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山脉的人类历史
从历史上看,燕山山脉有大有小。大雁山,北京北部的燕山山脉,后来得名。小燕山位于北京市西南的房山区,房山城关街、燕山办事处西北。即猫儿山、大方山、凤凰岭,曾被称为大方山。小岩山是最早的燕山山脉,大致命名于商代。后来因为燕都北移,大雁山得名。
在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就记载了北京有个方国,成了洼地。在商朝,只有两个燕姓国家在这一带附近。所以燕山地区用“燕”字很自然。
燕山区位于北京西南郊,40公里,距北京猿人的故乡周口店仅5公里。境内发现新石器时代遗迹,证明50万至1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据文献记载,在早期历史上,这一代曾是单荣、苏神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燕山山脉从潮白河流域向东呈弧形延伸,直抵渤海之滨,是东北和华北的天然屏障。北京北部的杜军山属于燕山山脉。太行山是一座从东北走向西南的山脉。进京后变成西山。其较高的山峰有百花山和猫儿山。燕山地区背靠猫儿山、灵山、百花山、猫儿山,合称大方山。战国以前,这条山脉叫燕山。
燕山山脉是华北平原北部的重要屏障,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必经华北平原。蒙古成吉思汗围困金中都(京)六至十年(公元1211 ~ 1215),主攻路线为翻越燕山山脉,以居庸关和古北口、陕州(密云)、周顺(顺义)为主攻路线。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与冀东人民一道,依托燕山山脉的复杂地形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以武陵山为中心的冀东抗日根据地。