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草书千言背后的故事

启功是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典雅精致,充满诗情画意,深受大众喜爱。在启功先生逝世两周年之际,为纪念这位大师,我们采访了启功先生的学生于今先生,请他讲述了启功曹钱树文子这一珍贵书法作品的创作故事。事实上,启功先生从未正式收过任何书法学生,于今告诉记者,但有成千上万的人接受过他的指导,千千。特别是我很幸运的得到了齐老师的亲身示范。还记得老师手把手教他书法,齐老师亲自用铅笔批改书法作业的情景。可惜我当时不懂事,按照启功先生修改的部分用毛笔描绘了一下,却没能保存这份珍贵的手稿。起初,我能见到启功先生。于今说这完全是幸运之神的保佑。在师从启功先生学习书法之前,于今曾师从金裕民先生学习篆刻、书法和刻纽扣。金裕民先生是著名的篆刻大师,曾获《守时公先生真传》。在老师的影响下,于今对篆刻和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今刚上中学的时候,有一天他去西单旧书店买关于绘画的书。他正在挑书,一个人走过来对他说,小朋友,你喜欢画画吗?我可以把你介绍给老师吗?于今带着困惑的表情看着这个善良的陌生人。这时,书店老板赶紧说,这位是北京著名画家金协忠先生。你为什么不快点答应?于今一听,欣然同意。后来,金协忠先生第一次介绍于今不是介绍给启功先生,而是介绍给著名工笔画家马进先生。但是学了几次画之后,于今觉得他不喜欢太细致的画,就跟金协忠先生说,金先生说,这样吧,我给你介绍启功先生学山水画!可惜在1957特别反右时期,金协忠先生的承诺还没来得及兑现,就被送进了新疆博物馆,这件事也就耽搁了。时间飞逝十年。通过平时的接触,惊喜地发现,住在街西口他家附近的藏书家赵先生也是先生的好朋友。1967经赵介绍,终于见到了心仪已久的先生。他把自己以前的经历告诉了先生,齐先生笑着说:那我们就不要像别人一样了。从那以后,于今和启功先生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启功先生经常给于今一些书法和绘画方面的建议。20世纪70年代,启功先生住在北京西城程潇巷,离于今居住的翠花街只有十分钟的步行路程。有时,启功先生经常来和于今聊天。当我不在家的时候,我丈夫经常过来看看我收藏的画。到家后,我会把他放在车里送他回家。我们不能边走边和父亲聊天。有一次,我走到程潇巷西门口的那棵大树前,王先生抬头看着那棵树,感慨地说:‘树有四季,阴阳反。如果能把它们画好就好了!。于今微笑着向记者描述了当时的情景。于今收藏了一幅明代大书法家文徵明的原作。启功先生在家中看到这份手写的卷轴后,将它带回自己的公寓,并在卷轴的末尾写下了一段题字。于今先生被这幅书法迷住了,他甚至感叹世界上还有人能写出这么漂亮的字!出于对先生书法的欣赏,打算向齐先生索要宝,以便平日学习临摹。于是,于今拿出他珍藏的日本卷纸,自己动手研究朱砂墨水,用小红刷子沾朱砂,对照尺子一点一点地在卷纸上画朱砂条。启功先生看到于今把卷纸拿过去,非常高兴,称赞他说:你把这个格子画得很仔细,画成这样很不容易。就这样,启功先生接受了这幅长卷。过了两三个月,有一天去拜访,齐先生把长卷给了他。在打开长卷之前,于今不知道启功先生会写些什么。他猜卷轴有多长,金老师大概今天会写一首诗,明天会写一个词。打开一看,竟然是草书。我喜出望外,拿回家反复阅读。我简直爱不释手,于今高兴地说。据于今说,启功先生写这千字文时,正逢“四人帮”被粉碎。和文革时期中国的很多知识分子一样,先生经历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而齐先生却默默忍受,甚至开玩笑说自己的书法是文革时期临摹大字报练出来的。1975年,启功先生失去了照顾他大半辈子的妻子。齐先生和妻子感情很深,妻子对他照顾有加。她去世后,齐先生写的所有诗词和谈话,都流露出对妻子无尽的思念。文革后期,启功先生患了颈椎病。于今经常看到启功先生在路上走,前面有一个有机玻璃罩,后面有一个铁环。当启功先生病重时,他晕倒在路边。文革结束后,先生的颈椎病奇迹般地好了,齐先生的心情也很舒畅。他经常对朋友说:这个‘四人帮’倒了,我的颈椎病也好了。可见他当时是开心的。也正是经过这样的历史过程,启功先生的书法才更加流畅灵动。正是在这种情况和心情下,于今向启功先生要了几千字的草书。于今告诉记者,草书是通过笔画表达自己气质的最好载体。启功先生在长卷后的后记中也谈到了自己的创作过程,但这丝毫不影响这部作品的完整性。整篇文章看似线与线,字与字融为一体,相呼应,一气呵成,是启功先生高明的书法技巧和愉悦心情的自然流露。