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现了莫高窟?它的历史是怎样的?

它是由王兴的一位道士发现的。

莫高窟现存的492个有壁画和雕塑的石窟,大致可以分为北朝、隋唐、五代、宋代、西夏和元代四个时期。

北朝共发掘洞穴36个,其中最早的268、272、275号洞穴可能建于北梁。石窟主要有禅宗石窟、中央宝塔石窟和宫殿石窟。彩塑有两种:圆雕和影雕。壁画的内容包括佛像、佛教故事、妖怪和守护神。这一时期的影雕主要是飞天,祭祀菩萨和千佛。起初的圆雕多为一佛二菩萨组合,后来又增加了两个弟子。雕像中的人物刚健、端庄、安静,风格古朴厚重。早期壁画以大地红为底色,再涂以绿、白两色。色调热烈厚重,线条简洁浑厚,人物挺拔,具有西域佛教的特点。西魏以后,底色多为白色,色调趋于清雅,风格洒脱,有中原之风。典型的洞穴有249号洞穴、259号洞穴、285号洞穴和428号洞穴。

隋唐时期是莫高窟发展的鼎盛时期,现存洞窟300多处。禅宗石窟和中央宝塔石窟在这一时期逐渐消失,但同时出现了大量的形式,如宫殿石窟、佛坛石窟、四壁三龛石窟和大象石窟,其中以宫殿石窟的数量最多。雕像都是圆形的,造型丰富,风格比较原始,还有上一代没有的高大雕像。群像大多由七九尊雕像组成。隋朝主要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或四菩萨。唐代主要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部分加二鲁。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壁画题材丰富,场面恢宏,色彩瑰丽,艺术技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内容主要有佛像、历史变迁、佛教史迹、佛教故事、资助人等。

五代两宋时期的窑洞有100多个,大部分是前朝的重建和重绘的窑洞,其形制以佛寺和寺庙为主。从晚唐到五代,统治敦煌的张氏家族和曹氏家族都信奉佛教,对莫高窟贡献良多。因此,这一阶段出现了大量的赞助人肖像,并且内容丰富。雕像和壁画都沿袭了晚唐的风格,但在后期,它们的形式变得更加公式化,艺术技巧水平下降。这一时期的典型石窟为61窟和98窟,其中莫高窟最大的壁画《五台山图61窟图》高5m,长13.5m,描绘了山西五台山周围的山川、寺庙、亭台楼阁,气势磅礴。

莫高窟现存西夏、元代洞窟85个。西夏建有77个窑洞,大部分是前朝的窑洞。洞穴形状和壁画雕刻基本上遵循前朝的风格。西夏中期的一些洞穴中出现了回纥王的形象,可能与回纥有关。西夏晚期,壁画中出现了藏族密宗内容。元代只有八个洞窟,都是新发掘的,有一个方形洞窟的形状,有一个圆形的祭坛。壁画和雕塑基本上都与西藏密宗有关。典型的洞穴有3号洞穴、61号洞穴和465号洞穴。

保存佛经的洞穴

1900年,住在莫高窟的道士王为了把一些废弃已久的洞窟改造成道观,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清理。他在为16号洞穴(现编号)清理淤泥时,偶然发现北侧隧道墙上有一扇小门。打开后,出现了一个方形的洞穴房间(现编号为17号洞穴),时间跨度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十六国)

藏经洞内壁绘有菩提树、僧尼形象。其中有一个禅床形式的矮坛,上面坐着一个和尚红遍,还有一个石碑,看似未完成。从洞内出土的文献来看,最新的一部写于北宋,没有西夏文字。因此可以推断,藏经洞是0世纪莫高窟的僧人为了躲避西夏军队而封闭的。

莫高窟的佛经是中国考古史上非常重要的发现。出土文献多为文字,少数为刻文。其中约有六分之五是用汉语写的,其他还有古藏文、梵文、齐鲁文、粟特文、呵呵、龟兹文等等。文献内容以佛经为主,此外还有道经、经学、小说、诗歌、史籍、地籍、帐册、历法、事迹、书信、剧本等。,很多都是独一无二的,独一无二的。这些对研究中国和中亚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值,并由此形成了一门以研究藏经和敦煌石窟艺术为主的学科——敦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