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有什么历史意义?
安史之乱是唐代安禄山、史思明于公元12,755年至16,763年发动的与唐朝皇室争夺主权的内战和动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造成了唐朝的割据。因为安禄山和史思明是反唐战争的主要发起者,所以故事取名安史。也被称为天宝之乱。
经过唐太宗贞观、唐高宗永辉、武则天贞观遗风、唐玄宗开元的统治,国力大增,文志武功在唐玄宗开元时期达到顶峰,空前繁荣。
安史之乱发生后席卷北方(天下久安,民不知兵世代),对唐朝乃至后世中原的发展影响巨大。
扩展数据:
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虽然安史之乱最终被平定,但后来的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安史之乱不仅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且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对外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经济上,华北和关中经济被打破[8],经济重心再次南移,南方取代了北方的经济地位。安史之乱主要蹂躏唐朝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北方民众迁徙,北方经济受到极大破坏。
相反,江南一带并没有像北方那样被战争摧残,所以南方得以保存。而且中原大量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使得江南经济日益发达,最终经济规模超过了中原。
为了平息乱局,唐族向外族借兵,回纥依靠自身的功绩平息乱局。又屡向唐门勒索钱财,连年侵边,唐朝威望大降,天可汗制度无法维持。
原本属于唐朝的西域在接下来的三十五年间被吐蕃和回纥完全占领,导致陆上丝绸之路逐渐断绝,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在南方被取代。
百度百科-安史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