除了深厚的艺术成就,启功先生的草书千字文更因其稀缺性而显得弥足珍贵。于今说,先生的行书很常见,草书却很少,完整的草书更是凤毛麟角。在启功先生逝世的追悼会上,于今曾为启功先生写下一首挽歌:海洋深处,四十年师徒,千方百计教心。这首挽歌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于今与启功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也表达了于今对启功先生逝世的悲痛。我母亲在世的时候,每年过年都会给启功先生带些年菜,比如米面肉、冻皮、油炸咸食等等。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给齐老师一张年票。那时候我只要一摸口袋,齐先生就知道我又给他送了一枚印章。于今说,他一共为启功先生刻了30多枚印章,这些印章都是启功先生生前用过的,尤其是那些常用的,让于今感到无比荣幸。启功先生在益友去世前,于今为启功先生刻下了最后一年的邮票,成为他和启功先生的永久纪念。启功先生出版《钱文子》时,也对于今关怀备至。1995年冬,到王先生家商谈出版事宜,说:我要出版,事务我来跑,稿费你出。启功先生摇摇头说不。然后他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这幅作品是我送给金老师的礼物,由他决定处理。在决定封面上的题词时,启功先生打破传统规则,坚持让年轻一代于今题字。对于这样的事情,于今自然心知肚明。按规矩,它应该由启功先生的老师或同行中的名人题写。作为一名学生,他怎么有资格题写启功先生的名字?第一次谈及此事时,于今婉言谢绝了王先生的建议,希望王先生能找赵朴初先生或其他人来写。过了一会儿,当于今再次要求王先生签名时,启功先生生气地说:如果你再不写,我就用大号字体写了。尽管他知道启功先生不同意用铅字装饰封面,于今还是一再拒绝。后来,启功先生的侄子张敬怀对于今说:这种命运和这种情感,你们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请写吧,金先生!于今一看不好就再也推不掉了,然后紧张地在书的封面上题写了“气功草书千字文”。说到这里,于今感叹道:这是老师对学生的支持,也是对学生的鞭策!启功先生不仅是国学大师、教育家、古文字学家和诗人,还是书法家、画家和文物鉴定家。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尤为突出,对后世影响最大。于今说,启功先生的书法崇尚自然,内涵深刻,是他诸多学识的结晶。有一次,于今专门问启功先生,“外面那么多模仿你的,不管看起来多假,为什么不都长得一样?”齐老师解释说,书法是人的气质的自然表现,气质因人而异。写出来的字怎么可能一模一样?后来,在反复研读启功先生的著作和作品的过程中,于今的“自然”二字会越来越深刻。看看启功先生为我写的几千字。虽然是智勇禅师的临摹,但只是保留了其某种字体和结构的风格,主要是因为启功先生本人的笔法和风格。所以,启功先生的这种草书,既是他扎实功底的自然流露,也是一种再创造,最终形成一种独特的“悟”。于今说,启功先生在送给他一幅千字草书后,还特意告诉他:不要照我写的,我在哪儿学的,你也从哪儿学。这也是启功先生关于书法教育的重要观点之一。后来于今直接临摹智勇大师的真草书,确实受益匪浅。启功先生也是生活中的好老师。于今感叹王先生的生活极其简单。虽然当时大学教授工资不低,但是家里几乎什么都没有。有一段时间,在北京非常流行制作木制家具,如沙发和酒柜。于今很想看别人做这件事,并打算邀请一个木匠。启功先生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做?于今仔细思考了一下:是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于是我放弃了跟风做家具的想法。作为一个鉴赏家,启功先生也可以被称为一位老师。他没有架子,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愿意看画。于今说,过去,启功先生经常去他家看画,看完之后会给他详细分析。有时当于今不在家时,启功先生会在看完画后用铅笔写一些小纸条,解释哪一幅是真的,为什么?应该是哪个样子?有疑问的地方先生会画一个问号表示有问题,以此类推。于今至今还保存着当时那些珍贵的笔记。有时,介绍先生到朋友家看画,齐先生也会欣然前往。启功先生经常对人们说:我想看图片!在他看来,只有不断的观察,不断的琢磨,再去思考和研究,才能真正了解到真品和赝品的区别,鉴别能力才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