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奇的生平事迹

高士奇在1934年开始出版他的作品。代表作有《揭露小人国的秘密》、《生命的起源》、《抗击传染病》等。下面是我与你分享的高士奇的故事。欢迎阅读学习。

人物体验,高士奇

高士奇,原名高士群,字逸嘉,岷县鳌峰坊(今抚州市)人。从1935开始,他拿起笔为当时艾思奇主编的双月刊《阅读人生》写科学速写。这些文章发表时,署名都是“高士奇”。当朋友问及他改名的动机时,他解释说:“扔掉‘民’不要官,扔掉‘金’不要钱。”1918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获得英语、普通话、化学、博物学一等奖。1925年夏天,被威斯康星大学录取,后转学芝加哥大学。1927毕业,本科学历。正当高士奇准备申请化学系的研究生学位时,高士奇的姐姐突然因病去世,于是他转到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所研究细菌学。有一次,在研究脑炎病毒的过程中,瓶子破了,不幸被病毒感染,留下终身残疾,但仍坚持读完了医学研究所的博士课程。学习期间,当选芝加哥大学国际学生年会代表,加入美国化学学会和公共卫生学会。

1930年,高士奇特意从纽约登上一艘德国游轮,绕道去了欧洲和亚洲的十几个国家。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祖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他们这一代学者的历史使命。回国后,家人、朋友、同学、老师都劝他把病治好再去上班。因为他目睹了各地的疫情,所以非常猖狂,每天都要杀几百人。“我怎么能一个人袖手旁观和看病呢?”不久,在一位留美同学的关照下,他被申请到南京市中心医院工作,担任检验科主任。旧社会,医院是“商店衙门”式的官商机构,就像一首民谣说的:“医院的门是开着的,有病没钱进不来”!看到旧医院的腐败和黑暗,高士奇愤然辞职,甚至没有买一台工作显微镜。离职的高士奇成了一名失业者。但他不想回父亲家,怕父母看到他病成那样会伤心,所以他来到上海,住在他在美国留学时的好朋友李公朴的家里,以做翻译、作家和家庭教师为生。经过李公朴的介绍,他认识了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他提倡科学普及。应陶行知先生之邀,与戴、董春才共同编写了《儿童科学丛书》。

1935年,李公朴在上海创办了“读书生活俱乐部”,高士奇搬到了“读书生活俱乐部”。在“阅读生活俱乐部”里,他认识了《阅读生活》副主编、《大众哲学》作者、青年哲学家艾思奇,并成为挚友。在艾思奇的影响下,他经常阅读一些进步的书刊,认识到万恶的旧社会是一个吃人的“大魔王”,比夺走哥哥姐姐生命,使他得了重病的“小魔王”还要坏。消灭“小恶魔”,首先要消灭“大恶魔”,实现思想认识上的飞跃。此时,由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刚刚创刊。有一天,他在这本杂志上看到一个新鲜的专栏:“科学素描”,还有一篇关于科学素描的文章,他好奇地翻看了一下,被吸引住了。尤其是Alex(周)写的一篇文章《谈狗》,把旧社会的“走狗”刻画得惟妙惟肖,骂起来真过瘾。高士奇认为用这种轻松愉快的文风写一些通俗易懂、有趣的科学杂文,既能向人民群众传播一些科学思想和知识,又能批判时弊,唤起民众,与反动派作斗争,是科学与文学相结合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好形式。于是他也拿起笔写科学速写,发表了《细菌的衣食住行》《我们的敌人英雄》《胡列拉(霍乱)》三篇文章,并改名为高士奇。意图是摆脱人不当官,摆脱金钱。从此走上了一条艰难的科普创作之路。文章一发表,就受到文化界和读者的重视和欢迎,很多报刊都来稿。这时他的手在抖,一个字要写很久,一天只能写几百到几千字。生活条件也很差,夏天又闷又热,但他还是没日没夜地坚持写作。在1935到1937的两年间,发表了近百篇科学速写。

高士奇文章的特点是集科学、文学、政治理论于一体,既通俗又生动,见解独到。他的代表作《蘑菇传》,以及众所周知的《人生七期》、《三流个人生活》、《细胞不死》、《疾病的方方面面》、《霍乱先生访谈录》、《伤寒先生的木偶戏》、《给肺结核穷人的一封信》、《听打花鼓的姑娘谈蚊子》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高士奇在艾思奇的影响下,决定赶赴延安参加抗日救亡斗争。在战乱的形势下,他克服重重困难,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从上海经南京、汉口、郑州到达古城Xi安。6月25日,1937,165438+到达革命圣地——延安。这才知道艾思奇早在1935就加入了中国。

