样就构成了一种习俗。
扩展数据:
自长城出现以来的两千多年里,南北文化交流从未间断。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修建了赵长城,号召国人学习“胡夫骑射”,进行南北文化交流。
秦汉时期,长城南北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对话与交流。长城沿线发现的秦权和诏令,内蒙古和林格尔的汉墓壁画,可汗和瓦当,以及众所周知的昭君墓,都见证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在长城地区的文化带上,有许多名胜古迹,如敦煌、云冈石窟、麦积山和万佛堂石窟、壁画和雕塑。元代居庸关的云台,金代的卢沟桥,晋中、元大都的遗址和出土文物,都体现了文化交流的特点,也记录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文化辉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