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经济特点的历史大纲怎么写?
在汉代,铁农具已经成为主要的生产工具。著名的农具有铁犁壁、矩形犁和全铁曲柄锄。牛耕最重要的方式是犁地,而犁地最重要的方式是用两头牛来抬杠。一些新的耕作方法,如替代田法和分区田法相继诞生。国家重视兴修水利,特别是在关中地区。著名的运河有郭城运河、刘福运河和白渠。洛水附近有一条龙头渠。由于附近地区土质松软,容易塌陷,所以用凿井的方式代替地上管道,称为井渠,很像今天新疆的坎儿井。东汉时期出现了翻车、渴黑水等水利工具,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著名的农业书籍是《氾胜之书》。
西汉初期,冶铁业分为国营(中央政府)、官营(地方经营)和私营三种。当时著名的冶铁厂有卓王孙、南阳孔氏等。汉武帝元寿三年把冶铁作为国有企业。此后,冶铁业开始衰落,但这一政策由于对国家财政有利,一直没有改变。到东汉时期,冶铁业由社会自营,随着排水的发明,冶铁业更加发达。虽然青铜器出现的越来越少,但它们仍然是汉代重要的金属制品。漆器是汉代重要的手工艺品。汉代的纺织业也分国有和民营。著名的民间纺织业者是陈宝光,织布机的发明者。到东汉时期,养蚕业已经在长江流域和岭南,尤其是四川地区普及开来。蜀锦更为珍贵,在三国时期,它甚至成为蜀汉的一大收入来源。在葛根的产品中,最著名的是产于惠济区的月布。
西汉初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文帝时期,在晁错的建议下,改变了贵粟政策,商贾竞聘封号,国家粮食库存大幅上升,商贾地位大大提高。西汉时期,中国有几个商业中心,如长安、洛阳、邯郸、江陵、吴、寿春、番禺、成都等。在主要城市之间也有运河或大道。丝绸之路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路线。海上交通也出现了。在边境地区,与外国有定期的“联合市场”来交换所需的货物。随着商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商业哲学。到东汉时期,中原地区商路发达,异地之间的货物往来更加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