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英雄--林冲形象。
林冲上山前后的形象完全不同,他的形象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一开始,他表现出的是顺从、妥协、软弱的形象。这个形象在小说中很多地方都有描述:比如小说第七回,林冲的妻子被非礼,林冲本来要发作,但看到是高衙内,马上忍住了,很快冷静下来。同时,他也阻止了别人对他的粗暴;当鲁前来向他泄愤时,林冲劝阻道:“本来就是高太尉的衙内,不知景福,实在无礼。”[1]林冲想狠狠揍他一顿,又怕邱难看。自古以来,我不怕官,就怕管理。林冲不喜欢他的邀请,就让他去了一段时间。最后,他不得不解雇高衙内。
1.做出妥协的软弱英雄
林冲被押解到沧州时,押送他的两个军官一路严刑拷打。给他戴上沉重的脚镣,让他赤脚走路,给他很少的食物,甚至用开水烫他的脚。林冲对这一切毫无反应,自己受尽折磨。后来他去野猪林,两个军官想杀他的时候,林冲还是没有任何警惕。如果他想把他绑起来,他绝不会在这种情况下抛下自己的命运。他到了沧州后,因为没有及时给老头钱,被老头骂是随军贼。林冲怎敢抬头?骂完了,林冲去拿银子,笑道:“小兄弟不用客气,一点心意。”[2]想想林冲当年在京城当教练时的威望,如今却被原本属于他的人侮辱,骂完还要陪个笑脸,可见林冲的软弱和无可奈何。
林冲的《火烧饲草场》和《风雪山寺》是其形象发展变化的转折点。林冲被派去看管沧州的草料场,但他仍然心存幻想。希望通过改造,奋斗回来重见天日,继续过正常人的生活。林冲的幻想很天真,高俅派陆谦一伙去杀他。幸运的是,他逃脱了,因为他在草料地里。林冲在山寺里听了陆谦一伙的谈话,忍无可忍,决心为自己的命运而战。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踢开大门,杀死了陆谦和他的同伙。从这里可以看出林冲的形象开始变化,变得坚强,但还是有点犹豫。例如,当他杀死陆谦时,面对陆谦的怜悯,他心软了。但恶人就是恶人,陆谦却借此机会偷袭林冲。这让他看清了恶人的本质,最终杀了陆谦一伙,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梁山之路,走上了积极反抗之路。林冲也成为了一个坚强积极的英雄。
2.积极反抗的真正英雄
林冲上了梁山后,完全是一个刚强好斗的英雄。他上山后,面条队王伦排挤打压他。一开始他试图留下,并没有因为义愤填膺而不顾一切的杀了王伦。毕竟王伦和高俅完全不一样,但是当王伦要把林冲赶下山的时候,林冲就开始积极抗争,因为他已经绝望了。把他赶下山等于把他赶死。这个时候,林冲是不会辞职的。在王伦的一再胁迫下,他杀死了王伦,为自己赢得了一个栖身之所。后来朝廷派兵围剿梁山,林冲总是积极参战,每次出征总是凯旋而归,完全展现了积极抵抗的英雄形象。
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无法实现的事实之间的冲突。[3]在林冲形象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从另一个角度看,林冲是一个悲剧形象。林冲原本是宋代官僚阶层的一员,有着美满幸福的家庭。只是因为高俅的儿子贪恋林冲妻子的美貌,林冲家破人亡,自己也成了阶下囚,最后不得不上梁山落草。此外,陆谦是林冲信任的好兄弟,但陆谦为了高官厚禄,背叛、出卖林冲,并帮助高衙内占有林冲的妻子,帮助高俅陷害林冲,甚至不惜杀死林冲以换取财富。被自己非常信任的人背叛和陷害,是一件很难过的事情。后来高俅被抓上梁山,林冲本可以杀了他解恨。因为宋江的劝阻,林冲只好放了高俅,因为林冲吐血而死。一个为梁山立下汗马功劳的英雄如此愤怒,让人不禁为之惋惜。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林冲的一生是非常不幸的,他是一个悲剧英雄的形象。
总之,《水浒传》中的林冲形象在上梁山前后是不同的,他的形象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从最初的软弱、妥协、逆来顺受,到上山后变成坚强、好斗的英雄形象。同时,林冲也是小说中一个不幸的悲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