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铲是什么来历?
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讲究厚葬的达官贵人非常重视墓葬的修建,以至于洛阳的古墓多如牛毛。唐代诗人王建曾形容洛阳的墓葬之密为“北邙山之巅少有闲土,满是洛阳人的旧坟。”老坟头埋的人多,没地方买黄金。”有洛阳人气愤地说,“是洛阳铲的力量,才让洛阳的古墓变成今天的‘十墓九空’甚至‘九空’。大量珍贵文物被盗流失,洛阳铲难辞其咎。"
洛阳铲与其他铁铲不同的是,它是半圆柱形而不是扁平的,只能手工制造。唯一能制造洛阳铲的地方在洛阳东郊,那里有四五个手工作坊,生产出来的洛阳铲销往全国各地。走进一家老字号,记者看到这里有40多种半圆柱形的铲头。更常见的铲头长30厘米,直径6厘米。装上坚韧的蜡木杆或者接上绳子,洛阳铲甚至可以打入地下十几米。提起后,铲头的内表面会带出一桶土。通过辨别土壤的结构、颜色、密度、内含物,可以判断土质,判断地下是否有古墓。
五十多岁的范正忙着锻造毛坯,锤子打出的火花甚至飞到了他的脸上。他说他的手艺是祖传的。通常制作一把锅铲需要经过制坯、煅烧、热处理、成型、打磨等近20道工序。范说洛阳铲是个庞然大物,长得像个半圆柱体。其实既不圆也不扁,只能手工制作。最重要的是在成型的时候要打造弧度,这需要小心的敲打。一不小心,打出来的铲子就不带土了。过去有几家机械厂试图生产,但都没有成功。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馆长赵振华花了三年时间调查洛阳铲和洛阳的盗墓史。他说,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开始入侵中国文化,近代洛阳大规模发掘古墓之风也随之兴起,盗墓的重要工具洛阳铲应运而生。
据他调查,洛阳铲的发明者是洛阳马坡村村民李亚子,以盗掘古墓为生。如果鸭子李今天还活着,他已经120岁了。70多年前,李亚子偶然发现一个建棚人挖坑插棚杆,用的是瓦形短柄铲子。当铲子用力戳进地里时,挖出了很多土。
鸭子李灵机一动。用这样的铁锹探墓肯定比用钢铲容易多了。于是他用铲子上贴的一张纸撕了一个图案,回家后找了个铁匠琢磨,造了一个。果然,洛阳铲在盗墓贼手里传开了。
洛阳铲的作用引起了考古学家的注意。著名考古学家卫聚贤在1928年亲眼目睹盗墓贼使用洛阳铲,然后将其应用于考古钻探,在中国著名的殷墟、偃师商城等古城遗址的发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学会使用洛阳铲辨别土质,是每个考古学家的基本功。
洛阳铲几乎成了中国考古钻探工具的象征。20世纪70年代初,一个中国考古代表团访问阿尔巴尼亚时,得到的礼物是一把精美的洛阳铲。考古学家叶劲松说:“即使地球物理勘探和航空摄影等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应用到考古工作中,洛阳铲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它最直接地反映了地下的情况。”
神奇的洛阳铲也是建筑行业不可或缺的工具。它能使工人轻松准确地钻各种大小的深孔,然后灌注水泥和钢筋,形成坚固的灌注桩,支撑各种建筑物和公路、铁路的路基。洛阳的一个著名记录是,洛阳的勘探工人用洛阳铲在罗易煤矿成功地钻了一个100米深的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