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云事迹
迁钢是首钢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钢铁厂。首钢人对它寄予了太多的期望。从规划移钢建设方案时起,他们就确定了高水平、高起点、高标准的建厂原则,努力建设“工艺简单、设备大、产品高端、环境洁净、信息数字化”的冶金示范工厂,为在曹妃甸建设大型钢厂提供了试验场和训练场。工厂成立之初,各方面人才匮乏,尤其是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崔允自告奋勇,邱世忠当然高兴。
转业不久,崔云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距离北京196公里的迁安,担任迁钢公司设备部自动化科科长。
崔云和她的团队担负着千钢公司数万台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自动通信系统、自动传输系统、工业监控系统、衡器计量、信息网络、电话通讯等管理职责。她和大家一起潜进工作,每天从早忙到晚。
INSQL数据库是大型自动化基础数据库,是提高工厂生产管理水平的重点项目。该系统在国内没有大规模应用的先例。通过查阅资料和收集信息,崔云在了解系统的功能原理后,坚持将这个数据库系统应用于前港的初步设计中。当初,数据库与各类基础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存在诸多技术难题,于是她组织技术人员与数据库厂商反复调试,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经过运行中的不断完善,该系统已成为迁钢公司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产品质量分析、成本核算分析、设备运行状态分析和故障分析不可缺少的工具。目前,已有12套数据库投入运行,采集了约30万个点,为千钢ERP成功上线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动化炼钢是国外成熟的炼钢技术。它通过计算机系统精确控制整个炼钢过程,保证炼钢温度和钢水含碳量两个关键数据的“双命中率”,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工人的劳动强度。前冈人称之为“一键”炼钢。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型钢铁企业通过引进和吸收国外技术,逐步实现了自动化炼钢,但在成套技术的自主集成方面一直没有突破。
首钢瞄准自动化炼钢技术自主集成的目标,从迁钢建设之初就集中工程设计、自动化控制等专业的精兵强将进行攻关。第一步是与兄弟企业合作,在迁钢两座210吨转炉实现“一键”炼钢。
没有真实的数据,自动化炼钢就是海市蜃楼。崔云和她的团队花了3个月的时间,在28米、35米的平台上和转炉前,对合金秤、散装秤等55台工艺秤进行了检查和称重。反复,来回,确保校准精度达到千分之三的标准,为实现自动化炼钢做好充分的测量技术准备。
还没来得及放松,崔云就接到了研究编写“一键”炼钢方案的任务。崔云和其他技术人员,按照工艺要求,查资料,做方案,模拟实验,现场吃饭,过夜。
2006年2月26日下午3点35分,时任河北省委书记的白克明在迁钢3号转炉主控室轻轻按下一个红色按钮。15分钟后,电脑监控屏幕显示碳命中率96.34%,温度命中率93.67%,碳温双命中率90.51%。
当掌声响起时,崔允默默地离开了。她心里清楚,自动化炼钢的成功实现,标志着首钢炼钢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但不突破自动化炼钢成套技术的自主集成,就没有与国外先进企业比肩的资格。首钢的发展需要自己的核心技术,外国人能做的,首钢也要做。
首钢科研团队在实现第一个目标后,不断攻克自动化炼钢技术自主集成的难点。
又是一个个夜以继日的努力,首钢人自主集成的自动化炼钢技术终于应用到了前钢2号转炉上。经过试运行,完全达到了设计标准,可以与引进技术相媲美。在一些关键技术环节,也超过了国内企业花了十几年时间消化完善的技术成果。首钢人只用了三年就走完了这段距离。
2008年6月5438+10月21日,在中国金属学会组织的“首钢迁钢210吨转炉炼钢自动化成套技术”成果评审会上,专家做出了这样的评价:首钢迁钢210吨转炉炼钢自动化成套技术是我国完全设计、开发、制造的第一套炼钢自动化成套技术。投资少,经济效益显著;项目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世界先进。对推动我国转炉炼钢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加快该成套技术的推广应用。
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不断追求和不懈耕耘,中钢同仁终于登上了转炉炼钢核心技术世界一流水平的顶端,并在迁钢的“试验田”和“训练场”成为现实。崔允感到欣慰的是,他能尽自己的一份力。
攻克了自动炼钢的难关后,崔允没有停下脚步。有一次,崔云去国外参观高炉,看到别人的高炉都用风口成像技术,他要去学。但是,这是一个技术秘密,很难学习和掌握。“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崔允暗暗下定决心。
回家后,崔云和炼铁技术人员一起,开始琢磨风口成像系统。她通过网上搜索、查阅资料等多种渠道,认真研究风口成像系统的工作原理,然后找到国内有能力开发这一系统的设备厂家,详细讲解技术要求,并积极协调相关专家和部门进行攻关。经过多次修改和反复调试,该系统终于投入使用。目前,迁钢所有高炉都采用风口成像技术。该系统使高炉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监视器随时观察监控到的风口亮度、活动性、喷煤量、风口破损情况和炉温趋势,为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炉况提供了不间断的第一手资料,大大提高了操作的准确性,为高炉稳定顺行创造了条件。
不管做什么事,崔允都喜欢坦诚直率。作为自动化部门的主管,她常说:“我的职责就是服务。”在前钢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首钢内外部很多单位都参与其中,工作中遇到困难,大家总会习惯地说:“找崔姐,干吧!”熟悉崔云的人,不分年龄,都叫她崔姐姐。
由于工作的特殊需要,崔云有一套完整的“武器装备”:两部手机、一台笔记本电脑、一部对讲机和一辆蓝色的“长河”和“北斗星”。手机可以让需要她的人随时找到她;笔记本电脑和对讲机可以让她时刻在生产线上;“北斗星”可以尽快带她去第一现场。
迁钢炼钢投产后,崔云每天都开着对讲机睡觉,为的是随时听到调度网上的呼叫,现场发生事情能第一时间知道并及时赶到。那年65438+二月下旬的一个晚上,已经过了12点。崔云突然从对讲机里听到炼钢连铸机结晶器水压无故“归零”,维修人员检查了几次都没有解决。他起身开上“北斗星”,直奔现场。他和维修人员一起反复检查设备的安装和接线,利用计算机数据库的趋势曲线进行分析。经过紧急处理,保证了运行数据的稳定可靠。
5438年6月+2008年10月的一天晚上,千钢工地4000吨塔吊完成工程,46吨高炉炉体框架刚离开地面,突然发生故障,主钩和副钩都不能动了。面对这种突发情况,负责设备安装的现场人员不知所措。当他们找到千钢公司求助时,正准备休假回京的崔云通过对讲机中的对话了解到情况,立即调转车头,疾驰在赶往现场的路上。经过现场检查,崔云确定DC调速装置励磁回路的功率模块损坏。这个电源模块是西门子早期的产品,只有西门子北京分公司有供货。崔云二话没说,上车直奔北京,再从北京赶回前港。24个小时,880多公里,当崔云再次出现在工地上时,他已经累得说不出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