高士奇是第一位到延安参加革命的美国科学家,也是著名的文化人物——科学小品作家。因此,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等* * *特别关注和欢迎他。他被安排到陕北公学当老师,派了一个红军战士当他的护士和秘书。1938年2月,与董春才、陈、李等20多位学科学的青年人聚在一起,发起成立了延安第一个科技团体:边防科学社。其宗旨是:研究和发展国防科学,同时增强公众的科学常识,从而增强抗战实力,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经过近一年艰苦的革命队伍生活,高士奇于1938年秋申请入党,并于1938年2月被批准接受为中国预备党员。毛主席祝贺并鼓励他做名副其实的模范,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奋斗终生。1939年10月加入中国。

后来,由于高士奇病情加重,他在党组织的护送下于1939年4月离开了延安。经Xi、重庆、昆明、河内、海防赴港。在重庆,他在红岩村和北峰的八路军办事处待了三个月。他受到副主席的精心照顾,与叶剑英、吴住在一个党组。他被这些革命教会了很多,结下了深厚的爱情,并在以后的科普工作中获得了他们的关心和支持。

高士奇到达香港后,在地下党的精心照顾下,被安排在香港最好的医院之一——马轩医院住院治疗。这是一家充满恶臭和势利的贵族医院,它经常用黑眼睛对待像高士奇这样的穷人。高士奇的情绪越来越不安,她的病也越来越重。有一次,他昏迷了几天,医院准备把他送到太平间,但高士奇奇迹般地苏醒了。医院为了赶他走,造谣说他疯了,强行把他送到香港精神病院。地下党负责同志得知后,立即派人交涉,将他从这个备受折磨的“监狱”中解救出来,准备找一家更好的医院救治。高士奇非常感激党的关怀,但他绝不希望被那些贵族医院歧视,希望回到战友身边。党尊重的意愿,在九龙租了一栋楼房,让住在那里养病,并派了护士谢去照顾他。地下党的同志、进步人士和进步青年也经常去看望他。他的情绪很快好转,病情也大大减轻。高士奇是个不安分的人。当他稍微好一点的时候,他支撑起自己,开始写作。这个时候他写字很困难,就听写,护士做笔记,他就渴写了一个又一个科学小品,发表在香港《大公报》上。

1941年底去广西养病。19411二月,太平洋战争突然爆发,枪炮声、炮声、警报声此起彼伏。九龙、香港居民纷纷出逃,社会秩序混乱,港九交通断绝,地下党组织与高士奇失去联系。九龙和香港被日军占领后不到半个月,黄同志受地下党组织指派,把他从香港调到广州,又从广州调到桂林,交给广西的地下党组织照顾。

他在桂林生活相对稳定,病情有所好转。党组织根据他的要求和特长,安排他担任东南联勤技术顾问和食品研究所所长。他走访了当地一些著名的酿酒厂,利用自己的微生物学知识,用当地常见的植物原料研制食品,供应给前线。他还与著名诗人柳亚子探讨了一些诗歌创作问题,发表了文章,并对拼音和逻辑进行了一项名为“科学字母”的研究。此时,在九龙与他失去联系的护士谢也几经周折回到了他的身边,并与他成为了名誉夫妻。李小姐,一个自称是他父亲的朋友的女儿,也自愿在当护士,帮助谢照顾。好景不长。日本帝国主义飞机开始轰炸桂林。在桂林撤退的混乱中,外出求援的谢突发心脏病而死。“自愿”照顾的李小姐趁机逃跑,没有给他留蚊帐,把他锁在房间里。当高士奇发现情况不对时,他没有办法求助,也没有东西吃。他饿得两眼发黑,晚上成群的蚊子叮了他一身。陷入困境的高士奇再次陷入困境。幸运的是,由地下党组织指派的经常去高士奇的青年作家马宁救了他。后来党组织设法弄来一条船,派马宁夫妇把他从日军炮火轰击下的桂林送到昭平县。之后,高士奇被安置在昭平县的一个小镇黄姚,由从上海逃到广西的革命同志周兴贤照顾。他在病愈期间过着平静的生活,写作和学习,直到日本投降。

65438年至0944年任东南联勤科学食品研究所所长、技术顾问。1945抗战胜利后,党带着高士奇从黄姚到广州,也是一段艰辛的旅程。在一个叫巴布的小镇,我们等了两个月的船。高士奇深有感触,写下了一系列抒发情怀、批判时政的诗歌,如《永别了黄姚》、《光明还没来》、《我们还在犹豫》、《电子》、《黑暗与光明》、《我的质疑》、《我的原子正在爆炸》等之后,国内发生了一系列政治事件,如重庆“校门事件”、陆军和杨早之死、叶挺和王若飞的殉难等,促使他写出了《致一位流血的朋友》、《悼念四位烈士》等战斗诗篇。在广州期间,他还写下了一首充满革命胜利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激情、哲理和信念的科学长诗:《天道进行曲》。这首诗有41节,288行。从天是什么,到天的发展变化,到人类对天的认识的发展变化,到构成天的物质的对立统一,最后归结到一点,天不是不变的天,不是死忠的天,不是死忠的天,而是人的天!这是他早期科普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影响很大,奠定了他此后以写诗为主要形式进行科普创作的基础。

