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格格”是什么意思?

“格格”原本是满语音译,翻译成中文就是小姐和姐姐的意思。清朝贵族家庭的女儿的爵位是女人的爵位。

后金初年,清朝的前身,君主(即“可汗”)和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普通未婚女子)都称为“格格”,没有定制。比如清朝皇帝努尔哈赤的大女儿叫“东郭格格”,二女儿叫“嫩哲格格”。

清太宗继位后,崇德元年(1636年)开始仿明制,皇帝的女儿开始被称为“公主”,皇后(即中宫)所生的女儿被称为“古伦公主”,妃子所生的女儿和皇后的养女被称为“和硕公主”。“格格”是对王公贵族女儿的专用称呼。比如皇太极(孝文皇后所生)的二女儿玛卡塔,一开始被封为古伦长公主,后改为“永宁长公主”,后改为“文庄长公主”。可见,影视剧中把皇帝的女儿称为“格格”(例如“朱桓公主”、“十八格格”)是不准确的。顺治十七年(1660年),格格分为五等,即:

1.王子的女儿叫“和硕的格格”,中文名字叫“公主”;

第二,王子和郡王的女儿叫“多罗格格”,中文名字叫“郡主”;

第三,多罗贝尔的女儿,也叫“多罗热格”,中文叫“君君”;

第四,贝子的女儿叫“孤山格格”,中文名字叫“郡君”;

第五,镇主和辅主的女儿叫“格格”,中文名字叫“向君”;

另外,凡是“公”以下的女儿,都叫“重男轻女”。“格格”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初。比如清朝的高宗(乾隆皇帝李鸿)一生有十个女儿,其中五个早逝,另外五个女儿被封为公主。即三女儿(生于孝贤春皇后)、冯家伦、靖公主;第四女(苏,春晖帝贵妃)封公主;七女儿(孝纯皇后所生),冯家伦,靖公主;第九女(孝纯皇后),和硕和恪公主;十女儿(费)、冯家伦和萧公主。她是个例外,因为她出生在乾隆六十五岁的时候。她是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女儿,后来嫁给了呵呵的长子丰绅殷德。她应该被命名为和硕公主。但乾隆破例,封他为“居伦公主”。此外,乾隆皇帝还收养了其弟洪州的一个女儿,后被封为和硕公主、万公主。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皇帝的女儿在清朝从皇太极开始就不再叫“格格”,一般都叫“公主”。但公主的家人也可以在非正式场合称呼她为“格格”,按照她的排名来称呼,比如“大格格”、“十格格”。

现代汉语词典可以找到。

1.ZT“格格”在满语中是“姑娘”的意思,类似于汉语中的“姑娘”、“小鸡”。说好听点就是“小姐”“姑娘”的意思。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干净包装,把所有女生都叫“格格”的剧。那些弱智的言情剧让大家觉得只有公主才能叫“格格”。其实任何一个未婚的旗女都叫格格。《孝经》中项、孟等大臣的女儿都是格格。没有一个是公主,甚至不是公主。还记得《归格格》里,小燕子大惊小怪地睁开眼睛说:“我居然拜了个格格?!"呵呵,崇拜一个“小姑娘”有什么奇怪的?而且,她居然被封为“还珠格格”。这是什么标题?格格只是一个称号。公主、郡主的称谓应为“古伦公主”、“和硕公主”,“古伦”、“和硕”后加名。

2.格格还有一层意思,是从女孩子的常用称谓发展而来的。比如顺治皇帝陵墓里埋着17个著名的“格格”。这些人其实都是顺治的妃子,但都叫格格是因为当时后妃制度还不完善,没有等级的细分。

3、义的延伸是女仆的名字。比如小庄对她最喜欢的贴身侍从苏美尔的称呼是“格格”;甘龙的母亲牛克陆在雍正宫时是个“格格”。她实际上是一个做粗活的婢女,她只是皇宫里许多这样的“格格”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