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三次重大改革

中国历史上有三次重大改革。

第一,商鞅变法。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秦国从一个人人看不起的蛮族国家,突然成为唯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强国。商鞅的结局是悲剧的,但他的政策是被继承的。秦国文化落后,所以大量引进外来人才。以至于首相,一百多年来的政府首脑,基本上都是外国人。经济上,发展关西、巴蜀;军事上,无可匹敌;政治上,连荀子都认为秦国的政府最有效率,最廉洁;在管理上,县制大大提高了国家管理水平。这场政治改革决定了中国接下来两千年的政治和文化。

第二,王安石变法。其实是两次变法,都失败了。其本意是好的,政策基本没问题,但无法执行。苏轼、司马光等人顽固守旧,不肯变通。再加上宋神宗左右摇摆,不忍母亲流泪,大宋江山从此无力回天。宋朝繁荣的经济无法承受官僚和军队的巨额开支。土地兼并,隐瞒人口和收入,造成了更大的财政缺口,社会矛盾终究无法缓解。列宁认为他是11世纪中国伟大的改革家,但他是个失败者。江南岸的春风是绿色的。明月几时照我?对政治改革的热情只带来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三,张变法。这是一场半成功半失败的改革。成功的原因是,在张统治的头十年,明朝确实实现了中兴。他失败了,因为他的学生和同事在他死后停止了这些措施。张的改革主要是“一条鞭法”,即以货币代替粮布纳税。看似简单,但完全采用这种方法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实物长途运输浪费人钱财,地方政府借机盘剥人,消耗了不必要的人力财力,而政府收集的实物容易腐烂破坏,造成大量浪费。这种方式更方便百姓和政府,减少了很多损失。万历十年,国库积银1000多万两(其中大部分后来用于出兵朝鲜抗击日本丰臣秀吉)。张死后,反对派兴起,万历皇帝被张老师压制了十年的心突然放了下来,于是抄了张的家,变法就此停止。明朝的财政危机无法解决。明末的“三薪”(辽、剿、训)不仅没有解决财政危机,还引发了农民起义,明朝灭亡指日可待。

其实也有最失败的改革,就是王莽的改革,完全复古,不切实际。非但没有解决西汉的社会矛盾,反而激化了矛盾,带来了自身的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