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的故事。好吧,加20分
现在让我们感受一下一个女人的悲伤。她的名字叫陈意映。能起个名字真好。读和写都很有意义,很独特。这是一个生长在诗礼兼备的家庭的女孩,所以少了些粗鲁,多了些灵巧和优雅,擅长诗词和散文。她美丽而精致。光绪三十一年(1905),她变成了65435。
事情变了,但男女关系的内容和形式从未改变。林屋西南角,一厅一室,不大,只放下一张床和一张桌子。没有雕梁画柱。最朴素的简单,其实可以支撑最炽烈的爱情。它们附着在木板的每一粒上,爬在砖土的每一条缝隙之间,会一直深情。后街的房子,走廊的入口,前后堂的回忆都是三折到四折。有一个小厅,厅旁边有一个房间,你我一起住。我们结婚三四个月,冬天的希望日前后,月亮被筛选出窗外,隐约隐去,我与你携手。我低着头,语重心长,什么也没说,所以也没抱怨。“姑且称之为情书吧。”陈意映这次要和林觉民一起去广州。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只想和她老公在一起,照顾他,体贴他。六七年前,她央求道:“我若望日后远行,先告妾,愿随妾而去。”广州缺人手,女人可以运炸药,可惜陈意映不行。她靠在自己的门上,泪流满面,困惑不已。最终完全淹没。市场像往常一样热闹。路上传来商家的喊叫声和行人的欢声笑语。这些与陈意映无关。“这么多年来,应该是白花花的一片美景,所以风情万种,又该向谁倾诉?”刘灿·永的话浮到她的嘴边?
林家的门原来开在南后街上。门外是著名的“万盛石店”,专门卖女孩子结婚时用的红漆木桶和宫灯。后来门改成了左边的杨桥路。在此之前,杨桥路在林觉民离开后的1911年里,并不是一条“路”,而是三坊七巷中最北的一条。因此也被称为“财神街”。正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最先被拆除。“巷”和“路”的变化是在北伐时期。然后在1971扩充了一次,在1989又扩充了一次。有多少旧物能有足够的生命力来对抗这个?
后来,陈意映并不知道世界上的这些变化。她的丈夫死了,她生了一个遗腹子。泪水浸透了她剩下的所有时间。不知道是谁从门缝里偷偷塞了林觉民的遗书。“我心疼你,就是我爱你一次,让我有勇气去死。自从我遇见你,我常常希望世界上所有的恋人都好...我住在坟墓里,我听见你哭泣,当你哭泣的时候。我内心悲痛欲绝,心如枯井。一个娇弱痴情的女人如何面对这一天的痛苦?两年后,陈意映死于抑郁症,留下了两个儿子和一本诗集。
夏天的下午,一场大雨开始停歇。雨珠悠闲地滴落在瓦脊上,这应该是老房子的主人的宁静。事实上,连接东街口风景名胜区和西虹路的杨桥路已经是福州最繁忙的主干道之一。周围是华丽的玻璃和瓷砖的高层建筑被挤得高耸入云,夹在中间。林觉民故居低矮的飞檐和厚重的风火墙,古朴的雕花有一种穿透岁月风霜的独特韵味。从1887到1911,林觉民只活了24年。一个24岁的年轻生命能在日益现代化的城市留下多少印记?据纪念馆的人说,去年大约有5万人前来参观,而这个数字大部分是由学生填补的。老师带着学生来,总是一下子就进来,叽叽喳喳,嗡嗡嗡一阵子,然后房间就安静了,静静的听着风吹雨打的起伏,听着汽车的起伏。生活还在继续。林觉民在广州去世的时候,他的岳父陈元开正好在广州工作。为了避免被清政府黑,他让人连夜赶到福州,让女儿家全速逃离。春天,花儿开了又开。林家一家七口匆忙卖掉祖屋,连脸都不敢哭,慌慌张张地又搬到了光禄坊枣提巷3号(现为5号)。那是一间两层的小屋,低矮、简陋、破旧,它的荒凉和千疮百孔是如此符合林家的心境。巷子没有改变旧貌,但宽度不足一米,两边是斑驳的高墙。到目前为止,福州应该再也找不到比它更窄更长的巷子了。慢慢走过它,高跟鞋打在旧青石路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但我清晰地听到了一个年轻女人的抽泣声,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年轻女人刺骨的绝望和痛苦。是1911年的丧。
买林家祖屋的人是谢,他的孙女,也就是叶冰心。在《我的家乡》一文中,冰心曾经生动地描述过这座房子,她就住在这里,留下了回忆。一套房子和两个名人关系如此密切,在别的地方是奇迹,在这里却不足为奇。这是三坊七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