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天一阁的历史与故事
天一阁是中国最古老的私人图书馆,亚洲最古老的图书馆,世界三大最古老的家庭图书馆之一。
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由退休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
范钦一生喜欢收藏古籍,后来得到了仅存的鄞县李万卷楼藏书,达七万余册,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难得。
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诏书开始编纂《斯全集》,范钦的第八孙范呈上收藏的图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下令对天一阁的房屋、书柜的样式进行测绘,并修建了著名的“南北七阁”,收藏《斯》七集。
明清以来,文人墨客都以能参观此楼为荣。
为了保护藏书,范钦制定了严格的族规,比如女人不准上楼。
世世代代的后人严格遵循“书不分代,书仍因年代而分”的遗训。
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馆内藏书4094册,53000余卷。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略者掠夺了《统一实录》等数十部古籍。
咸丰年间(公元1851 ~ 1861),小偷潜入馆内,盗走许多书籍,卖给法国传教士和造纸厂。
后来经历了很多变化。到1940,图书馆只有1591本书,有***13038册。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护天一阁,* * *专门成立了管理机构,走访并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册原书,加上当地藏家捐赠的古籍,现在善本善本已达8万多册。
“天一阁”这个名字的含义取自郑玄《易经》中“水生于天”的说法。因为火是图书馆最大的灾难,而“水生于天”可以用水代替,所以取名“天一阁”。
书亭是坚硬山顶上的重楼,宽六间,深六间,前后有回廊相通。
楼前有一个“天一池”,将水抽入池中,储水防火。
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范钦的曾孙范在池塘周围修建假山,修建亭台小桥,种植花草,使整个亭子及其周围呈现出江南私家园林的面貌。
天一阁占地约26000平方米,分为图书馆文化区、园林休闲区和展览区。
以宝树楼为中心的图书馆文化区包括东明草堂、范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前进寨和新建图书馆。
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包括迟明、假山、长廊、碑林、白鹅阁、宁惠堂等景点。
展览区以秦祠堂为中心,包括、温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
书画馆位于秦庙西侧,白墙黑柱棕梁。有六院,曰:“云在楼,堂,堂,画帘堂,状元堂,南轩。
“有了金碧辉煌的秦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