1946年5月,高士奇从广州回到了他离开了10年的上海。上海仍然是富人的天堂,他们沉醉于金钱,而穷人的地狱,他们一贫如洗。高士奇一到上海就病倒了,有钱人的贵族医院住不起“平民医院”。但是“平民医院”不爱平民。由于高士奇不能一次预付几个月的钱,他被停止供应食物,所以他不得不请人从外面买一些面包,用开水吃。此事经本报报道后,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同情,纷纷向他伸出援手。钱、药品、鲜花和食物源源不断,许多人写了热情的慰问信。邓鹰巢同志得知后,专程看望了他,并带来了当时在上海的周恩来同志的亲切慰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和上海党组织负责人钱也去看望他,并指定白桦在当护士,照顾。深受感动和鼓舞,高士奇以一首非常动情的诗写下了感谢诗:《回应崇高的哀悼》,发表在《文学生活》上。

这年7月,李公朴和闻一多先后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两人一个是他多年的好朋友,一个是他在清华的同学。高士奇非常悲伤和愤怒。随后曾多次关心和帮助过他的老朋友陶行知先生也在上海去世。根据同志的指示,上海党组织在静安寺为李、文、陶三位同志举行了空前的公祭大会。考虑到高士奇生病了,行动不便,所以没有通知他。得知此事后,他再三要求一位前来找人的护士的女朋友无意中告诉他这个消息带他去参加公祭会,并在会后立即写下了一首悲壮的诗“七月的飓风扑灭不了人民的怒火。”

因为高士奇接连发表了一些批评国民党政府黑暗统治、呼吁民主进步的激进诗歌,被发现去过延安,被列入黑名单。地下党很快把他转移到苏州,再从苏州经上海转移到台北。直到65438+1.949国民党大势已去,才同意他返回解放区的要求,并护送他从台湾省到香港待命。不久北平解放了,接着南京解放了。5月,他被从香港押解到天津,在那里休息了一个星期,于5月31日到达北平。

1949 9月21,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50年参加全国科学大会,当选为中国科普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历任中央文化部科学普及局、中华全国科学普及协会、儿童科学图片库、全国科协顾问,当选为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全国科普创作协会名誉主席、第一届至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石齐带着残疾的身体,写下了约75万字的科技随笔和科普论文,2800多行科技诗词和18册书籍。主要有:《揭露小人国的秘密》、《生命的起源》、《抗击传染病》、《我们的母土》、《谈眼镜》、《炼钢的故事》、《高士奇科学论文集》、《高士奇科普创作文选》等。新中国成立以来,高士奇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科学普及局顾问、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顾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顾问、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普创作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 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工作委员会委员,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为繁荣我国科普创作,特别是科普文学创作,科普队伍的形成和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 科普理论研究的倡导,科普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科普活动特别是青少年科技爱好者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科协的恢复和振兴。

高士奇作品的风格

高士奇的科学小品语言生动、活泼、形象、鲜活。

如高士奇在《听打花鼓的姑娘谈蚊子》一文中,巧妙地运用凤阳花鼓调,写出了旧社会蚊子的危害和劳动人民的苦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是个说胡同里,聊的好地方。

自从有了疟蚊,十个人里有九个都慌了;

大的家庭挂纱帘,小的家庭点蚊香,

我没有蚊香,带着疟疾到处跑。

说说莱恩,说说莱恩,莱恩每年都有困扰,

沟壑不修,污水涨,蟑螂变成蚊子女神;

多少人被她咬了,多少人病死了,

卫生不杀疟蚊,寒暑无处不在。

“说胡同里,谈胡同里,胡同里年年遭受灾难,

以前苍蝇争饭碗,现在蚊子用刀用枪。

街上死去的劳工,哭泣的乞丐,

我还是七分饱,怎么买金霜?

(选自叶永烈《科学与文学论》)

外部评估

高士奇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科普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半个世纪以来,完全瘫痪的高士奇写了上百万字的科学小品、科学童话和各种形式的科普文章,带领一批批青少年走上了科学道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高士奇爷爷”。高士奇去世后,中组部确认他为“中国民族英雄”,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也将3704号行星命名为“高士奇星”。

高士奇先生用他传奇的一生,书写了一个为祖国和人民传播和普及科学文化的爱国知识分子的一生奇迹,为我们民族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高士奇先生是科技工作者自觉承担向人民传播科学的社会责任的杰出范例。科技工作者应该以他为榜样,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看过《高士奇的事迹》的人也看到了:

1.宋太祖·赵匡胤的生平

2.列宁生平简介

3.林则徐生平简介

4.邓生平主要事迹。

5.哥们的主要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